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晶宮的恐龍:有史以來最精確的史前生物再現

倫敦水晶宮著名的史前動物模型經常受到嘲諷,如今又有些被忽視和遺棄,但它們有很多東西可以教給我們...

加入我們的科學愛好者社群!

本文發表在《大眾科學》的前部落格網路中,反映了作者的觀點,不一定代表《大眾科學》的觀點


在所有史前動物的描繪中,最著名的莫過於至今仍在倫敦西德納姆水晶宮展出的那些。這些真人大小的建築——如今被指定為一級保護建築,因為沒有人確切知道如何對它們進行分類——構成了一個景觀化的“史前公園”的一部分,正式名稱為恐龍園,它是在 19 世紀 50 年代早期,為配合水晶宮從海德公園遷至郊區西德納姆而建造的。

侏羅紀和白堊紀的恐龍(最左側)以及侏羅紀的海洋爬行動物(右側),人類作為比例尺。將這堆看起來很糟糕的岩石和單調的水道邊緣與下面場景中顯示的進行比較。圖片來源:達倫·奈什(Darren Naish)

水晶宮於 1854 年開放時,是一個令人眼花繚亂的公共景點,展出了藝術、工程、工藝品和園藝作品,還有一個動物園、一個海洋水族館以及帶有雕像和噴泉的裝飾性景觀花園。數百萬遊客慕名而來。隨著人們不再努力新增新的展品和展示,以及倫敦地區的娛樂方式進行了全面改革,它的成功在世紀之交逐漸衰落。到 1909 年,擁有這座宮殿的公司面臨破產,它最終被廢棄,在接下來的幾年裡可悲地失修。水晶宮本身於 1936 年 11 月被燒燬,剩餘的金屬框架和附屬建築被拆除。然而,史前公園保留了下來,至今仍在原地。


支援科學新聞事業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事業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將有助於確保關於當今塑造我們世界的發現和想法的具有影響力的故事的未來。


我第一次接觸水晶宮及其史前動物模型:一本我讓媽媽給我買的兒童讀物。我當時大概 8 歲左右。圖片來源:PUFFIN BOOKS

關於水晶公園史前動物的通常說法大多是人們熟悉並且已經說過無數次的。是的是的,鑑於我們今天的瞭解,它們完全不準確…… 啦啦啦,在其中一個禽龍模型的體腔內舉行晚宴,禽龍的拇指尖刺,啦啦啦啦…… 啊啊啊。事實是,有一種更有趣的方式來看待這些模型以及它們所代表的意義。你必須把它們看作是一個傑出的例子——也許是最終的例子——一個激動人心的、改變世界的公共推廣活動的例子,它涉及到前所未有的創新、新奇、勇氣和巧妙設計,甚至自此以後也沒有出現過(麥卡錫 & 吉爾伯特 1994,道爾 2008)。順便說一句,人們早在 19 世紀 90 年代就開始使用“當然,這些模型完全不準確”的說法(哈欽森 1892 年,貝克爾 1911 年)。我不是說它不是真的,但是…… 繼續讀下去。

從遠處看到的兩隻禽龍和(右側)肩部隆起的斑龍。“當然,我們現在知道這些恐龍不是這樣的”。是的,我知道,這是人們唯一會說這些模型的事情。圖片來源:達倫·奈什(Darren Naish)

序言;演員、背景、20世紀“改造”。究竟是誰首先提出建立史前公園的想法仍然不太清楚。有說法認為是英國頂尖的古生物學家和解剖學家理查德·歐文(後來,在 1883 年,成為理查德·歐文爵士)、阿爾伯特親王(順便說一下,阿爾伯特和維多利亞女王是水晶宮的常客)和約瑟夫·帕克斯頓,一位有遠見的設計師,他已經參與了其他幾處重建的景觀地質特徵的設計。顯然,歐文對化石動物本身的研究成果才如此精美地以真人大小的形式呈現出來。

吉迪恩·曼特爾是其中一些動物的最初描述者,也是歐文的競爭對手,他在 1852 年被邀請擔任顧問,但他因長期患病(他於當年晚些時候去世)而不得不拒絕(卡德伯裡 2001)。

在其鼎盛時期,水晶宮的場地和周圍環境一定非常壯觀。這是著名的喬治·巴克斯特 1854 年的版畫,實際上是在公園開放之前創作的,因此其中一些細節是假設性的或僅是鬆散地準確的。圖片來源:倫敦惠康圖書館

水晶宮的模型描繪了各種恐龍(只有禽龍斑龍釘背龍:歐文恐龍的三個創始成員)、大小翼龍、中生代海洋爬行動物(魚龍、蛇頸龍、鱷形動物、滄龍)、二齒獸、迷齒螈以及古老和年輕的新生代哺乳動物(古獸、似貘獸、鹿、樹懶)。還有模型植物(其中一些是由熟鐵製成的)、特別放置的地質特徵(下面會詳細介紹)和模型地質剖面(同上)。

水晶宮的更新世巨型哺乳動物:樹懶大地懶(由一棵樹支撐,恢復為短鼻)和鹿巨角鹿(雄性、雌性和幼年,恢復為“巨型紅鹿”,當時被認為是正確的,最初安裝了真實的化石鹿角)。圖片來源:達倫·奈什(Darren Naish)

這些模型分佈在一個湖泊中的一系列島嶼周圍。今天,看起來好像兩棲動物(請記住:當時認為魚龍和蛇頸龍是兩棲動物,而不是完全水生的)總是應該半淹沒在水中,並且在水邊。然而,它們最初位於海岬旁邊的岩石海灘上,因此至少有一部分時間是完全暴露的。今天這並不明顯,因為在 20 世紀 60 年代災難性的“翻新”期間,許多最初精心設計的景觀被破壞和移除了,該翻新旨在改造水道。

一張舊明信片上描繪的侏羅紀“海灘”部分和海岬。與它今天極其不同的外觀進行比較和對比。另請注意樹木和模型翼龍的巧妙佈置。圖片來源:公有領域

事實上,我們必須哀嘆的是,作為 20世紀後期改造專案的一部分,公園的很大一部分被破壞得無法修復,甚至被徹底摧毀。緊鄰水邊的整個部分被毀,與隧道和洞穴相關的重建的石灰岩懸崖(具有模型鐘乳石、礦脈和晶體)也被摧毀(道爾 2008)。懸崖在最近幾年已恢復。另一個懸崖的特點是模型石炭紀煤層工作面,具有不整合面和其他地層特徵。

頂部:最初高度自然、準確的煤層懸崖面,來自一張舊照片。底部:它今天的樣子。它現在看起來不那麼真實:我不確定這是否是因為我們現在看到的是重建的。圖片來源:頂部:道爾 2008,底部:達倫·奈什(Darren Naish)

位於海灘部分旁邊的岩石海岬經過精心設計,旨在說明產生許多特色動物的(主要是侏羅紀)岩石的演替。事實上,對地質過程、不同岩石型別以及大不列顛地層序列的教育是整個公園的主要目標。不僅有那些模型懸崖和其他地質特徵,動物模型還(有時仍然)位於或緊鄰實際代表它們化石來源的相同岩石的岩石上。動物和岩石也按地質順序排列,存在明顯的分界線,將中生代部分與新生代部分割槽分開來。順便說一句,參觀者並不是要自己弄清楚這一切的——有一本歐文字人撰寫的官方指南。

水晶宮的動物按地質順序排列,並放置在實際的地質柱中。此插圖由 B. W. 霍金斯繪製。圖片來源:水晶宮恐龍

一個巨大而複雜的噴泉系統——其中最大的噴泉將水噴向約 76 米的高空——位於附近的人工湖中,這意味著水位被設計為上升和下降,以便那些位於水邊的生物出現和消失。不幸的是,所涉及的龐大管道系統容易堵塞,最終整個系統都被拆除並移除。巨大的水塔容納了一部分水;它們在 1936 年的火災後被拆除。

多年來,禽龍被賦予了幾種不同的塗漆方案。我想它們一度甚至是紅色的。順便說一句,那塊岩石是真正的韋爾登砂岩。另請注意新增的蘇鐵樹幹。圖片來源:左:Casliber 維基媒體 公有領域,右:Jes Flickr(CC BY-SA 2.0)

我多次參觀過水晶宮的模型,但一直未能像我應該做的那樣拍下它們。由於風化和不同的塗漆方案,它們隨著時間的推移發生了一些變化;此外,它們有時由於相鄰植物的生長而部分被遮擋,而且可悲的是,它們也遭受了故意破壞。

是的,故意破壞。公園永久向公眾開放,這些模型經常遭到破壞;較小的模型甚至被盜了。其中一個古獸目前(2016 年 8 月)因英國公眾的行為而身首異處(頭部被拔掉並扔進了湖裡),斑龍的尾巴尖在某個時候被折斷了,並且其他一些模型由於虐待而出現裂縫和斷裂。

水晶宮有三隻古獸,它們的設計絕對具有居維葉首次描繪的貘狀舉止。其中一隻最近被人故意破壞,有人決定把它的頭拔掉。圖片來源:Loz Pycock Flickr(CC BY-SA 2.0)

較小的兩隻翼龍在 20世紀中葉被毀,據稱是因為當場地是營房時,它們被用作射擊練習的目標。根據原始照片,由弗雷迪卡·布蘭克斯雕塑公司的約翰·韋恩重建了玻璃纖維的新版本,並於 2002 年安裝…… 並且公眾成員隨後將它們打碎成碎片,然後偷走了碎片。因此,截至目前,那裡沒有小型翼龍。好訊息是,這些最新版本於 2014 年重新安置,並可能最終再次安裝。我認為大型翼龍目前也失蹤了……

順便說一句,直到幾十年前,你還可以登上這些島嶼,直接走到模型跟前,甚至觸控它們,爬到它們身上(如果你願意的話)。伯納德·赫韋爾曼斯的這張老照片很好地說明了這一點。實際上,現在仍然可以登上這些島嶼,但只有十足的混蛋才會這麼做。

動物學家兼作家伯納德·赫韋爾曼斯近距離觀察其中一個大型翼龍模型。這張照片拍攝於 20 世紀 50 年代。來源:Michell & Rickard 1982

水晶宮模型非常精確。儘管有許多關於這些模型過時得可笑的說法,但一個有力的論點是,它們是迄今為止最精確的已滅絕動物重建模型之一。我為什麼這麼說?因為它們確實以驚人的細節程度反映了當時頂尖科學家對有關動物生命形態的看法。此外,它們是由一位擁有世界一流動物解剖學和外觀知識的人設計和製作的。我指的是本傑明·沃特豪斯·霍金斯。

如今,霍金斯幾乎是水晶宮的代名詞,你可能會覺得設計和建造真人大小的史前動物是他所做的一切(他參與美國史前公園的命運多舛的經歷也同樣有名)。事實上,在受委託從事這項工作之前,他是一位技藝精湛的現代動物學主題藝術家,例如,他曾為達爾文的《貝格爾號航行記》和維多利亞時期多產動物學家 J. E. 格雷的作品繪製插圖。正是基於他在繪製活魚、鳥類、哺乳動物和其他動物方面的經驗和專業知識,他才成為遠古滅絕動物的復原者——這一點對於我下面的一些說法很重要。

另一張非常熟悉的水晶宮模型照片:霍金斯在西德納姆的工作室的場景。藝術家不詳。來源:本傑明·沃特豪斯·霍金斯及其紐約市古生代博物館公共領域

目前尚不清楚霍金斯從歐文那裡獲得了多少建議和幫助,但我們確實知道霍金斯是嚴格按照歐文的觀點對生物進行建模的,他親自檢查了大量化石,並親自制作了這些模型。

沒錯,他親自(儘管有協助)在他的工作室裡建造了 30 噸重的模型。較小的模型是在現場製作的,在它們的建造中使用了各種不同的技術和材料;沒有一種技術是一致地用於所有作品的。

以下是一些表明霍金斯在解剖學和如何在藝術中表現解剖學方面有多麼專業的證據。他確實寫過關於這方面的書。來源:ELIBRON CLASSICS

將這裡發生的事情與現代史前動物模型的建造方式以及結果進行比較:那些現代模型通常反映我們集體的古生物學知識,它們通常由不精通解剖學或重建滅絕生物的科學和歷史的人建立或設計,它們經常由對有關動物的生命形態不感興趣的科學家批准,而且它們通常由匿名的工人團隊建造,而不是由專業設計師或科學藝術家建造。一個結果是,許多(需要注意的是:並非全部)現代史前動物的描繪在它們出現後不久就變得多餘了。我認為這與水晶宮模型形成了巨大且前所未有的對比。在它們被創造和安裝的時候,它們是尖端的,即使是博學之人,甚至是專業人士,也幾乎不可能(事實上,可能是不可能)找出它們的缺陷。好吧,某些模型肯定比其他模型涉及更多的猜測——歐文和霍金斯都知道這一點並承認了這一點——但結果,雖然有爭議,但在當時是可接受且合理的。科學是一個過程;你根據當時掌握的證據進行工作。

水晶宮模型準確地描繪了霍金斯對動物的出色插圖(如這隻斑龍),而這些插圖又準確地描繪了歐文對它們生命形態的看法。來源:公共領域

免責宣告:歐文對恐龍的所謂厚皮動物觀點取代了吉迪恩·曼特爾早先提出的恐龍像蜥蜴一樣,身體更長、尾巴更長的觀點。因此,可能會有一些專家對水晶宮的恐龍提出異議。然而,到 19 世紀 50 年代,曼特爾的這種觀點基本上已被放棄(或取代)。歐文對恐龍生命形態的看法可能與他對物種轉化的看法有關 (Desmond 1979, 1984)。

關於模型的尖端性……想象一下,你是一位好奇的遊客,在 1854 年開放後不久來到水晶宮。恐龍的概念仍然很新(歐文在 1842 年命名了恐龍類),其他壯觀的化石爬行動物(如魚龍和蛇頸龍)的歷史只有三十年,翼龍(自 18 世紀 70 年代以來作為一個群體為人所知)的翼展可能超過現代巨型鳥類的說法是全新的 (Martill 2010)。即使是鉅鹿(Megaloceros)——儘管在技術上不是一個新發現(它在 1799 年被命名)——也可能會顯得很新,因為強調其與活鹿物種區別的通用名稱是最近才出版的(在 1828 年)。

我希望你想象一下,去一個現代主題公園,看到一個全尺寸、完全精確的模型,描繪了像這樣的動物(以及許多其他動物)——這是背部駝峰的巨型白堊紀鳥類模仿龍恐手龍。19 世紀 50 年代參觀水晶宮的刺激程度會比這大得多,因為那時的情況會更加新穎。來源:FUNKMONK Wikimedia(CC BY-SA 3.0)

換句話說,參觀史前公園就像參觀一個以 2016 年最新古生物學發現和解釋為特色的景點。你應該想象水晶宮恐龍園,就好像它充滿了完全長羽毛、背部駝峰的恐手龍和美麗的、毛茸茸的羽暴龍的極其精確的模型,一群大步向前和躍起的巨型神龍翼龍(長頸短頸),一隻帶有垂直尾鰭的光滑滄龍,以及嬉戲的海洋爬行動物,如馬拉維龍奇異齒龍阿爾伯塔龍。我想說的是,這一切都是新的新的新的——人們會想“哇,我以前沒聽說過那個東西!”和“天哪,科學家是什麼時候發現那個的?!”。

的確,一些現代戶外裝置以其令人難忘、富有魅力、創新的史前動物演繹而著稱(這個——專門用於翼龍——在 2010 年 7 月的倫敦夏季科學節上展出)。唉,沒有一個能達到水晶宮的規模。來源:達倫·奈什

解剖結構、細微之處、體驗。一個被人們提及不足的事情是,水晶宮模型是多麼的詳細,以及它們在解剖學細微之處方面有多麼出色。這與我上面所說的關於霍金斯及其技能和經驗相符。

引人注目且令人信服的解剖細節(請注意用作動物前肢支撐的複製蘇鐵樹幹)。來源:達倫·奈什

讓我們以其中一隻禽龍為例進行研究。這裡的細節程度非同尋常。單個的鱗片均勻且整齊地排列在一起,就像它們在活著的動物身上一樣,排列成橫向的行,某些區域(如大腿頂部和靠近腋窩)的鱗片比其他區域小得多。較大的鱗片線沿著手指和腳趾的上表面、背部和喉嚨的中線以及頜骨的邊緣排列。

從後面看到的其中一隻禽龍(背景是鬣蜥)。同樣,如此多精彩描繪的解剖結構。來源:達倫·奈什

看看身體的輪廓——皮膚如何從背部的頂部流向肩膀並覆蓋肩膀,腹部如何凸起並在與地面接觸的地方向外隆起。

我們在這裡看到的是一個真正引人注目且令人信服的真實細節,由那些非常瞭解真實動物及其身體如何運作的人設計和建造(或由一個人設計和建造)。解剖學的細微之處、曲線和輪廓、重力和質量感——這一切都在這裡。關於許多其他模型,也可以這樣說。我還必須提到地蜥。看看鱗片解剖結構做得多麼好。

更多引人注目的鱗片細節,這次是在侏羅紀鱷形動物地蜥上。用於比較大小的蒼鷺正在抓癢。來源:達倫·奈什

X 射線下的魚龍。當然,大多數水晶宮模型並沒有描繪恐龍。特別是,有很多海洋爬行動物。最熟悉的有幾隻魚龍,它們排列在靠近恐龍島的通道邊緣。它們描繪了瑪麗·安寧在多塞特郡的下侏羅紀魚龍,特別是魚龍和更大的泰曼魚龍

此外,關於 19 世紀中期科學在魚龍的生命形態方面完全錯誤的說法是眾所周知的。由於缺乏能夠儲存身體外部輪廓痕跡的優秀化石(因此缺乏背鰭和鯊魚狀垂直尾鰭),當時的科學家錯誤地認為像魚龍泰曼魚龍這樣的侏羅紀魚龍是鱷魚形的,儘管配備了槳和直尾上表面的垂直延伸。這些特徵都在水晶宮模型中得到了準確的描繪——這正是歐文和其他科學家想象的那樣。再次強調,它們在當時是非常精確的。

魚龍泰曼魚龍上描繪的內部解剖細節。將左側模型上的前鰭與右側顯示的後鰭(來自歐文 1841)中的解剖細節進行比較。來源:左圖:達倫·奈什,右圖:歐文 1841

不過,有一些奇怪的事情。為什麼我們看到鞏膜環(那些菠蘿圈狀的結構,由嵌入脊椎動物眼球軟組織內的連鎖骨板組成)設定在眼窩內,好像它們在活著的動物身上一樣,從外面可以看到?為什麼形成槳骨架的密集鑲嵌狀骨骼槳的前緣都可見一系列特殊的板狀元素?

我必須說,這些特徵(眼球環和鰭的骨片和骨板)在某種程度上破壞了我們應該看到的是活著的、準確重建的動物的錯覺,而且它們在某種程度上與我剛才所說的關於超級精確性的斷言相矛盾。

水晶宮的魚龍(如圖底部所示的Temnodontosaurus)與當時的其它作品(如頂部所示的霍金斯和路易斯·菲吉耶的作品)相比,絕對是準確的。圖片來源:Chris Sampson Flickr (CC BY 2.0)

然而,似乎發生的情況是,這些特徵被有意地重建成如同在X光片中顯示的那樣。也就是說,我們觀眾看到的是出於教育目的而展示的內部解剖特徵。這並不是我的想法:我是從水晶宮權威史蒂文·麥卡錫那裡瞭解到的。這一觀點得到了這樣一個事實的支援:前鰭前緣的板狀結構與歐文在1841年描述的來自萊斯特郡巴羅昂索爾的侏羅紀時期儲存異常完好的後鰭中的結構完全匹配(Owen 1841)。更新:這個想法很可能是完全錯誤的:霍金斯實際上認為鞏膜環和那些鰭的細節在外側是可見的。參見本·克雷斯勒在下面的評論。

為什麼滄龍潛伏?公園另一區域的另一種海洋爬行動物則不太顯眼:它是巨大的白堊紀海洋蜥蜴滄龍的潛伏頭部和胸部,它的位置使得它看起來像是從水中窺視。由於水位會根據噴泉的活動而上升和下降,這個想法是滄龍會定期出現和消失,它在水邊的意外出現可能會讓路人感到恐懼和驚訝。

滄龍的預期樣子(將其與下圖比較)。請注意其下巴下方的上白堊紀白堊塊。圖片來源:Andrew Wilkinson Flickr (CC BY-SA 2.0)

該模型的潛伏性質也反映了一個務實的決定,即避免過多地推測這種動物的整體外觀:在建造模型時,霍金斯(以及當時的其它專家)真正瞭解的只是滄龍的頭骨。遺憾的是,它的一塊下顎最近斷裂了,這意味著它的下巴線條有些毀了。現在,它也被周圍的植被所遮擋。

我們只看到了水晶宮滄龍的一部分,主要是因為霍金斯和其他人在當時對這些動物知之甚少。他們所知的儲存最好的化石是馬斯特裡赫特滄龍的部分頭骨,這張著名的1812年居維葉研究插圖中顯示在右側。圖片來源:Andrew Wilkinson Flickr (CC BY-SA 2.0) , 圖片來源:右側 Cuvier 1812。

最後,讓我們再次看看解剖細節。看看滄龍的臉部和下巴邊緣周圍的鱗片是如何排列的。眼睛前方的凹陷區域顯然是某種解剖結構——我不太確定描繪它的想法來自哪裡(理查德·歐文關於滄龍的著作中可能有一些相關的內容),但我想知道它是否是用來表示鹽腺或類似的東西的凹坑。

哎呀,這是截至2016年7月滄龍的樣子。大部分被遮擋,下巴剛斷裂。圖片來源:Darren Naish

我很抱歉沒有詳細談論離片椎類動物、二齒獸或哺乳動物——這要等到下次了。同樣值得一提的是,有幾個模型計劃但從未完成,包括乳齒象、猛獁象、鏟齒象雕齒獸、恐鳥Dinornis和渡渡鳥。

抱歉,我沒有提到你們,像烏龜一樣的二齒獸,也許下次吧。圖片來源:Darren Naish

最傑出的外展活動。我希望您欣賞到了一種與您之前可能聽到的典型內容略有不同的水晶宮模型視角。當然,我遠不是唯一一個說過這些模型需要在當時的背景下欣賞,並被譽為一項極其成功的外展活動以及科學、藝術和戶外規劃設計之間傑出合作的人:我的觀點深受彼得·多伊爾、史蒂文·麥卡錫和其他撰寫過關於這些模型的人的啟發。

但請允許我再次說,僅僅因為在模型建造時瞭解甚少,以及歐文、霍金斯和其他人犯了多少錯誤而嘲笑這些模型似乎是不對的。不,這些模型是基於當時的知識而一絲不苟地準確的,並且它們展示的內容完全符合其建造日期的應有方式。同樣,這與今天的方式形成了巨大的對比,今天的模型和其它代表性作品即使在建造時也已知是不準確的。讓我們再次驚歎於那個時代和合作,當時投入瞭如此多的努力和才華,為一個傑出的專案做出了貢獻,將地質學、古生物學、動物多樣性和解剖學的知識帶給了一個著迷的公眾。這樣的事情還會再次發生嗎?這是一個好問題。

泰特動物園之前曾多次提到水晶宮以及與古生物藝術和恐龍歷史描繪相關的一些問題。參見...

另請注意,水晶宮模型的維護、保養和修復工作由一個專門的團隊進行,他們需要您的幫助和支援。請檢視水晶宮恐龍之友部落格,瞭解他們的工作。

參考文獻 - -

Becker, Hans. 1911. 古老的和新的滅絕動物的重建。Umschau 25, 1022-1026.

Cadbury, D. 2001. 恐龍獵人。第四產業,倫敦。

Desmond, A. J. 1979. 設計恐龍:理查德·歐文對羅伯特·埃德蒙·格蘭特的反應。Isis 70, 224-234.

- . 1984. 原型和祖先:1850-1875年維多利亞時期倫敦的古生物學。芝加哥大學出版社,芝加哥。

Doyle, P. 2008. “深層時間”的願景:倫敦水晶宮公園的“地質插圖”。載於Burek, C. V. & Prosser, C. D. (eds) 地質保護史。倫敦地質學會,特刊 300,第193-201頁。

Hutchinson, H. N. 1892. 已滅絕的怪物。查普曼和霍爾,倫敦。

Martill, D. M. 2010. 英國翼龍發現的早期歷史。載於Moody, R. T. J., Buffetaut, E., Naish, D. & Martill, D. M. (eds) 恐龍和其他已滅絕的蜥蜴:歷史視角。倫敦地質學會,特刊 343,第287-311頁。

McCarthy, S. & Gilbert, M. 1994. 水晶宮恐龍:世界第一批史前雕塑的故事。水晶宮基金會,倫敦。

Michell, J. & Rickard, R. J. M. 1982. 活著的奇蹟:動物世界的奧秘和珍品。泰晤士和哈德遜,倫敦。

Owen, R. 1841. 對魚龍後鰭的一些分類部分(包括皮膚)的描述,表明了鰭在最近時的形狀。倫敦地質學會學報 6, 199-201.

Darren Naish is a science writer, technical editor and palaeozoologist (affiliated with the University of Southampton, UK). He mostly works on Cretaceous dinosaurs and pterosaurs but has an avid interest in all things tetrapod. His publications can be downloaded at darrennaish.wordpress.com. He has been blogging at Tetrapod Zoology since 2006. Check out the Tet Zoo podcast at tetzoo.com!

More by Darren Naish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