奈什和巴雷特的《恐龍:它們的生命和演化》

一本關於恐龍的最新力作已經問世……

加入我們的科學愛好者社群!

本文發表於《大眾科學》的前部落格網路,反映了作者的觀點,不一定代表《大眾科學》的觀點


倫敦自然歷史博物館(NHM)是世界上最偉大、最著名的自然歷史博物館之一,而該博物館的代名詞之一就是恐龍。即使沒有其即將巡迴展出的樑龍複製品,該博物館仍然擁有一個每年吸引數百萬遊客的恐龍展覽館,以及世界上最重要的恐龍化石科學收藏之一。

艾倫·查裡格的《恐龍新貌》多個版本中的兩個封面,至少在1979年至1988年間印刷(可能還有1990年版)。來源:查裡格1979

因此,該博物館長期以來一直與旨在教育和娛樂公眾的恐龍及其同類書籍聯絡在一起也就不足為奇了。多年來,威廉·斯溫頓的《化石兩棲動物和爬行動物》是該博物館的主要產品。該書在1954年出版後多次再版。然後是艾倫·查裡格的《恐龍新貌》,該書於1979年首次出版,也以多個後續版本再版。


關於支援科學新聞報道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報道 訂閱。 透過購買訂閱,您將有助於確保有關塑造我們當今世界的發現和想法的影響力故事的未來。


加多姆和米爾納 (1993) 原版封面。看起來有點奇怪,因為我必須分兩部分掃描。來源:加多姆和米爾納 1993

到了20世紀90年代,查裡格的這本相當專業的著作顯得過時了(見穆迪和奈什2010),現在是時候出版一本更受歡迎、更漂亮的書籍了。因此,蒂姆·加多姆和安吉拉·米爾納於1993年出版的《自然歷史博物館恐龍書》應運而生。加多姆和米爾納 (1993)作為一本普及型書籍,還是很不錯的,併發行了三個版本,最新版本於2007年出版。

但是,當它也開始顯得過時的時候就到了(看看所有那些皮膚粗糙的手盜龍)。一本新書是必要的,而撰寫它的任務落到了現任NHM恐龍專家保羅·巴雷特的身上……他非常友好地向本文作者提出了合作邀請。因此,我們合作撰寫了迄今為止可能是有史以來最好的普及型恐龍書籍*。

*像往常一樣:向值得尊敬的前輩致敬。如果您可以的話,請看看托馬斯·霍爾茨的《恐龍:為所有年齡段的恐龍愛好者提供的最完整、最新的百科全書》法洛等人的《完整恐龍(第二版)》

這是美國版封面(由史密森尼學會出版,而不是NHM)。來源:奈什和巴雷特 2016

我們的新書——《恐龍:它們的生命和演化》(奈什和巴雷特 2016)——是一本224頁左右的結實精裝本。它通篇配有大量彩色插圖,並配有大量照片、圖表和生命重建圖。文字很多,風格主要面向年齡較大的青少年和成年人,但一個聰明的11歲或12歲的人也可以很容易地理解。話雖如此,一個感興趣的10歲孩子也可以理解。我目前還不能確認平裝版的計劃,也不知道數字版的訊息(請在推特上關注我的訊息:@TetZoo)。

內容。 這六章分別涵蓋(1)歷史、起源及其世界,(2)恐龍家譜,(3)解剖學,(4)生物學、生態學和行為學,(5)鳥類的起源,以及(6)大滅絕和之後。讓我們來談談這些章節的內容。第一章包含了你所期望的恐龍書籍的序言:有一些關於分類學和地質時間的內容、恐龍的受歡迎程度,以及對恐龍研究科學的簡要介紹以及專家旨在找出哪些型別的事物。

來自奈什和巴雷特 (2016)的頁面,展示了暴龍類:左邊是始暴龍,右邊是角鼻龍。來源:奈什和巴雷特 2016

事實上,我們還在正文的第三頁就開門見山地解決了一個問題。那就是鳥類是恐龍,因此恐龍並沒有滅絕,並且在適當的時候必須不斷提到“非鳥恐龍”。在我看來(和保羅的觀點),在討論被稱為恐龍的群體時忽略鳥類是具有誤導性且完全錯誤的。

恐龍復興影像的蒙太奇:書籍和雜誌文章以及摘自巴克1975年《大眾科學》文章的節選。來源:巴克 1975, 德斯蒙德 1975, 巴克 1986

第一章的其餘部分回顧了恐龍研究的歷史。我們正處於後巴克時代,同樣,假裝奧斯特羅姆和巴克的著作——無論你對它們有什麼看法——沒有激發後來的研究是錯誤的,因此我們有一部分內容介紹了他們在20世紀晚期的工作的影響。然而,正如我們所指出的,事情可能實際上更加複雜,還需要進行更多的研究。無論如何,這裡有一個圖表顯示,自1990年以來,超過85%的公認非鳥恐龍被命名。同樣來自導言章節:我們簡要討論了中生代的氣候、天氣和古生物地理學。事情已經變得比人們過去認為的要複雜得多。中生代部分時期的低溫?恐龍專門適應島嶼大陸上的生活?恐龍在季節性黑暗的漫長時期生活在極地地區?

我們的解剖學章節旨在將專業恐龍研究人員熟悉的許多概念帶給更廣泛的受眾:想想所有關於頸部靈活性、尾部肌肉和尾部靈活性、蜥臀類氣動系統等方面的研究,這些都存在於技術文獻中,但鮮為外行人所知。我們利用邁克·泰勒和海因裡希·馬利森繪製的性感圖表,分別描繪了蜥腳類動物的頸部和劍龍的尾部的靈活性。

海因裡希·馬利森對劍龍屬肯氏龍的尾部側向運動的數字重建。來源:馬利森 2010,奈什和巴雷特 2016

生物學、生態學、行為學。 我懷疑很多人最喜歡的一章是關於生物學、生態學和行為學的一章。如果你熟悉保羅的研究,以及我自己的興趣和研究興趣,你可能會猜到內容包括什麼。我們涵蓋了鳥臀目動物的攝食生物學和頜功能的日益複雜的世界、關於樑龍類攝食行為的爭論(劇透:可能一切皆有可能)、手盜龍的捕食和使用那些鐮刀爪、有限元分析及其應用、運動和奔跑速度、性選擇、親代撫育、個體發育、恐龍群落的構成……等等。

早期鳥臀目動物委內瑞拉拉昆塔龍,由馬克·威頓描繪,如奈什和巴雷特 (2016)中所示。馬克最近製作了此插圖的更新版本,其中野獸帶有絲狀覆蓋物……但我們在書中沒有使用該版本。來源:馬克·威頓奈什和巴雷特 2016

對於普通讀者來說,很多新事物對於本部落格的讀者來說將會很熟悉:關於腫頭龍的“個體發育變形假說”(是的)和開角龍亞科的“個體發育變形假說”(好吧……除了那個牛角龍的想法),對奈米暴龍說不,孩子們,霸王龍的死亡競賽(壽命不到30年),以及在棘龍中水生或兩棲生活的想法……我們對易卜拉欣等人的想法持懷疑態度,我們在艾弗斯等人 (2015)出現之前就寫了我們所寫的內容。我們在恐龍生理學問題上持開放態度。我認為,至少在一些非鳥恐龍中,表明完全生理上的恆溫性(而不僅僅是慣性恆溫性)的證據是充分的(龐策等人 2009),但我也不會對某些譜系可能應用了更中間的“中溫性”(格雷迪等人 2014)的想法感到冒犯。

奇異龍,令人驚歎的幼年獸腳類動物,甚至保留了它的腸道(你可以在右邊看到它們)。這些黑白影像來自達爾·薩索和西尼奧雷 (1998) - 我們在書中甚至有更好的彩色影像。來源:達爾·薩索和西尼奧雷 1998

新生代也有恐龍。 讀過我文章的人(在Tet Zoo或各種書籍中:見奈什 2012)將會知道,我認為在任何對允許它的恐龍多樣性的評論中都應該包括鳥類的新生代歷史。通常,作者只停留在白堊紀譜系,這意味著感興趣的各方別無選擇,只能求助於費杜恰的書籍來了解白堊紀後的鳥類,而這些著作對新生代鳥類的誤導性與它們對鳥類的起源和鳥類的中生代歷史的誤導性一樣。無論如何,我們的最後一章包括對中生代後鳥類歷史和多樣性的簡要回顧,我認為做得相當不錯。它以雞結束。總是以雞結束。你知道,現在世界上有超過200億隻雞。

來自奈什和巴雷特 (2016) 的一些鳥類頁面。 適應了海上生活的恐龍是有史以來最不可思議的恐龍之一。來源:奈什和巴雷特 2016

至於滅絕事件,保羅和我支援“綜合情景”:即來自外太空的巨石主要殺死了所有那些動物,但當時的其它問題已經使它們處於非常脆弱的境地。

這本書到底有多棒?評論家的回應。目前人們對這本書的評價如何?大家似乎都很喜歡這本書的立意和涵蓋的內容。我不得不說,當我看到評論家(就像其中一位)對我們明顯使用“被動語態”進行冷嘲熱諷時,我都會翻白眼。我知道“被動語態”是什麼意思,我也儘量避免使用它,但它經常被當作批評科學寫作(包括我自己的寫作)的理由而提出來,以至於它對我來說已經沒有任何意義了,而且我不確定在撰寫科學文章時是否可以避免使用它。

本書收錄了我的各種分支圖,看起來像這個。圖片來源:Darren Naish

我看到一篇評論聲稱“最不成功”的章節是關於恐龍家譜的那一章(第2章)。我覺得這種描述很有趣:評論家(他們通常因為是評論家而評論書,而不是因為他們對這本書或其主題特別感興趣)往往不明白,對於恐龍愛好者來說,書中“回顧家譜”的部分通常是亮點之一,而且我不認為這個主題(或者我們具體的評論)是枯燥乏味的。什麼,你認為關於異齒龍的進化地位的爭議很無聊?嗯,我不羨慕你的現實觀,我的朋友。而且,為了消除我的偏執,我再次檢查了那一章,發現它令人非常滿意:在討論相關的群體時,我們討論的是它的解剖結構、古生物學和推斷的生活方式,而不僅僅是“x群產生了y群,y群產生了z群”這種對樹狀結構的滔滔不絕的論述,而沒有其他內容。

我們來談談圖片。好吧,房間裡的大蜥蜴是封面。我要說我不喜歡它,但我不想多說什麼,除了我屈服於壓力並認識到——撇開美學不談——選擇這張圖片是出於衝擊力的原因。我會提醒那些不喜歡這張圖片的人,不要以封面論好書。

這張圖片的文字比例相當可觀。右邊的插圖由Bob Nicholls繪製。圖片來源:Naish & Barrett 2016

事實上……書中其他地方的藝術作品包括了任何人創作的最好、最前沿的內容。由Bob Nicholls (其中一些是全新的作品), Emily Willoughby, John Conway, Julius Csotonyi, Mark Witton, Andrey Atuchin, Davide Bonadonna, John SibbickBerislav Krzic創作的精美作品也出現在書中。我的分支圖貫穿始終。我覺得,即使你不想讀文字,你也可以僅僅為了裡面的圖片而購買這本書。

自然歷史博物館令人驚歎的劍龍Sophie在書中多處出現,對這一重要標本迄今為止發表的科學研究也出現在書中。圖片來源:Darren Naish

這本書還收錄了許多優秀的彩色照片,並展示了自然歷史博物館的許多珍貴的恐龍標本(其中許多沒有展出,而是收藏在館藏中)。我最喜歡的是腫頭龍的頭骨(世界上最完整的厚頭龍頭骨之一),原角鼻龍重爪龍的正模標本,卡特勒令人驚歎的甲龍標本(我很遺憾沒有為我2012年出版的偉大的恐龍發現的相關章節獲得該圖片),以及著名的劍龍Sophie的許多圖片。其他被很好利用的非自然歷史博物館的標本包括鐮刀龍的頭骨,奇異龍(感謝Cristiano Dal Sasso和Simone Maganuco提供這些圖片),大家都知道和喜愛的長著鬃毛尾巴的鸚鵡嘴龍伶盜龍的羽莖瘤和柏林長頸巨龍優雅的爪子。

恐爪龍正在處理/吃掉一隻不幸的鳥臀目恐龍,這是書中收錄的Emily Willoughby的幾幅插圖之一。圖片來源:Emily Willoughby, Naish & Barrett 2016

有時候,追蹤這些圖片需要花費一些力氣。自然歷史博物館可能是世界上許多最棒的恐龍化石的所在地,但這並不意味著這些標本的好照片(通常在玻璃後面展出,或者在深層儲存中,並且很難取出來)很容易獲得。Dean Lomax(最近出版的不列顛群島的恐龍的作者)的提示使我發現了我想要的楯蜥的彩色、全標本照片。

這本書的草稿,最後統計,超過了700頁……圖片來源:Darren Naish

我覺得這些就足夠了。我希望大家喜歡這本書;從網上評論和口口相傳的初步跡象來看,他們確實喜歡。對於一篇特別好的評論,我將向你推薦Marc Vincent在《愛在混沌時代》上的評論。最後,有一些小錯誤,我希望我們能抓住(一張圖的標題中出現了“泰坦龍”……唉!),但要做到完美是很困難的。

那麼,接下來是什麼?哦,是的,是那個……

Darren Naish & Paul Barrett. 2016. 恐龍:它們如何生活和進化. 自然歷史博物館/史密森尼出版社. 18.00英鎊/29.95美元。精裝本,索引,詞彙表,224頁。ISBN 978-0-56509311-2. 自然歷史博物館的連結。亞馬遜的連結。亞馬遜英國的連結(我不知道為什麼亞馬遜英國的售價是24英鎊,零售價是18.00英鎊)。

有關此處提到的內容的先前文章,請參閱...

參考文獻 - -

Bakker, R. T. 1975. Dinosaur renaissance. 大眾科學 232 (4), 58-78.

Bakker, R. T. 1986. The Dinosaur Heresies. Penguin Books, London.

Dal Sasso, C. & Signore, M. 1998. Exceptional soft-tissue preservation in a theropod dinosaur from Italy. Nature 392, 383-387.

Desmond, A. J. 1975. The Hot-Blooded Dinosaurs: A Revolution in Palaeontology. Blond & Briggs, London.

Evers, S. W., Rauhut, O. W. M., Milner, A. C., McFeeters, B. & Allain, R. 2015. A reappraisal of the morphology and systematic position of the theropod dinosaur Sigilmassasaurus from the “middle” Cretaceous of Morocco. PeerJ 3:e1323 https://doi.org/10.7717/peerj.1323

Gardom, T. & Milner, A. 1993. The Natural History Museum Book of Dinosaurs. Virgin Books, London.

Grady, J. M., Enquist, B. J., Dettweiler-Robinson, E., Wright, N. A. & Smith, F. A. 2014. Evidence for mesothermy in dinosaurs. Science 344, 1268-1272.

Mallison, H. 2010. CAD assessment of the posture and range of motion of Kentrosaurus aethiopicus Henning 1915. Swiss Journal of Geosciences 103, 211-233.

Moody, R. T. J. & Naish, D. 2010. Alan Jack Charig (1927-1997): an overview of his academic accomplishments and role in the world of fossil reptile research. In Moody, R. T. J., Buffetaut, E., Naish, D. & Martill, D. M. (eds) Dinosaurs and Other Extinct Saurians: A Historical Perspective. Geological Society, London, Special Publications 343, pp. 89-109.

Naish, D. 2012. Birds. In Brett-Surman, M. K., Holtz, T. R. & Farlow, J. O. (eds) The Complete Dinosaur (Second Edition). Indiana University Press (Bloomington & Indianapolis), pp. 379-423.

Naish, D. & Barrett, P. M. 2016. Dinosaurs: How They Lived and Evolved. The Natural History Museum, London.

Pontzer, H., Allen, V. & Hutchinson. J. R. 2009. Biomechanics of running indicates endothermy in bipedal dinosaurs. PLoS ONE 4 (11): e7783. doi:10.1371/journal.pone.0007783

Darren Naish is a science writer, technical editor and palaeozoologist (affiliated with the University of Southampton, UK). He mostly works on Cretaceous dinosaurs and pterosaurs but has an avid interest in all things tetrapod. His publications can be downloaded at darrennaish.wordpress.com. He has been blogging at Tetrapod Zoology since 2006. Check out the Tet Zoo podcast at tetzoo.com!

More by Darren Naish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