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足動物園宣言

和往常一樣,我發現自己無法抽出時間來完成我想完成並向世界釋出的眾多四足動物園文章。

加入我們的科學愛好者社群!

本文發表於《大眾科學》的前部落格網路,反映了作者的觀點,不一定反映《大眾科學》的觀點


和往常一樣,我發現自己無法抽出時間來完成我想完成並向世界釋出的眾多四足動物園文章。由於內心的挫敗感和渴望創作一些東西,這裡是這個。

四足動物園已經運營了八年多,但仍有無數的譜系我尚未寫過,更不用說以適當的深度進行討論了。然而,由於我自己的偏見、興趣和優先事項,有幾個群體一直是這裡的常客,它們的故事一次又一次地被重複和回顧,通常會進行更新和修訂,以反映新的發現和我們知識的不斷發展。雖然我當然計劃將四足動物園作為關於所有四足動物的資訊來源,但我們可以將下面列出的主題領域視為構成四足動物園宣言核心部分的內容。關鍵文章的連結已包含在內。

蜥蜴、青蛙和蛇都很棒,即使是那些不起眼的小傢伙


關於支援科學新聞業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業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正在幫助確保有關塑造我們當今世界的發現和想法的具有影響力的故事的未來。


當談到四足動物時,我不認為有任何無聊的物種。看看所有的青蛙、蜥蜴和蛇:你只需要仔細觀察這些動物,閱讀一些關於它們的生態學、生物學、進化和行為的研究——它們很迷人。但是,像青蛙、蜥蜴和蛇這樣的動物最大的挫敗感是,專門討論它們的優秀文章常常被鎖在昂貴的專業文獻中,需要做更多的工作才能將其帶給大眾。感謝(部分)部落格,情況正在發生變化——而且為時不晚,因為許多兩棲動物和爬行動物都受到嚴重的保護關注。儘管迷人的大型動物令人煩惱,但我已盡力在可能的情況下對其進行報道。還有很多事情要做。與此同時...

“非標準假設”很酷且有趣,值得了解,但“非標準”是有充分理由的

如果你閱讀了足夠多的神秘文獻,你會遇到各種奇怪的、任性的關於四足動物進化的假設。我認為其中大多數都足夠有趣,值得討論。考慮到大量資料,或者我們對系統發育或邏輯的理解,它們站不住腳,但它們確實很有趣。我在四足動物園中介紹了幾個這樣的想法……

鳥類是恐龍,“鳥類”和“恐龍”相互演化,並且更像鳥類的非鳥類恐龍與早期鳥類極其相似

鳥類是恐龍,幾乎所有閱讀過關於中生代鳥類和類鳥恐龍文獻的人都熟悉大量解剖學資料,這些資料支援這一論點。隨著我們對中生代恐龍的生命外觀瞭解得越來越多,羽毛獸腳類動物在外形上也變得更加明顯和受到重視——比“鳥類是恐龍”運動的擁護者認為的更像鳥類。中生代恐龍在部落格圈中得到了很好的報道,所以我傾向於避免在四足動物園中撰寫關於它們的文章。然而,自早期以來,它們一直是常客……

如果我們要擁護恐龍的鳥類性,或者鳥類的恐龍性質,那麼在涵蓋恐龍的文學評論中,也應包括各種鳥類(是的,甚至是活著的鳥類)。我已經將我的諺語資金投入到實際行動中,並設法在一本關於恐龍的主要書籍(Naish 2012)中獲得了一個關於鳥類——所有鳥類——的主要章節。在恐龍多樣性的背景下審查鳥類化石記錄的推動力,部分原因是由於我看到了 Alan Feduccia 製作的那些鳥類化石記錄評論中的主要問題。

白堊紀的翼手龍科翼龍可能遵循“陸地潛行”的生活方式,並且是白堊紀大陸組合中的重要存在

多年前(2008 年!),Mark Witton 和我發表了一篇關鍵論文,我們在其中論證了翼手龍科的形態、比例、古環境和古生態學最能支援它們是陸地掠食者或雜食動物的觀點,最有可能專門從事四足行走和撿拾小型獵物的生活方式 (Witton & Naish 2008)。這一模型得到了隨後大多數觀察和分析的支援 (Carroll et al. 2013, Vremir et al. 2013, Witton & Naish 2013),但也受到了挑戰。它也有一些推測性動物學聯絡……

化石鱷形動物的多樣性被低估且令人驚訝

所有傳統上稱為“鱷魚”的 αρχ龍動物在技術上都包含在鱷形動物進化枝中;在這個群體中,包含所有更“像鱷魚”的譜系的主要進化枝被稱為鱷形目。我仍然沒有詳細寫關於化石鱷形動物的文章:有一些關於各種鱷形目群體的文章,其中一些現在需要用完全翻新的版本來代替,但大多數譜系仍然沒有觸及。感謝對韋爾登鱷形目的研究 (Salisbury & Naish 2012),以及對侏羅紀和白堊紀海洋地蜥鱷類的熱愛,我已經開始了……

哦,我寫的一篇關於該群體的評論文章(Naish 2001)現在已經非常過時,並且在鱷魚多樣性方面沒有那麼強大……我想更新它。

性選擇可能是中生代恐龍和翼龍進化中的重要驅動力

與同事一起,我認為在中生代恐龍和翼龍中看到的精巧結構——顱骨冠、背帆、頭褶邊、角等等——最有可能在性和社會訊號傳遞中發揮重要作用,並且可能在性選擇壓力的背景下進化而來 (Hone et al. 2012, Knell et al. 2012, 2013, Hone & Naish 2013)。雖然這些結構很可能被用於體溫調節、防禦掠食者等等,但性訊號傳遞可能是驅動其多樣性的主要進化力量。這個主題仍然是激烈辯論的主題。到目前為止的故事在以下四足動物園文章中介紹……

還有其他一些主題一直是四足動物園的常客,包括巨型殺手鷹、對“神秘”屍體的調查、推測性動物學、加密動物學的科學方法以及英國下白堊世的恐龍。但也許可以將上面列出的主題視為四足動物園宣言的核心組成部分。我們將及時再次訪問所有這些主題。

參考文獻 - -

Carroll, N. R., Poust, A. W. and Varricchio, D. J. 2013. 來自蒙大拿州雙麥迪遜組 (Campanian) 的第三種翼手龍科翼龍。載於:Sayão, J. M., Costa, F. R., Bantim, R. A. M. & Kellner, A. W. A.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Pterosaurs, RioPtero 2013, Short Communications. 里約熱內盧聯邦大學:pp 40-42。

Hone, D. W. E. & Naish, D. 2013. “物種識別假設”不能解釋非鳥類恐龍中誇張結構的存在和進化。Journal of Zoology 290, 172-180

- ., Naish, D. & Cuthill, I. C. 2012. 相互性選擇是否解釋了翼龍和恐龍頭部冠的進化?Lethaia 45, 139-156。

Knell, R., Naish, D., Tomkins, J. L. & Hone, D. W. E. 2012. 史前動物的性選擇:檢測和意義。Trends in Ecology and Evolution28, 38-47。

- ., Naish, D., Tomkins, J. L. & Hone, D. W. E. 2013. 性選擇是否僅由二態性定義?對 Padian 和 Horner 的回覆。Trends in Ecology and Evolution http://dx.doi.org/10.1016/j.tree.2013.02.007

Naish, D. 2001. 化石解釋 34:鱷魚。Geology Today 17 (2), 71-77。

- . 2012. 鳥類。在 Brett-Surman, M. K., Holtz, T. R. & Farlow, J. O. (編輯) The Complete Dinosaur (Second Edition). 印第安納大學出版社(布盧明頓和印第安納波利斯), pp. 379-423。

Salisbury, S. W. & Naish, D. 2011. 鱷魚。在 Batten, D. J. (編輯). English Wealden Fossils. 古生物學協會(倫敦)。pp. 305-369。

Vremir, M., Kellner, A. W. A., Naish, D. & Dyke, G. J. 2013. 來自羅馬尼亞特蘭西瓦尼亞盆地晚白堊世的一種新的翼手龍科翼龍:對翼手龍科多樣性和分佈的影響。PLoS ONE 8: e54268。

Witton, M. P. & Naish, D. 2008. 翼手龍科翼龍功能形態學和古生態學再評估。PLoS ONE 3: e2271。

- . & Naish, D. 2013. 翼手龍科翼龍:水面拖網鵜鶘模仿者還是“陸地潛行者”?Acta Palaeontologica Polonica doi: http://dx.doi.org/10.4202/app.00005.2013

Darren Naish is a science writer, technical editor and palaeozoologist (affiliated with the University of Southampton, UK). He mostly works on Cretaceous dinosaurs and pterosaurs but has an avid interest in all things tetrapod. His publications can be downloaded at darrennaish.wordpress.com. He has been blogging at Tetrapod Zoology since 2006. Check out the Tet Zoo podcast at tetzoo.com!

More by Darren Naish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