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發表於《大眾科學》的前部落格網路,反映了作者的觀點,不一定反映《大眾科學》的觀點。
今天,是時候回顧Tet Zoo檔案,併發布這部分(現在已經很老的)關於鴯鶓的文章。 它最早於2007年5月出現在這裡(在Tet Zoo ver 2)。 順便說一句,關於中生代手盜龍類的內容我還沒完成(到目前為止已釋出的部分請參見第1部分,第2部分,第3部分)。
鴯鶓蒙太奇。 從左到右:小鴯鶓或班尼特鴯鶓(Casuarius bennetti),雙垂鴯鶓或南方鴯鶓(C. casuarius),單垂鴯鶓(C. unappendiculatus)。 圖片來源:Darren Naish
眾所周知,鴯鶓可能很危險,事實上,它們與鴕鳥[更新:和雞]是已知唯二確定殺死過人類的鳥類*。 在澳大利亞大陸,最近一次有記錄的死亡事件發生在1926年4月,當時16歲的菲利普·麥克林在躲避鴯鶓並摔倒在地後喉嚨受傷。 我還看到過關於一位名叫盧克·詹姆斯的動物園管理員死亡的說法,他顯然是被一隻圈養的鴯鶓殺死的,但我只在網上讀到過,不確定其可靠性(讀者:如果您能獲得關於此案例的更多資訊,請告知我)。
關於支援科學新聞業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業 訂閱。 透過購買訂閱,您正在幫助確保未來能夠繼續講述關於塑造我們當今世界的發現和想法的具有影響力的故事。
另一個鴯鶓蒙太奇,這次來自Naish & Perron(2014)。 (A) 雙垂鴯鶓或南方鴯鶓(Casuarius casuarius)。 (B) 側面的雙垂鴯鶓。 (c) 單垂鴯鶓(C. unappendiculatus)。 (d) 小鴯鶓或班尼特鴯鶓(C. bennetti)。 圖片來源:D. Naish 和 R. Perron
* 在非洲冕雕Stephanoaetus coronatus的巢穴下發現了兒童的殘骸,但我們不能完全確定是雕殺死了他們。 此外,還有各種關於金雕Aquila chrysaetos殺死人類的傳聞……但如果您關注這個部落格一段時間了,您就會知道這一點。
攻擊性的鴯鶓會衝撞和踢打,有時還會跳到受害者身上。 與據稱只能向後踢的鴯鶓(不,我也不相信)不同,鴯鶓可以向前和向下踢。 它們也可能會啄、撞或用頭頂撞。 它們對人類造成的最常見的傷害是穿刺傷、撕裂傷和骨折。 鴯鶓襲擊造成的嚴重傷害最有可能發生在人蹲伏、躺著或倒在地上時。 當面對沖來的鴯鶓時,蹲伏或背對鳥類顯然是不明智的。 有人聲稱慢跑會激怒鴯鶓發起攻擊(據說是跑步的腳步聲模仿了競爭對手鴯鶓的跺腳聲),但這經不起推敲,因為步行的人比慢跑者更容易受到攻擊。
鴯鶓的主要武器是其匕首狀的第二趾爪,如左圖所示。 這些鳥類沒有第一趾。 這是從內側看到的左腳。 退化的翅膀具有類似脊柱的翎管(如右圖所示),但這些翎管不用於攻擊。 圖片來源:Darren Naish(繪畫); Markus Buehler(照片),經許可使用
然而,鴯鶓並非不加區分地攻擊,克里斯托弗·科夫倫(Christopher Kofron)(1999年)對南方食火雞Casuarius casuarius johnsonii的221起有記錄的襲擊事件進行的一項1999年研究表明,襲擊主要是由於人類與食物的聯絡。 一些襲擊事件(7起)似乎是對人類出現在鴯鶓覓食區域的一種領地反應,而另一些襲擊事件(32起)顯然是防禦性的——鴯鶓要麼是在保護自己,要麼是在保護它的幼雛或蛋。 1926年麥克林的死亡並非無端襲擊的結果:他曾擊打該鳥,意圖殺死它,然後逃跑;他還帶著一條狗(科夫倫1999年,2003年)。 到目前為止,數量最多的襲擊事件(109起)涉及鴯鶓乞求食物。 在人類開始餵養鴯鶓的地區,一些鴯鶓大膽而具有攻擊性地期望被餵食,並且會跑向或追逐人類,有時在沒有食物提供的情況下會踢人。 科夫倫(1999年)報告說,在1985年之前,他的研究區域中沒有記錄到這種行為。 因此,人類的餵養似乎已經改變了鴯鶓的行為,事實上,鴯鶓天生警惕,極不可能在沒有挑釁的情況下發起攻擊。
鴯鶓可以輕易跳得足夠高,踢到成年人的胸部高度。 你們中的一些人會認出這張圖中描繪的姿勢 - 它不是原創的,而是從一本書中的插圖中複製的。 圖片來源:Darren Naish(照片)
鴯鶓也會踢或啄門窗,有時會打破玻璃或紗窗。 在這些情況下,它們可能是在攻擊它們認為的另一隻鴯鶓的倒影。 它們也會踢或追逐汽車,同樣是因為它們似乎將人類乘客與食物聯絡起來。 鴯鶓不喜歡狗,並且會在沒有挑釁的情況下攻擊它們,據推測是因為野狗和澳洲野狗經常捕食鴯鶓。 1996年6月至1997年2月期間,在凱恩斯地區有六隻鴯鶓被狗殺死,在科夫倫(1999年)記錄的35起鴯鶓攻擊狗的事件中,有29起是出於自衛。 大多數涉及狗的事件都與狗接近或追逐鴯鶓有關; 鴯鶓在可能的情況下,然後面對至少一隻狗,踢它,狗會被鴯鶓的腳爪撕裂或刺穿身體。 其中更嚴重的傷害已導致迅速死亡(科夫倫2003年)。
鴯鶓也不喜歡貓。 也有關於攻擊馬和牛的記錄,並且有傳聞稱南方食火雞C. casuarius曾殺死過小馬,儘管已證實的襲擊事件僅涉及撕裂傷(科夫倫2003年)。 這些襲擊事件的動機可能是領地性的。
不,人們從來沒有像這樣騎著裝甲鴯鶓參加戰鬥。 但如果他們這樣做,我敢打賭那會很棒。 圖片來源:Darren Naish
不建議將圈養的鴯鶓與其他物種一起飼養,因為它們可能會攻擊並殺死它們。 在昆士蘭州的可倫賓保護區,一隻鴯鶓殺死了一隻朱鷺,並襲擊了一些進入其圍欄的東部小袋鼠。 然而,鴯鶓也曾與其他動物成功地一起飼養,而沒有發生事故。
最後,我要做一個總結性的觀察。 顯然,鴯鶓是危險的,它們有時會傷害人類,而且也確實會這樣做。 但我們很容易誇大它們的危險性,我們不應忘記,有大量的互動並沒有以攻擊或傷害告終。 儘管圍繞鴯鶓的攻擊性有很多炒作,但我們也別忘了,通常是我們——駕駛著我們的車輛疾馳——對它們構成了危險。
澳大利亞凱恩斯的道路標誌。 圖片來源:Paul Dymond,Getty Images
以前在Tet Zoo上曾多次介紹過鴯鶓。 請參閱……
參考文獻 - -
Kofron, C. P. 1999. 澳大利亞昆士蘭州南方食火雞(Casuarius casuarius johnsonii)對人類和家畜的襲擊。《動物學雜誌》249, 375-381。
Kofron, C. P. 2003. 昆士蘭州南方食火雞襲擊事件的案例史。《昆士蘭博物館回憶錄》49, 339-342。
Naish, D. & Perron, R. 2014. 鴯鶓盔突的結構和功能及其對鴯鶓歷史、生物學和進化的影響。《歷史生物學》28, 507-51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