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自神秘動物學志:邦耶普

Tet Zoo 的常客讀者(以及 TetZoo 播客的聽眾)會知道,約翰·康威、C. M. 科塞曼和我本人即將出版《神秘動物學志》,這是一部精美的插圖書籍,專注於神秘生物,即神秘動物學文獻中(有時平淡無奇,有時奇異,有時荒謬)的生物。

加入我們的科學愛好者社群!

本文發表於《大眾科學》的前部落格網路,僅反映作者的觀點,不一定反映《大眾科學》的觀點


Tet Zoo 的常客讀者(以及 TetZoo 播客的聽眾)會知道,約翰·康威C. M. 科塞曼和我本人即將出版《神秘動物學志》,這是一部精美的插圖書籍,專注於神秘生物,即神秘動物學文獻中(有時平淡無奇,有時奇異,有時荒謬)的生物。我們即將完成,並期待很快釋出……事實上,我們創作了如此多的材料,以至於我們現在將製作兩卷。《神秘動物學志》第一卷將於 2013 年很快釋出;第二卷將緊隨其後。敬請期待。

在之前的文章中,我釋出了我們關於雪人和巨齒鯊章節的插圖和文字(見下方連結)。今天:邦耶普!

要獲取上方所示插圖的更高解析度版本,請訪問此處


關於支援科學新聞報道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報道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正在幫助確保有關塑造我們當今世界的發現和想法的具有影響力的故事的未來。


澳大利亞(據稱)是幾種引人入勝的神秘野獸的家園,其中最著名的是邦耶普,一種自 19 世紀初以來為白人所知的水怪,但據稱自遠古時代以來就為土著居民所知。最早公開提及邦耶普的文獻之一(詹姆斯·艾夫斯於 1812 年出版的小冊子)——在這種特殊情況下,該名稱拼寫為 Bahnuip——將其稱為一種黑色、類似海豹的生物,擁有令人恐懼的聲音。1800 年代後期的描述將這種生物比作犬類兩棲動物,或者,有些令人困惑的是,將其描述為小牛大小、毛茸茸或鬃毛四足動物,有時在陸地上看到,但在其他情況下是兩棲動物(Healy & Cropper 1994,Heuvelmans 1995)。事實上,“邦耶普”的概念很快變得如此模糊和不定形,以至於今天沒有人真正清楚邦耶普應該是什麼樣子。

一些引人入勝的目擊者敘述(有些來自 20 世紀 40 年代)指的是毛茸茸的、類似海豹的兩棲生物,與艾夫斯描述的生物大致對應。1821 年的一份敘述描述了這種野獸有一個粗壯的、一米長的脖子,頭部有深色的懸垂物(通常被認為是蓬鬆的耳朵),而 1872 年的描述指的是一隻長毛、有光澤、黑色“水犬”,它有突出的耳朵。頸部長的水獸也曾被報道並偶爾被稱為邦耶普,巨大的轟鳴聲和吼叫聲也被歸因於它。

甚至有一些土著藝術作品被認為描繪了邦耶普。一幅特別著名的作品在幾本書中被描繪(它是由一位名叫庫魯克的藝術家於 1848 年創作的),展示了一個肥胖的身體、小頭的四足動物,它有細長的腿和小耳朵。它看起來像某種河馬形狀的哺乳動物。雖然它非常有趣,但它肯定看起來不像上面提到的類似海豹的動物或“水犬”型別的生物,儘管它可以被視為某些敘述和故事中提到的更強壯的“小牛大小”動物的代表。

邦耶普到底是什麼?

無論出於何種原因,似乎確實存在一些相當好的、解剖學上一致的邦耶普敘述的核心,所有這些都指的是一種深色毛皮、狗頭的“海豹犬”(使用託尼·希利和保羅·克羅珀在他們 1994 年關於澳大利亞神秘生物的經典著作中使用的術語)。這些會不會都是對外地海豹或海獅,或大型鴨嘴獸的描述,正如一些動物學家提出的那樣?在世界其他地方,已知海豹會逆流而上數千公里(事實上,在亞洲、歐洲和北美都有內陸的、湖泊棲息的海豹)。然而,一些邦耶普敘述中描述的蓬鬆的毛皮、懸垂的耳朵和深色皮毛與任何已知的海豹,甚至與任何已知的動物都不太相似。

邦耶普敘述可能指的是晚期倖存的雙門齒獸標本(通常被想象成類似犀牛大小的袋熊)或巨型古獸(一種半雙足的、模糊的類似貘的雙門齒獸近親)(Flannery & Archer 1990,Heuvelmans 1995)的想法,根據現有的邦耶普描述來看,並沒有多大意義。此外,這兩種動物都可能存活到現代的觀點缺乏證據,而且難以認真對待。

當然,可能存在所有敘述都是惡作劇的可能性,也許只是從早期的敘述中複製而來。對邦耶普目擊事件的其他建議解釋包括目擊到大魚、鱷魚,甚至麝鴨(Biziura lobata),一種長著巨大喉袋從下顎垂下來的大型怪異鴨子。

我們在《神秘動物學志》中所做的…

我們邦耶普文字中我未在此處釋出的部分涉及我們有趣的推測性章節,內容是關於如果將邦耶普想象成一種真實的、未被發現的哺乳動物,它可能是什麼。您可能想猜猜我們探索的是哪種想法。鑑於邦耶普基本上在整個澳大利亞都有報道,並且從溫帶地區到熱帶地區都有報道,它們一定非常擅長躲避人類,甚至在必要時穿越陸地。約翰在上面展示的藝術作品中探索了這兩個概念:他的直立邦耶普具有樹狀品質並非巧合。

最後一件事。我們在整個《神秘動物學志》中不時地做一些事情,就是有意地向現有的藝術作品致敬。這些事情有時是內部笑話,但有時具有個人意義,可能會被其他人錯過,或者將會被錯過。我們在約翰的邦耶普畫作中做了這種事情嗎?是的,我們做了。我童年時代最喜歡的怪物主題書籍之一是插圖精美的《神話般的野獸》(Blythe 1977),這是一本來自神話、傳說和虛構故事的怪物故事彙編。這本書由 菲奧娜·弗倫奇喬安娜·特勞頓 插圖。

雖然我喜歡那本書,但它的一些部分還是把我嚇壞了。現在再看那些相同的部分,我的恐懼非常不理性,但這就是童年恐懼的本質。一個故事——題為《邦耶普和澳大利亞的黑天鵝》——講述了一個故事,其中一些獵人將一隻被捕獲的幼年邦耶普帶回他們的村莊。其他當地人抗議,因為所有人現在肯定都註定要倒黴。果然,邦耶普的母親和同伴以巨大的海嘯到來,被施了魔法的水使不幸的村民變成了黑天鵝。那些逃脫被水觸碰的人被憤怒的成年邦耶普帶走併吞噬。這個故事並沒有讓我感到太困擾,但插圖確實困擾了我---啊,可怕的、葉狀的小狗邦耶普!包含這幅插圖的頁面讓我非常害怕(我當時大約 7 歲),以至於我在看這本書時會跳過它們。自己看看……可怕,對吧?

不,當然不是。無論如何,重點是,這些狗狀的、毛茸茸的邦耶普是我們約翰創作上面您看到的精彩影像時想到的。簡而言之,那些瞭解《神話般的野獸》的人可能會將約翰版本的邦耶普識別為對 Blythe (1977) 中插圖版本的某種致敬。

有關之前 Tet Zoo 關於《神秘動物學志》以及本文中提到的各種其他主題(如雙門齒獸有袋動物)的文章,請參閱…

《神秘動物學志》——由約翰·康威、C. M. 科塞曼和達倫·奈什撰寫——預計將於 2013 年晚些時候出版,並將由Irregular Books出版。在 Twitter 上關注 @IrregularBooks。

參考文獻 - -

Blythe, R. 1977. 《神話般的野獸》。麥克唐納教育出版社,倫敦。

Flannery, T. & Archer, M. 1990. 巨型古獸。大型和小型巨型古獸。載於 Rich, P. V. & van Tets, G. F. (編) 卡迪馬卡。澳大利亞的已滅絕脊椎動物。普林斯頓大學出版社(新澤西州普林斯頓),第 234-239 頁。

Healy, T. & Cropper, P. 1994. 《走出陰影:澳大利亞的神秘動物》。Ironbark(澳大利亞奇彭代爾)。

Heuvelmans, B. 1995. 《追蹤未知動物》。Kegan Paul International,倫敦。

Darren Naish is a science writer, technical editor and palaeozoologist (affiliated with the University of Southampton, UK). He mostly works on Cretaceous dinosaurs and pterosaurs but has an avid interest in all things tetrapod. His publications can be downloaded at darrennaish.wordpress.com. He has been blogging at Tetrapod Zoology since 2006. Check out the Tet Zoo podcast at tetzoo.com!

More by Darren Naish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