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識條紋鼠

快速瞭解菲律賓鮮為人知的、條紋狀的、食蟲鼠類。

加入我們的科學愛好者社群!

本文發表於《大眾科學》的前部落格網路,反映作者的觀點,不一定代表《大眾科學》的觀點


我偶爾會提到鼠科(Muridae)是多麼龐大、複雜和分支繁多。如果你對哺乳動物或齧齒動物有所瞭解,你就會知道這一點。和這類大型輻射演化一樣,我感覺我只是在討論這個群體的多樣性時略微觸及了表面。但是,考慮到其他事務和整理這些資料所需的時間(尤其是在你喜歡使用圖片的時候),這很難。總之,讓我們來看看一些鮮為人知的鼠類。

呂宋條紋鼩形鼠(Chrotomys whiteheadi),根據各種照片繪製的畫像。 圖片來源:達倫·奈什

呂宋條紋鼠、條紋鼩鼠/鼩形鼠或土鼠(Chrotomys)是一小群菲律賓特有物種。它們有尖尖的鼻子、短尾巴和略帶鼩鼱般的舉止,實際上是半穴居、食蟲的、模仿鼩鼱的齧齒動物。它們體型中等,頭和身體長度為15-17釐米。人們認為,由於當地缺乏鼩鼱,它們才扮演了類似鼩鼱的角色,並且它們是菲律賓鼠科“古老特有”群體的一部分(Musser等,1985年,Musser和Heaney,1992年)——第一波到達這些島嶼的鼠科遷徙者之一。在這個群體中,Chrotomys的獨特之處在於它擁有條紋。多年來,我一直想撰寫一篇關於菲律賓鼠科的全面綜述文章——一個如此迷人的群體。


關於支援科學新聞報道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報道: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將幫助確保有關塑造當今世界的發現和想法的具有影響力的故事的未來。


由Joseph-Smit於1883年繪製的Chrotomys whiteheadi。 圖片來源:維基共享資源公共領域

Chrotomys物種的粗壯比例、強壯的四肢、長而粗壯、寬闊的鏟形手動爪和短尾巴是挖掘和使用洞穴的鼠類的典型特徵。皮毛通常濃密而柔軟。從上方看,吻部相當細長而尖銳,牙齒細長,上門齒強烈向前突出。它們主要棲息于山區和苔蘚森林(C. mindorensis是唯一的低地物種),顯然是晝行性動物,並且部分依賴蚯蚓。最後一個因素可能解釋了為什麼至少有一些物種(C. mindorensisC. whiteheadi)似乎對棲息地干擾具有相當的耐受性,因為蚯蚓可能在受干擾的地方特別豐富(Rickart等,2005年)。然而,人們懷疑其他物種正面臨棲息地喪失和退化的風險。

左圖:C. sibuyanensis正模標本的頭骨。右圖:完整的正模標本,(A)背面檢視,(B)腹面檢視和(C)左側檢視。圖片來源:Rickart等,2005年

目前已確認五種Chrotomys物種,其中兩種是在1990年之後命名的:1991年命名的伊薩羅條紋鼩鼠C. gonzales和2005年命名的錫布延條紋鼩鼠C. sibuyanensisC. sibuyanensis的正模標本實際上是在1992年採集的,這再次提醒人們,“發現日期”和“描述日期”通常相去甚遠。

由約瑟夫·史密斯於1883年繪製的銀土鼠C. silaceus。圖片來源:維基共享資源公共領域

銀土鼠C. silaceus被一些作者認為足夠獨特,可以擁有自己的屬——Celaenomys,因為它比其他物種小,通常(但並非總是)沒有條紋,具有更短、更濃密、更灰色的皮毛,並且具有更窄的頭骨和減少的臼齒數量。最近的分子和形態學研究表明,它與其他物種沒有本質上的不同,因此最好將它們都視為同一屬的一部分(Rickart等,2005年)。

精選的鼠類、田鼠及其鼠形親戚——為我正在編寫的教科書專案彙編的眾多哺乳動物蒙太奇之一,有關該專案請點選此處瞭解更多。如果您喜歡齧齒動物,這裡有一件Tet Zoo T恤(和其他商品)可在此處購買。 圖片來源:達倫·奈什

對於快速總結來說,這就足夠了。我將在未來介紹更多鮮為人知的鼠科動物。有關鼠科和其他齧齒動物的先前Tet Zoo文章,請參閱…

參考文獻 - -

Rickart, E. A., Heaney, L. R., Goodman, S. M. & Jansa, S. 2005. Review of the Philippine genera Chrotomys and Celaenomys (Murinae) and description of a new species. Journal of Mammalogy 86, 415-428.

Musser, G. G. & Heaney, L. R. 1992. Philippine rodents: definitions of Tarsomys and Limnomys plus a preliminary assessment of phylogenetic patterns among native Philippine murines (Murinae, Muridae). Bulletin of the American Museum of Natural History 211, 1-138.

Musser, G. G., Heaney, L. R. & Rabor, D. S. 1985. Philippine rats: a new species of Crateromys from Dinagat Island. American Museum Novitates 2821, 1-25.

Darren Naish is a science writer, technical editor and palaeozoologist (affiliated with the University of Southampton, UK). He mostly works on Cretaceous dinosaurs and pterosaurs but has an avid interest in all things tetrapod. His publications can be downloaded at darrennaish.wordpress.com. He has been blogging at Tetrapod Zoology since 2006. Check out the Tet Zoo podcast at tetzoo.com!

More by Darren Naish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