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發表於《大眾科學》的前部落格網路,反映了作者的觀點,不一定反映《大眾科學》的觀點
在過去的幾個月裡,這裡一直在進行一些關於巨蜥的事情:文章報道了澳洲巨蜥、科莫多巨蜥Varanus komodoensis、杜氏巨蜥和帝汶巨蜥以及桃喉巨蜥,以及“類綠樹巨蜥”樹巨蜥。
在“空閒”時間,我一直在製作您在此處看到的蒙太奇,旨在描繪相當數量(儘管不是全部)的現存巨蜥科多樣性。我打算將其作為 T 恤設計釋出,看看會發生什麼。巨蜥世界有什麼新鮮事? 2013 年在弗洛勒斯島的姆貝利靈森林發現了一個新的(小型)科莫多巨蜥種群,這很有趣,並且已在新聞中得到充分報道。這表明該物種比之前認為的更廣泛地分佈在弗洛勒斯島上,而且這也很好,因為它意味著“未被發現的”種群可能在其他地方持續存在。 但是請注意,姆貝利靈森林仍然位於弗洛勒斯島最西端的西芒加萊地區,距離該物種的其他種群中心並不遙遠。
新物種呢? 西澳大利亞州的一個巨蜥種群,以前被歸入皮爾巴拉巖巨蜥V. pilbarensis,剛剛被布拉德·馬裡安及其同事提升到物種級別,並命名為V. hamersleyensis (Maryan et al. 2014)。 後者比真正的V. pilbarensis顏色更深,並且有小的白色眼斑和大部分無條紋的尾巴(而前者有大的灰色眼斑和有條紋的尾巴)。 這種區別也反映在分佈範圍和遺傳學上。 現在是多少了——77 個已命名的現存巨蜥物種? 還有更多即將到來……
關於支援科學新聞報道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報道 訂閱。 透過購買訂閱,您正在幫助確保有關當今世界發現和塑造我們世界的有影響力的故事的未來。
2014 年 2 月,我寫了一篇關於樹巨蜥的文章,在包括在該組中的幾個物種中,我提到了非常不為人知的V. bogerti 和 V. telenesetes。 安德烈·科赫和同事剛剛發表了(2014 年 4 月)對這些物種的新分析,涵蓋了它們的形態學、系統學和歷史生物地理學 (Koch et al. 2014)。 雖然他們對V. telenesetes的有效性表示懷疑(它僅從單個標本中得知),但他們仍然認為它與眾不同,並敦促需要進一步研究。 他們還報告了另一個V. bogerti標本(於 2002 年在弗格森島採集),這是 70 多年來首次採集。 現在已知有七個該分類單元的標本。
在其他新聞中,巨蜥是晝行性掠食者,對吧? 嗯,告訴那些黑掌巨蜥V. glebopalma,它們在夜間被發現四處走動並捕食獵物。 正如 Rhind et al. (2013) 所記錄的那樣,各種觀察表明該物種具有黃昏或夜間行為,事實上,各種軼事和觀察表明,相當多的其他巨蜥也可能在黃昏、暮色或夜晚覓食。 需要進一步研究以瞭解這種行為有多重要,以及它是否反映在眼睛解剖學、生理學、能量學或生態學中。
關於新研究的最後一點,Matsubara et al. (2014) 剛剛發表了他們對巨蜥染色體性別決定的分析。 已知巨蜥具有特殊的性別決定染色體,但這以前僅對四個物種已知。 新的研究擴充套件了這一點,以便我們獲得來自其他譜系物種的資料。 巨蜥具有 ZZ/ZW 性染色體(其中雌性是異配性別,而不是雄性),新的資料表明這很可能是該群體的祖先狀況。 對於比我更瞭解這方面知識的人來說,有一個問題:ZZ/ZW 系統的命名僅僅是為了給卵子是異配性別的系統提供不同的“程式碼”字母(相對於 XX/XY)嗎? 我從未見過對此的適當解釋。
在之前的一篇文章中,我簡要地介紹了杜氏巨蜥V. dumerili,我對它說的一件事是“它的牙齒是鈍的,呈釘狀”。 這句話在文獻中被重複了好幾次,我一直沒有機會去核實。 事實證明,這不是真的。 多倫多大學的德里克·拉森(我最瞭解他的是他對獸腳亞目牙齒的研究)好心地寄給了我您在下面看到的圖片:顯然,杜氏巨蜥的牙齒不是鈍的或釘狀的,儘管它們似乎確實不如具有更“傳統”巨蜥牙齒的物種的牙齒那樣彎曲和鋒利。 德里克正在研究巨蜥的生態形態學以及這些蜥蜴的牙齒形態和飲食之間的關係; 我期待聽到更多關於他的工作的訊息。
在下一篇關於巨蜥的 Tet Zoo 文章中,我將詳細討論一個地理分佈廣泛的群體,該群體在亞洲熱帶地區具有重要的存在,並且在人類經濟和該地區的生態方面具有重要意義。 所涉及的巨蜥可能是我們所說的“生態系統服務提供者”的極好例子。
最後,計劃於 2015 年 7 月在曼谷舉行一次關於巨蜥的世界會議。 我有點懷疑我會參加,但是,如果您對巨蜥非常感興趣,您肯定會想去那裡。 哦,如果您有興趣瞭解巨蜥新聞,請務必關注開放獲取期刊Biawak。 感謝斯蒂芬·佐扎亞和德里克·拉森提供此處使用的一些圖片。
有關以前關於巨蜥的 Tet Zoo 文章,請參閱...
我昨天在動物園看到的東西...(更多關於科莫多巨蜥的簡短評論)
參考文獻 - -
Koch, A., Nicole, E., Eidenmüller, B. & Kraus, F. 2014. New data on the rare Varanus bogerti Mertens, 1950 and V. telenesetes Sprackland, 1991 (Squamata: Varanidae), two endemic monitor lizard taxa from island groups off southeastern New Guinea. The Herpetological Journal 24, 111-122.
Maryan, B., Oliver, P. M., Fitch, A. J. & O’Connell, M. 2014. Molecular and morphological assessment of Varanus pilbarensis (Squamata: Varanidae), with a description of a new species from the southern Pilbara, Western Australia. Zootaxa 3768, 139-158.
Rhind, D., Doody. J. S., Ellis, R., Ricketts, A., Scott, G., Clulow, S. & McHenry, C. 2013. Varanus glebopalma (Black-palmed monitor). Nocturnal activity and foraging. Herpetological Review 44, 687-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