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切利莊園的性選擇

角甲蟲與恐龍、孔雀與慈鯛魚的會議……

加入我們的科學愛好者社群!

本文發表於《大眾科學》的前部落格網路,反映了作者的觀點,不一定反映《大眾科學》的觀點


在2018年5月9日和10日,一群生物學家、古生物學家和其他科學家(是的,至少有一位物理學家出席)聚集在風景如畫的白金漢郡鄉村的英國皇家學會奇切利莊園,參加西奧·墨菲國際科學會議“性選擇:生命歷史中的模式”。會議由羅伯特·內爾、道格·埃姆倫和戴夫·霍恩安排。在為期兩天的時間裡,會議涵蓋了性選擇和宏觀進化、化石記錄中性選擇的識別、相關模式、過程和機制等等。會議期間有許多講座和討論環節,後者對於確定特定領域的方向和重點領域始終非常有用。

奇切利莊園,從前車道看到的景色。圖片來源:Darren Naish

會場(現在也是)非常壯觀——田園風光,坐落在綠樹成蔭的綠地上,周圍環繞著野生動物。我們中的一些人曾多次去觀賞動物(看到了各種雀形目鳥類和蝙蝠),而且似乎最恰當的是,孔雀(必須說,它們可能對當地野生動物具有相當大的破壞性)在整個會議期間都在場地裡趾高氣揚地走來走去,經常在我們演講廳外炫耀和鳴叫。


關於支援科學新聞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事業: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正在幫助確保未來能夠繼續講述關於塑造我們當今世界的發現和想法的具有影響力的故事。


其中一隻印度或藍孔雀Pavo cristatus雄性,為了我們(看似)的方便而花時間炫耀。有時,會議上的大群生物學家都在同時拍攝同一只鳥。圖片來源:Darren Naish

在這篇簡短的文章中,我不會對任何特定的講座進行適當的總結。此外,許多講座是關於非四足動物的:慈鯛、孔雀魚和其他魚類是一些演講的重點,昆蟲——尤其是蒼蠅和甲蟲——是另一些演講的模式生物。在活著的生物和化石生物方面,一個良好而合乎邏輯的整合得到了證明,相同的方法和技術被應用於兩者。顯然,在化石動物方面,我們主要受樣本量問題的困擾,但我們正在盡我們所能——這是一個越來越被專門研究現存動物的生物學家所認識到的事實——並且一些結果令人鼓舞。在會議上,還提到了異速生長、與性訊號相關的各種結構的成本以及性選擇對滅絕率、物種形成和新形態發育的表面影響(您聽說過“魔力性狀”嗎?)。

我知道我以前說過……但鹿真是太瘋狂了。左圖是在愛爾蘭都柏林乞丐灌木叢拍攝的各種巨角鹿Megaloceros頭骨和鹿角。右圖是在利比亞的黎波里動物園遇到的圈養黇鹿Dama dama。其他頭部裝飾不那麼奇異的偶蹄動物也相差不遠。圖片來源:Darren Naish

我的四足動物偏見要求我特別喜歡一些講座。克里斯汀·詹尼斯討論了哺乳動物顱骨裝飾(角和鹿角等)的進化、似乎可以解釋其進化的模型,以及如何使用這些裝飾來推斷已滅絕群體中的棲息地和生態(Janis 1982, 1986)。

鳥臀目恐龍(包括角龍科角龍和賴氏龍亞科鴨嘴龍)是華麗而奢侈的動物。性選擇是否驅動了這種奢侈的進化?圖片來源:Darren Naish

一些講座涵蓋了化石恐龍,以及我們如何在性選擇理論的背景下解釋它們奢侈的結構(關於這一點,請參見Knell et al. 2012)。卡萊布·布朗關於鳥臀目展示結構的演講表明,相關特徵進化迅速,並且比其他結構表現出更多的變異;本次演講和德文·奧布萊恩的演講都使用了來自現存動物的資料,這總是讓我感嘆我錯過了收集食火雞和變色龍資料的機會。艾琳·麥卡洛夫探討了“武器”到“訊號”的連續統一體:一些被解釋為展示結構的結構應該被描述為武器——或者,更好的是,工具——在這種情況下,有時需要重新評估作用於其進化的約束。

巴基(特里)·蓋茨介紹了他對獸腳亞目恐龍頭骨嵴分佈的研究 (Gates et al. 2016) 以及正在進行的工作,其中包括專門研究奇異的、通常是極其華麗的雞形目動物。眼斑雉等等非常瘋狂,如果它們僅作為化石而為人所知,我們將很難認真對待它們。戴夫·霍恩和我在我們2013年關於“物種識別”的論文(Hone & Naish 2013)中討論恐龍的華麗特徵時,很有趣地使用了雞形目動物的特徵。

Hone et al. (2012) 提出,羽毛的進化可能與骨質頭骨嵴的進化有關,這一假設後來由 Gates et al. (2016) 進行了檢驗。圖片來源:Hone et al. 2012

我非常高興與凱文·帕迪安敘舊。那些熟悉關於性選擇的古生物學辯論的人會知道,凱文(有時與傑克·霍納合著)對其他古生物學家和生物學家(例如,Hone et al. 2011、Knell et al. 2012、Hone & Naish 2013)關於性選擇的說法(例如,Padian & Horner 2011a, b)提出了異議。我不同意他的觀點,我聽到的關於這個問題的任何其他人也不同意。儘管如此,我認為讓他的觀點在會議上得到代表是公平和恰當的。

還有一個海報展示環節。角龍可能存在的性二態性、靈長類動物的自慰以及甲龍尾錘的功能是眾多展示內容中的一部分。是的,維多利亞·阿伯也在會議上。

我提到過我有多喜歡會場嗎?從湖對面看到的夜景。那裡有蝙蝠(pipistrelles:最可能是普通伏翼蝠Pipistrellus pipistrellus)。圖片來源:Darren Naish

甲蟲還可以,一些犀牛甲蟲是非常令人印象深刻的動物。這是一種某種型別的兜蟲(或兜蟲科),在我的手上。圖片來源:Darren Naish

我感謝並祝賀組織者和演講者,以及皇家學會,感謝你們舉辦瞭如此愉快和有價值的活動。近年來,隨著昆蟲和其他動物研究中使用的資料和方法的應用,我們從化石脊椎動物中提取適當資料和統計檢驗的能力得到了提高。由於這個原因和其他原因,將關於恐龍、化石哺乳動物等的研究與其他動物的研究一起討論,感覺絕對是合適的。即使它們是魚類。或昆蟲。好吧,我承認:魚類和昆蟲也相當有趣。

有關以前與此處提及的問題相關的“四足動物動物園”文章,請參閱...

參考文獻 - -

Gates, T. A.、Organ, C. 和 Zanno, L. E. 2016。骨質顱骨裝飾與巨型獸腳亞目恐龍的快速進化有關。《自然通訊》7, 12931。

Hone, D. W. E. 和 Naish, D. 2013。“物種識別假說”不能解釋非鳥類恐龍誇張結構的存在和進化。《動物學雜誌》290, 172-180。

Hone, D. W. E.、Naish, D. 和 Cuthill, I. C. 2011。相互性選擇是否解釋了翼龍和恐龍頭冠的進化?《萊塞婭》45, 139-156。

Janis, C. 1982。有蹄類動物角的進化:生態學和古生態學。《生物學評論》57, 261-318。

Janis, C. 1986。有蹄哺乳動物的角和相關結構的進化。《發現》19 (2), 8-17。

Knell, R.、Naish, D.、Tompkins, J. L. 和 Hone, D. W. E. 2012。史前動物的性選擇:檢測和意義。《生態學與進化趨勢》28, 38-47。

Padian, K. 和 Horner, J. R. 2011a。恐龍“奇異結構”的進化:生物力學、性選擇、社會選擇還是物種識別?《動物學雜誌》283, 3-17。

Padian, K. 和 Horner, J. R. 2011b。性選擇的定義及其對恐龍生物學的影響。《動物學雜誌》283, 23-27。

Darren Naish 是一位科學作家、技術編輯和古動物學家(隸屬於英國南安普頓大學)。他主要研究白堊紀恐龍和翼龍,但對所有四足動物都非常感興趣。他的出版物可以在 darrennaish.wordpress.com 下載。自 2006 年以來,他一直在“四足動物動物學”部落格上撰寫部落格。請訪問 tetzoo.com 檢視“四足動物動物園”播客!

更多作者:Darren Naish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