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大腳怪真的存在

我們有大腳怪的叫聲,我們有大腳怪的腳印,我們有大腳怪的DNA,對吧?嗯……

加入我們科學愛好者的社群!

本文發表於《大眾科學》的前部落格網路,反映了作者的觀點,不一定反映《大眾科學》的觀點


我相信您一定聽說過未經證實的北美靈長類動物,俗稱大腳怪或薩斯喀徹溫。

奈什 (2016)的封面:黑色的身影和發光的眼睛與本文尤其相關。

我對大腳怪有著長期而堅定的興趣,並且我對這個主題進行了很多思考,至少其中一些想法多年來曾在 Tet Zoo 上出現過。我不認為我們目前擁有的資料——包括腳印、毛髮、叫聲、照片和無數的目擊者證詞——為大腳怪是真實存在的說法提供了支援,並且我得出的結論是它是一種社會文化現象:人們看到了各種不同的事物,將其與他們頭腦中的想法、模因和先入為主的觀念相結合,並將其解釋為與一種可怕的、類人的兩足動物的相遇。我的新書《追捕怪物》(Hunting Monsters) (奈什 2016)(為了證明我歷史悠久,還有奈什 (2012))中進一步探討了這種觀點。


支援科學新聞報道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報道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正在幫助確保未來能夠繼續講述關於塑造我們當今世界的發現和想法的具有影響力的故事。


順便說一句,讓我說,我很希望我是錯的……我仍然希望大腳怪是真實存在的;克朗茨 (1999)賓德納格爾 (1998)梅爾德倫 (2006)認可的生物版本是準確且有效的。但是,唉。

Tet Zoo 的常規讀者——以及我已發表的某些文章 (康威等人. 2013, 奈什 2014) – 將熟悉神秘動物學與推測動物學廣泛重疊的觀點。大腳怪可能不是一種真正未被發現的靈長類動物物種(就我們目前所知而言)……但如果它是呢?在本文中,也許在未來可能出現的一兩篇文章中,我想玩一個遊戲,思考與大腳怪證據相關的事情,儘管證據是如此。畢竟,想知道大腳怪的存在對北美洲的野外生物學和生態學、對保護和野生動物管理、對我們理解靈長類動物的進化和多樣性,以及對我們與其餘自然世界的關係意味著什麼,是很有趣的。我現在不打算寫所有這些假設的情況,但是,是的,這些都是有趣的事情。實際上,我很想看到一些沿著這些思路寫的推測小說……哦,公平地說,已經有一些那樣的東西了:我只熟悉李·墨菲的書籍。

順便說一下,我在撰寫這篇文章(和其他文章)時瞭解到的關於大腳怪的一個有趣的事情是,網上幾乎沒有任何標記為可重複使用的大腳怪影像:一切都受到版權保護,其他人無法免費使用。對此您怎麼看。為了讓世界變得更美好,我為這篇文章創作的圖片都已透過 CC 許可釋出供使用。

在整個北美洲,生物學上一致的、同質的叫聲將被記錄下來。 據說大腳怪會發出聲音,而現代大腳怪傳說的標準部分是,人們可能能夠透過發出哀號、尖叫、咆哮或嚎叫,或者透過敲擊樹木或岩石發出遠距離傳播的敲擊聲來“呼叫”甚至與大腳怪交流,這些聲音類似於歸因於該生物的聲音。值得注意的是,這些叫聲非常多樣化:“俄亥俄州的嚎叫”、“武士的喋喋不休”、歸因於這種動物的嗚咽聲、口哨聲、咆哮聲和嚎叫聲,遠遠超過了我們對一種透過遠距離交流的單一動物物種的期望,並且沒有任何接近於已知靈長類動物物種中存在的同質性。

大腳怪顯然經常發出聲音。這張圖片的靈感來源於您可能在動物星球系列節目《尋找大腳怪》中認出的一個特定場景。致謝:達倫·奈什

事實上,其中一些最令人難以置信的聲音——如果您從未聽過羅恩·莫爾黑德錄製的“內華達山脈的聲音”或“武士的喋喋不休”,那麼您將會大飽耳福——聽起來與其他報告和錄製的聲音完全不同並且僅在一個小區域獨家聽到過。即使考慮到區域和地方方言、個體發育、年度或季節性變化的可能性,或者這種多樣性與功能角色的多樣性有關(近距離交流與遠距離交流、交配叫聲與親代叫聲等等),這些噪音和叫聲絕對是雜亂無章的,並且從一個地區到另一個地區根本不具有同質性,如果我們要處理的是一種未知的靈長類動物物種,它們應該是同質的。

結論必然是,這些噪音有多種來源,我的意思是,它們主要是已知動物物種發出的聲音,包括牛、郊狼(及其雜交種)和人類。而且,是的,我認為許多更令人難以置信的大腳怪聲音——“武士的喋喋不休”和其他類似語言的表達——是由人發出的。

對於知道自己在做什麼的人來說,大腳怪的腳印很容易找到。 如果大腳怪非常稀有(正如一些,但不是全部,支持者認為的那樣),那麼它的腳印可能很少見且難以找到,這似乎是合理的。但事實是,實際上以專業或技術身份跟蹤已知動物物種的人幾乎普遍認為大腳怪不是真實存在的動物:(1) 他們和他們的同事自己沒有找到它的證據,並且 (2) 他們看到的證據是欺詐性的或不具說服力的。請注意,即使是一些最著名的大腳怪調查員——我想到的是已故的勒內·達欣登——也從未自己找到過腳印。

對於一種大型的、陸生的哺乳動物,它留下顯眼的腳印,並且據稱遍佈整個大陸,大腳怪的神秘程度不切實際;如果它是真實存在的,生物學家至少偶爾會發現並報告它的腳印,至少與他們發現狼獾、美洲豹、美洲獅和虎貓等哺乳動物的腳印的頻率相同,所有這些哺乳動物都非常稀有,甚至在美國某些地區具有爭議性的地位。經過培訓且具有專業知識的人找不到大腳怪的腳印這一事實是一個危險訊號。如果這聽起來像精英主義,我很抱歉;即使如此,也無法阻止它是事實。

大腳怪的腳印會更“生物化”。 許多大腳怪腳印記錄中一個鮮為人知的方面是,它們確實非常……乾淨。是的,有一些著名的例子,其中有看起來像疤痕和凹痕的東西,還有臭名昭著的博斯堡“跛腳”腳印……所有這些都來源可疑,並且與被廣泛認為——甚至被支持者認為——是惡作劇者的人有關。但即使撇開這些不談,剩下的腳印也很奇怪。

在華盛頓州博斯堡發現的一系列著名的腳印,據說是由一隻左腳畸形的大腳怪留下的。這些腳印通常在路邊發現,並且可能與一個即使是大腳怪支持者也認為不可靠的來源有關。致謝:達倫·奈什

它們通常看起來非常整潔,非常乾淨。腳趾經常過於整齊地緊密接觸在一起,腳底和腳掌光滑且大多沒有特徵。我想說的是,如果大腳怪是真實存在的,這些看起來不像真正的動物腳印。在一種具有類似人類腳的靈長類動物中——尤其是巨大、沉重、兩足的靈長類動物——腳趾應該像沒有穿鞋生活的人一樣始終張開。而且,根據野生靈長類動物(包括人類)腳的外觀,大腳怪不應該有粗糙、粗糙、龜裂、皺紋和裂縫的腳底嗎?但事實是,大腳怪腳印的腳底和腳掌看起來像從未在戶外赤腳行走過的家養人類的腳底和腳掌,更不用說生活在森林和山脈中、忍受嚴寒的戶外條件並在崎嶇地形上經常行走的動物了。

太多的大腳怪腳印不切實際地“整潔”,腳趾緊密排列(不張開)、整齊平行,腳底乾淨且沒有特徵。它們看起來是以家養、穿鞋的人類的腳為模型,而不是以野生靈長類動物為模型。左圖,1967 年布拉夫溪腳印的描繪。右圖,在華盛頓州瓦拉瓦拉發現的鑄模及其相關標記的描繪。致謝:達倫·奈什

我在這裡不對真皮嵴或所謂的跗骨中部斷裂發表評論:兩者都不能作為支援大腳怪真實性的證據。我在我的新書 (奈什 2016) 中討論過這兩者。

到處都會有大腳怪的 DNA。 任何瞭解大腳怪的人都知道,最近有幾項關於發現大腳怪 DNA 的說法。到目前為止,沒有一項得到證實。在最著名的研究中——由梅爾巴·凱徹姆領導的研究,發表在一個專門為刊登該研究而建立的付費期刊上——據報道大腳怪是智人和一種未識別的第二物種之間的某種雜交體。研究結果被廣泛討論,並受到合格的在職遺傳學家的嘲笑,他們展示了遺傳結果似乎如何將人類與其他哺乳動物、狗和熊的遺傳物質混合在一起。沒有任何序列可以被用來支援結論中不可或缺的雜交假說。一些遺傳學家公開表示該手稿是“徹頭徹尾的胡說八道”。

在大腳怪社群的某些領域流行一種觀點,即凱徹姆研究的價值和質量被膽小的科學家和期刊編輯淡化了,他們沒有膽量或正直來確保它得到公平對待。事實上,凱徹姆本人寫道,她目睹了嚴重的偏見,甚至提到了“伽利略效應”。事實上,凱徹姆研究——在最終發表之前已提交給幾家頂級期刊——得到了徹底和合乎道德的對待,並且由於上述原因被認為不足。可以在此處找到對整個事件的出色而透徹的分析。

一種巨大的、野生的類人猿的闊步女性,仍然無視公認的科學探測,還是穿著西裝的胖子?這張圖片描繪了著名的帕特森-吉姆林電影的第 352 幀。致謝:達倫·奈什

無論如何,我的主要觀點是,除了未知獨特靈長類動物的存在之外無法解釋的 DNA 尚未被記錄下來,但如果大腳怪是真實存在的,即使它只是智人的一個不尋常的亞種群,它也會無處不在。而那些認為鑑於所謂的“大腳怪遺骸”的缺失或稀有,說出這句話很愚蠢的人應該注意到,eDNA 的收集和檢查——即從環境中收集的殘留 DNA(是的,從水、冰和沉積物中)——現在已經很普遍和司空見慣了。

我在這裡所說內容的主要要點——我正在重複許多其他科學家之前說過的話——是如果大腳怪是真實存在的,那麼到目前為止應該已經記錄了大量好的證據。儘管所有這些目擊者報告都非常有趣和引人入勝,但我們根本沒有看到我們應該看到的證據,我們擁有的證據也根本不令人信服。那麼……這是為什麼呢?

有關大腳怪主題的先前 Tet Zoo 文章,請參閱...

參考文獻 - -

賓德納格爾,J.A. 1998. 《北美洲的大猿:薩斯喀徹溫》。Beachcomber Books,考特尼,不列顛哥倫比亞省。

康威,J.,科塞門,C. M. 和奈什,D. 2013. 《神秘動物學第一卷》。Irregular Books。

克朗茨,G. S. 1999. 《大腳怪薩斯喀徹溫證據》。Hancock House,薩里,不列顛哥倫比亞省和布萊恩,華盛頓州。

梅爾德倫,D. J. 2006. 《薩斯喀徹溫:傳說與科學相遇》。Tom Doherty Associates,紐約。

奈什,D. 2012. 我們應該放棄尋找大腳怪嗎?BBC Focus 2012 年 3 月,27 頁。

奈什,D. 2014. 推測動物學。Fortean Times 316, 52-53 頁。

奈什,D. 2016. 《追捕怪物》。Arcturus Books,倫敦。

Darren Naish is a science writer, technical editor and palaeozoologist (affiliated with the University of Southampton, UK). He mostly works on Cretaceous dinosaurs and pterosaurs but has an avid interest in all things tetrapod. His publications can be downloaded at darrennaish.wordpress.com. He has been blogging at Tetrapod Zoology since 2006. Check out the Tet Zoo podcast at tetzoo.com!

More by Darren Naish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