恐龍新書速遞 1:Matthew P. Martyniuk 的《古代野獸:索爾霍芬石灰岩中的幹鳥類》

近幾個月出版了幾本以恐龍為主題的新書,在本篇和未來幾篇文章中,我想分享我對這些書的簡要看法。

加入我們的科學愛好者社群!

本文發表於《大眾科學》的前部落格網路,僅反映作者的觀點,不一定代表《大眾科學》的觀點


這篇文章代表著我努力完成積壓的書評工作的又一次嘗試。開始工作...

Matthew P. Martyniuk 的《古代野獸:索爾霍芬石灰岩中的幹鳥類》 是一本新出版的、插圖精美的著作,完全致力於德國上侏羅紀索爾霍芬石灰岩的翼龍和恐龍(Martyniuk 2014)。索爾霍芬石灰岩是著名的石灰岩沉積層,由於其極細的沉積物和沉積時的熱帶瀉湖棲息地,儲存了極其美麗、完整的化石,其中最著名的是始祖鳥,傳說中的“第一隻鳥”。《古代野獸》的大小和形狀與《所有昨天》(Conway et al. 2012) 相似,但包含更多文字。它結合了對索爾霍芬石灰岩及其化石的一般性討論,以及對翼龍和恐龍的野外指南式介紹。我們可以看到以背面“飛行計劃”檢視以及側面輪廓展示的插圖物種。還有“事實框”,顯示了相對於人類(維基百科名人 Pioneer Dork)縮放的物種。

導言部分透過討論索爾霍芬化石採集的歷史以及晚侏羅世該地區古生態學來設定場景。在新生代專家之外的世界裡,人們似乎不太瞭解始祖鳥和其他非海洋索爾霍芬動物居住在一個炎熱、乾旱、基本上沒有樹木的群島上,該群島位於西部特提斯海的北緣,南部是珊瑚礁(我認為是海綿珊瑚礁)。有一些證據表明這些島嶼上有低矮的灌木植被,但所有那些始祖鳥在巨樹的樹枝或樹幹上攀爬的圖片可能具有誤導性,甚至是完全錯誤的。


關於支援科學新聞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事業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正在幫助確保有關塑造我們當今世界的發現和想法的具有影響力的故事的未來。


但我想指出的是,有說法稱該地區曾發現樹木化石(顯然包括樹幹),但在二戰期間被毀壞。我不知道這些說法有多可靠(在一些並不以缺乏偏見而聞名的作者的文章中偶爾會提到。一位我寫的文章的審稿人曾建議我在我說始祖鳥居住在無樹環境中後提及它們)。Martyniuk (2014) 意識到了這場爭議,並指出索爾霍芬化石記錄中沒有樹木的遺骸——包括樹木花粉——即使是沉積物中一片據稱是銀杏葉的葉子也身份可疑。

本書的大部分內容是對索爾霍芬翼龍和獸腳亞目恐龍的物種逐一介紹。考慮到大多數是翼龍,這意味著本書的大部分內容都致力於翼龍。Pterodactylus antiquusGnathosaurus subulatusCtenochasma elegansRhamphorhynchus muensteriScaphognathus crassirostrisGermanodactylus rhamphastinus(當然,實際上應該是 ramphastinus)、Ardeadactylus longicollumCycnorhamphus suevicusGermanodactylus cristatusAnurognathus ammoni 都進行了討論,併成為彩色圖版的焦點。尚未命名的“Painten pro-pterodactyloid”也進行了圖示和討論;Bellubrunnus 和 ‘Rhamphodactylus’ 被提及,但由於它們不是來自索爾霍芬組(而是來自更老的地層),因此沒有進行插圖或詳細討論。這有點遺憾,因為我很想知道他對這些標本的看法(例如,Bellubrunnus 那些奇怪的、向前彎曲的翼尖在生活中真的是這樣嗎?)。

本書的獸腳亞目恐龍部分比翼龍部分短得多:僅討論和說明了 Compsognathus longipesArchaeopteryx lithographicaA. siemensiiJuravenator starkiSciurumimus albersdoerferi 被排除在外(儘管 Juravenator 在一張插圖中確實出現),因為雖然它們來自索爾霍芬,但它們不是來自索爾霍芬組(Sciurimimus 來自更老的 Rögling 組,而 Juravenator 來自更老的 Painten 組)。

就分類學、同義詞的當前狀態以及我們對生命外觀的理解而言,文字非常新。我們對索爾霍芬翼龍軟組織的一些瞭解可能會讓那些沒有跟上技術文獻的人感到驚訝。軟組織頭冠已被證明在這些翼龍中廣泛存在——似乎即使是 Scaphognathus 也有一個——並且至少其中一些動物在頭部後部也有一個柔軟的、向後突出的肉垂。有人認為,對此最好的術語是“lappet”(Bennett 2013),但 Martyniuk 建議使用“wattle”或“caruncle”可能更合適,因為“lappet”已經用於摺疊的皮膚肉垂(如令人驚歎的肉垂禿鷲 Torgos tracheliotus 的肉垂)。另一個驚喜來自一些 Rhamphorhynchus 標本中存在的尾羽的巨大尺寸。

被稱為濃纖維的絲狀結構儲存在一些索爾霍芬翼龍(以及在其他地方發現的翼龍化石)上,表明這些動物活著時覆蓋著濃密的皮毛。我們有充分的理由認為,濃纖維可能與鳥臀目和獸腳亞目恐龍中存在的表皮絲同源,而表皮絲很可能與羽毛同源……當然,這仍然存在爭議。Martyniuk 完全接受並將所有這些結構稱為“羽毛”。我不確定我是否同意這一點。我認為翼龍和非鳥類恐龍的絲狀物很可能與羽毛同源,但我個人的偏好是我們應該將“羽毛”一詞限制在手盜龍類獸腳亞目恐龍中存在的分支結構。

無論如何,這裡有很多值得喜愛的地方。Matt 對動物的生命重建既準確又創新:他展示了它們具有我們現在知道的冠飾和廣泛的模糊覆蓋物,並且他描繪了雄性、雌性和不同生長階段的成員,以便我們瞭解相關物種的種內變異是什麼樣的。來自索爾霍芬的幼年翼龍——自 Unwin (2005) 以來,我們通常稱它們為小翼龍——與成年翼龍共享一系列特徵,但口鼻部較短,鼻眶前孔比例較小,牙列較短等等。PterodactylusGermanodactylus (Bennett 2006) 和 Ctenochasma (Bennett 2007) 中已經描述了這些變化。

Martyniuk 的始祖鳥科動物像證據表明的那樣廣泛地覆蓋著羽毛,臉部和腿部完全覆蓋著羽毛,手指融入了翅膀的結構中。那些舊的(以及可悲的是,有時不是那麼舊的)重建顯示始祖鳥科動物的臉部和頸部覆蓋著鱗片——據推測是由想要讓這些動物看起來像鳥類-爬行動物“雜交種”或“中間體”的藝術家完成的——從來都不是一個好主意。

我想在結束這篇評論時說,本書的副標題(索爾霍芬石灰岩中的幹鳥類)引起了一些討論。在系統發育命名法中,回想一下,具有現存成員的譜系由“冠”(包含現存物種及其最近共同祖先的所有後代的進化枝)和“莖”(譜系的並系群段,包含冠外所有化石類群)組成。順便說一句,這就是為什麼當人們提到“冠-蛇頸龍”或“冠-甲龍”之類的東西時,完全是錯誤的——根據定義,這些群體不可能存在。無論如何,這種命名慣例意味著,如果您願意,冠外鳥類譜系的所有成員都可以稱為幹鳥類。

因此,Matt 在他的命名法使用中是完全正確的:“索爾霍芬石灰岩中的幹鳥類”這一短語確實準確地描述了索爾霍芬翼龍和那些現代鳥類進化枝之外的索爾霍芬獸腳亞目恐龍。但這對於一本書來說是一個明智的標題選擇嗎?這不是我會選擇的標題,僅僅是因為許多潛在的買家可能會被嚇跑;另一方面,可以提出一個論點,即我們不應該假設作者在製作這樣的書時必須迎合普通受眾。

總而言之,我強烈推薦《古代野獸》給任何對恐龍(包括始祖鳥)和/或翼龍感興趣的人,特別是對古生物藝術感興趣或喜歡從以古生物為主題的書籍中獲得“藝術享受”的人。本書已編制索引幷包含參考文獻。Matt 的前一本書——中生代鳥類和其他有翼恐龍野外指南——如果您尚未擁有,絕對值得入手。

Martyniuk, M. P. 2014. 古代野獸:索爾霍芬石灰岩中的幹鳥類。Pan Aves, Vernon, NJ, 頁數 112. ISBN 9780988596559。平裝本和電子書,索引,詞彙表和參考文獻。 在此處購買。

有關此處涵蓋主題的先前 Tet Zoo 文章,請參閱...

參考文獻 - -

Bennett, S. C. 2006. 翼龍 Germanodactylus cristatus 的幼年標本,以及該屬的綜述。脊椎動物古生物學雜誌 26, 872-878。

- . 2007. 翼龍 Ctenochasma 的綜述:分類學和個體發育。Neues Jahrbuch fur Geologie und Paläontologie, Abhandlungen 245, 23-31。

- . 2013. Pterodactylus antiquus 的體型和顱骨展示結構的新資訊,以及該屬的修訂。Paläontologische Zeitschrift 87, 269-289。

Conway, J., Kosemen, C. M. & Naish, D. 2012. 所有昨天:恐龍和其他史前動物的獨特和推測性觀點。Irregular Books。

Martyniuk, M. P. 2014. 古代野獸:索爾霍芬石灰岩中的幹鳥類。Pan Aves, Vernon, NJ。

Unwin, D. M. 2005. 來自深時期的翼龍。New York, Pi Press。

Darren Naish is a science writer, technical editor and palaeozoologist (affiliated with the University of Southampton, UK). He mostly works on Cretaceous dinosaurs and pterosaurs but has an avid interest in all things tetrapod. His publications can be downloaded at darrennaish.wordpress.com. He has been blogging at Tetrapod Zoology since 2006. Check out the Tet Zoo podcast at tetzoo.com!

More by Darren Naish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