圖爾卡納羊和其他瓦拉幾亞羊

我對家養動物和非家養動物都同樣感興趣。各種綿羊已經在 Tet Zoo 上討論過幾次,現在我想簡單說幾句關於我最近在羅馬尼亞多次看到的一個品種——圖爾卡納羊或楚爾卡納羊,這是一種高度 [...]

加入我們的科學愛好者社群!

本文發表於《大眾科學》的前部落格網路,反映了作者的觀點,不一定反映《大眾科學》的觀點


我對家養動物和非家養動物都同樣感興趣。各種綿羊已經在 Tet Zoo 上討論過幾次,現在我想簡單說幾句關於我最近在羅馬尼亞多次看到的一個品種——圖爾卡納羊或楚爾卡納羊,這是一種高度多樣化、耐寒且具有重要經濟價值的綿羊,它具有長而捲曲的羊毛、螺旋狀的角和狹窄的背部凸面。這種綿羊與喀爾巴阡山脈有關,如今在羅馬尼亞、烏克蘭、摩爾多瓦、希臘、阿爾巴尼亞、克羅埃西亞、波蘭和巴爾幹國家飼養。其中大多數——超過 420 萬隻(Padeanu 等人,2004 年)(根據一些來源,為 600 萬隻)——出現在羅馬尼亞,幾個世紀以來它們在羅馬尼亞一直具有重要的經濟意義。羅馬尼亞超過 50% 的綿羊屬於該品種(Ilişiu 等人,2012 年)。

圖爾卡納羊是白色、灰色或黑色羊毛的綿羊,羊毛粗糙,最長的毛髮長 12-36 釐米(這些長毛生長在較密集的薄毛底絨之上,底絨大多長 10-19 釐米)。人們經常注意到圖爾卡納羊與更廣為人知的蘇格蘭黑臉羊的相似之處。眼睛和嘴唇周圍經常出現深色斑紋,也可能出現在面部其他部位以及四肢上。公羊通常重約 60-80 公斤,而母羊重 40-55 公斤。約 50% 的母羊有角。

圖爾卡納羊奶用於製作羊乳酪、酸奶和各種乳酪,它們的羊毛通常用於製造東方地毯,它們的肉被廣泛食用和出口。據說它們異常耐寒且抗病,並且似乎與起源於波羅的海地區(如斯庫德羊)、地中海地區(如撒丁島羊和皮恩齊裡塔羊)和西歐(如林肯羊、德賴斯代爾羊和蘇格蘭黑臉羊)的幾個其他品種密切相關。


關於支援科學新聞報道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報道: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將有助於確保關於塑造我們當今世界的發現和想法的具有影響力的故事的未來。


這些品種中的幾個屬於所謂的瓦拉幾亞羊群,通常稱為“扎克爾羊群”。後一個名稱顯然是不正確的,因為它基於埃及螺旋角羊的名稱,而不是歐洲的螺旋角羊。“瓦拉幾亞”一詞(達爾文在 1860 年代使用,可能當時的許多其他作者也使用)可能指的是羅馬尼亞和摩爾多瓦的瓦拉赫(或弗拉赫)人對這些綿羊的使用 (Drăgănescu & Grosu 2010)。也使用了另一種拼寫 Wallachian,因為相關的羅馬尼亞地區在歷史上被稱為瓦拉幾亞或瓦拉奇亞。

瓦拉幾亞羊被認為起源於古代早期斯基泰羊,一種盤角、長尾綿羊(有時稱為Ovis aries rustica,有時稱為O. a. longicauda),大約在公元前 400 年被馴化。Drăgănescu & Grosu (2010) 提出,上述地中海和西歐品種起源於古代早期斯基泰種群,巴爾幹-喀爾巴阡山脈羊群也是如此,其中包括圖爾卡納羊以及相關的迪納裡克羊和馬其頓羊品種。圖爾卡納羊和類似品種的眾多地方變種或“亞品種”的創造——再加上所有這些綿羊的術語使用上的混亂——使得很難弄清楚它們是如何相關的,以及它們是如何被人們轉移的。也許已經完成了額外的分子工作。Pariset 等人。(2006 年)記錄了包括圖爾卡納羊在內的一系列綿羊品種中廣泛的遺傳變異,因此已經收集了遺傳資料,並且可以對其進行分析。關於這一點,令人驚訝的是,關於現代綿羊品種的進化和馴化歷史的著作很少:書籍和文章傾向於討論新石器時代的綿羊以及古代盤羊(O. musimonO. orientalis)對家養綿羊基因庫的貢獻,但這通常就是全部了。

關於綿羊和羅馬尼亞這個話題,還有一件事要說。綿羊和牧羊以及所謂的遊牧系統在羅馬尼亞非常普遍,牧羊人是羅馬尼亞身份的基本組成部分,儘管歷史上受到不公平待遇、城市化程序加快和經濟挑戰。由於牧羊人,幾種狗也被轉移到了這片土地上。我計劃在未來的某個時候談論人類、狗和遊牧。順便說一句,羅馬尼亞的牧羊遺產最近因 沃達豐 2014 年的廣告《社交牧羊人吉塔》 而為更多城市人口所熟知(吉塔的 Facebook 主頁 和 Twitter 主頁 在這裡)。

無論如何,整潔的綿羊。

有關之前關於綿羊的 Tet Zoo 文章(現在都非常過時),請參閱...

參考文獻 - -

Drăgănescu, C. & Grosu, H. 2010。瓦拉幾亞(扎克爾)遺產系統發生綿羊群——一個分類學問題。載於羅馬尼亞科學院科學論文集 DAGENE,第 1-7 頁。

Ilişiu, E.、Dărăban, S.、Radu, R.、Pădeanu, I.、Ilişiu, V.-C.、Pascal, C. & Rahmann, G. 2012。羅馬尼亞齊蓋羊品種,其有機乳酪生產潛力。農業與林業研究,專刊 362, 250-254。

Padeanu, I.、Sauer, I.、Sauer, M.、Voia, O. & Dumitrescu, G. 2004。圖爾卡納羊 x 法蘭西島雜交種從羔羊期到 5 個月齡的體重和絕對生長率的演變。動物畜牧業生物技術 20, 91-96。

Pariset, L.、Cappuccio, I.、Ajmone-Marsan, P.、Bruford, M.、Dunner, S.、Cortes, O.、Erhardt, G.、Prinzenberg, E.-M.、Gutscher, K.、Joost, S.、Pinto-Juma, G.、Nijman, I. J.、Lenstra, J. A.、Perez, T.、Valentiniand. A. & Econogene Consortium 2006。綿羊中 37 個品種特異性單核苷酸多型性的表徵。遺傳學雜誌 97, 531-534。

Darren Naish is a science writer, technical editor and palaeozoologist (affiliated with the University of Southampton, UK). He mostly works on Cretaceous dinosaurs and pterosaurs but has an avid interest in all things tetrapod. His publications can be downloaded at darrennaish.wordpress.com. He has been blogging at Tetrapod Zoology since 2006. Check out the Tet Zoo podcast at tetzoo.com!

More by Darren Naish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