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發表於《大眾科學》的前部落格網路,反映了作者的觀點,不一定反映《大眾科學》的觀點。
終於,有人(至少上傳了一些)將《天鵝絨之爪》上傳到了 YouTube。 你可能會問,《天鵝絨之爪》是什麼? 嗯,實際上,我可能並沒有聽到你問,因為你可能已經知道了。 事實上,如果你是 Tet Zoo 的長期讀者,你肯定聽我之前談論過它。 而現在我又來了:下面是 2007 年我最初發表的關於《天鵝絨之爪》的文章的修訂版。
我們這些對同一主題感興趣的人往往有相似的經歷。 如果你和我有相同的興趣(考慮到你在這裡,你可能確實如此),你可能看過很多大衛·艾登堡的電視節目。 你可能至少去過你所在國家的一家大型自然歷史博物館,可能不止一次。 你可能在動物園裡花比平常更多的時間觀看奇怪的爬行動物、蝙蝠耳廓狐、貘、長頸鹿、蝙蝠或犀牛。 你小時候可能捕捉並飼養過奇怪的昆蟲和池塘動物。 你可能撿起過其他人認為奇異或毫無價值的東西,比如骨頭或甲殼類動物的碎片。 而且,如果你在 20 世紀 90 年代初有看電視的習慣,你可能認為《天鵝絨之爪》是電視上最好的節目…… 好的,我知道我所說的 BBC 電視劇並沒有在全球播出,所以如果你沒看過,我也不會感到驚訝。 但是我認識的大多數對四足動物感興趣的人都非常認真地觀看了這部劇,並且對它印象深刻,記憶猶新。
這部六集系列片於 1992 年首次播出(當時我正在大學,表面上學習地質學和英語語言),副標題為“食肉動物的自然史”,它遠不止是對現存食肉動物物種的評論。 它講述的是進化史:關於主要的食肉動物分支是如何相互關聯的,關於它們在進化史上遇到的考驗和磨難,以及關於導致現代譜系特化的各種變化。 我們討論的是歷史動物學,這正是你來 Tet Zoo 閱讀的內容。
關於支援科學新聞報道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報道 訂閱。 透過購買訂閱,您將幫助確保未來能夠繼續產出關於塑造我們當今世界的發現和想法的具有影響力的報道。
《天鵝絨之爪》,從頭到尾
這就是《天鵝絨之爪》的精彩之處。 第 1 集(“裂肉齒的聯絡”)從恐龍開始(我會原諒該系列暗示恐爪龍和似鳥龍是同時代的,並且在馬斯特裡赫特階末期仍然活著)。 它並沒有說它們是愚蠢、巨大、糟糕的爬行動物,遠不如潛伏在陰影中的小毛茸茸的哺乳動物,而是指出它們是非常成功、複雜的動物。 非鳥類恐龍隨後滅絕,我們瞭解到一些進化出自身大型陸地捕食者的大型鳥類和稜角鱗鱷類動物。
這一集隨後快速瀏覽了中爪獸(稍後會詳細介紹)、鬣齒獸和小型古貓類,短暫地提及了掠食性有袋動物(特別是原袋鼠科鼠袋鼠:隨附的書籍和雜誌文章也略微提到了玻鬣獸類),然後繼續回顧了靈貓科的進化史和生物學(其想法是,雖然它們不是最原始的食肉動物,但它們在生態學和形態學上最類似於幹群早期新生代形態)。 這為所有主要現代類群的新生代輻射奠定了基礎。
在接下來的四集中,討論了貓科動物、犬科動物、鬣狗、浣熊科和熊科動物以及鼬科動物的進化史、多樣性和生物學。 鰭足動物根本沒有出現,這讓我非常懊惱,並導致我致信《BBC Wildlife》表示不滿(關於鰭足動物在其他關於其餘食肉動物的評論中令人沮喪的缺席的更多想法,請參閱我對 Hunter 和 Barrett 的《世界食肉動物野外指南》的評論)。
最後一集(“高處不勝寒”)首先關注獴(特別是涵蓋了貓鼬和其他群居獴的複雜社會),然後繼續回顧了不同食肉動物譜系的成功與失敗。 在現代世界,專家和體型較大的物種幾乎註定要滅絕(我們看到了黑足鼬Mustela nigripes和老虎的悲慘衰落); 只有能夠與人類共存的適應性強的通才才有可能確保未來。 我覺得該系列最後一集的結尾非常辛酸和感人。 我不會劇透,但它將滅絕、城市化以及幾乎所有使生物多樣性有趣的事物的喪失交織在一起。
電視上出現中爪獸、小古貓亞科、佩羅克魯塔獸科(等等)?? 是的,真的
所以,我非常喜歡《天鵝絨之爪》。 我有這本書(Macdonald 1992a); 我有該系列的 BBC 盒裝錄影帶; 我有為該系列撰寫的文章(Macdonald 1992b, c, d)。
使它如此特別的部分原因是——正如你現在已經瞭解到的——他們涵蓋了已滅絕的分類群,其中許多以前從未在電視上展示過,並且他們用一些相當不錯的藝術和動畫片段來描繪這些分類群。 巨獸Megistotherium、原袋鼠科袋鼠Ekaltadeta、巨大的、模仿熊的浣熊科動物Chapalmalania、巨鬣狗Pachycrocuta、小古貓亞科鼬科動物、兩棲犬科動物、犬亞科和食骨犬亞科犬科動物以及獵貓科動物都得到了展示。 兩隻安氏中獸被描繪成爭奪一對雷獸屍體的支配地位*; 巨型短面熊Arctodus考慮威脅一隻錘尾雕齒獸(在書中被錯誤地鑑定為雕齒獸),但放棄並疾馳而去; 恐狼與一隻大地懶對峙; 還有更多。
* 順便說一句,我仍然對這些蒙古分類群的確切年代感到有些困惑。 安氏中獸最初被描述為晚始新世,而“帶有衝撞錘的雷獸”Embolotherium最初被描述為漸新世。 現在大多數資料來源都指出兩者都是晚始新世,但 Prothero(2006)特別將安氏中獸描述為中始新世。
他們描繪的一些分類群對我來說是全新的。 在《天鵝絨之爪》中描繪叉頜鬣狗*之前(今天,感謝 Kurtén & Werdelin (1988) 和 Werdelin 等人 (1988),我對它瞭解了很多),我從未聽說過這種奔跑型鬣狗——它是唯一一種進入北美的鬣狗。(*那是唯一一種進入北美的鬣狗) 我以前也沒有聽說過一些犬科動物,比如犬亞科Enhydrocyon,可能會被描述為外表上類似大型貓科動物的狗。 更新:自從我寫了前一句之後,曾經被提出的Enhydrocyon及其近親在任何方面都像貓的想法受到了 Mauricio Antón 的重建的重大挑戰,該重建在 Wang 等人 (2008) 中有所介紹。 從犬科動物解剖學的角度重建,Enhydrocyon仍然看起來像狗。
* 這是正確的拼寫:不是 Agustí & Antón (2002) 中所說的 Chasmaportetes [原文如此],也不是 Prothero (2006) 中所說的 Chasmoporthetes [原文如此]。
我的想象力真正被一種巨型非洲食肉動物所吸引,它被描繪成一種毛茸茸的、短臉的、類似鬣狗的超級食腐動物:佩羅克魯塔獸。 同樣,這是我第一次聽說佩羅克魯塔獸科,我不知道它們是什麼。 今天我可以原諒自己,因為佩羅克魯塔獸科直到 1991 年才被命名(Werdelin & Solounias 1991)。 嗯,實際上,佩羅克魯塔獸(來自非洲和歐亞大陸的中新世和上新世)早在 1938 年就被命名了,該類群的一個成員——即巨型恐頜鬣狗Dinocrocuta gigantea(最初是Hyaena gigantea)——自 1903 年以來就已為人所知,並且人們自 20 世紀 80 年代以來一直在稱之為“佩羅克魯塔獸類鬣狗”。 佩羅克魯塔獸科傳統上被認為是不同尋常的、特化的鬣狗類動物群,但現在看來,它們與高階的、大牙齒的鬣狗的相似之處是趨同進化(Chen & Schmidt-Kittler 1983, Agustí & Antón 2002, Morales & Pickford 2006),並且它們的祖先可能在狹齒靈貓科中找到,狹齒靈貓科是一個主要生活在漸新世的舊大陸貓類食肉動物類群,它們活著的時候可能類似於麝貓或棕櫚狸。
還有推測性動物學
但也許最棒的是,該系列包括一些令人驚歎的推測性動物學。 我們看到一隻未來的熊,它在覆蓋著當今紐約市的極地景觀中奔跑(遠處可以看到自由女神像),已經進化成為新進化的巨型食草動物的劍齒捕食者。 最棒的是,據說未來超級城市陰暗的工業地下世界居住著,並在一定程度上被一種聰明、光滑、優雅的捕食者所支配。 它在看起來像是未來主義運煤卡車之間覓食,追逐類似老鼠的齧齒動物,它跳上一輛卡車,驅散了齧齒動物。 它們跳躍和逃跑,發出響亮的金屬警報聲。
對於那些瞭解《神秘博士》的人來說,這種生物總是讓我想起 Terra Alpha 星球的 stigorax,儘管它更酷…… 所有這些都來自西爾維斯特·麥考伊時代,所以如果你錯過了它,我不會感到驚訝。 順便說一句,《天鵝絨之爪》和《神秘博士》之間還有另一個聯絡:它是德里克·雅各比敘述的,他最近扮演了“法師”的其中一個化身。
總之……所以,動畫序列真的讓我印象深刻:它們看起來很棒,並且以有趣的野獸為特色,其中一些我以前甚至從未聽說過。 我特別喜歡未來的食肉動物*,並一遍又一遍地觀看了那個場景。
* 我不會稱其為“未來捕食者”,以免將其與《遠古入侵》中的同名生物混淆。
幕後人員
該系列中所有的動畫場景都由 Stuart Brooks Animation 製作:這家公司由 Michael Stuart 於 1983 年創立,曾為披頭士樂隊電影《黃色潛水艇》製作了大部分動畫,與 Pink Floyd 合作(並在《迷牆》中製作了大部分動畫)和特里·吉列姆(為《人生的意義》),還為《彼得兔的世界和朋友們》製作了動畫。
如果這還不明顯,那麼對歷史動物學真正感興趣的人可能應該努力尋找《天鵝絨之爪》——由於 YouTube 的出現,這比以前容易得多(儘管據我所知,整個系列尚未上傳)。 我們非常感謝幕後團隊將這個專案搬上銀幕:Melinda Barker、Mike Beynon、Andrew Jackson、Paul Reddish 和 Paul Stewart 是該系列的製片人,Mike Beynon 是執行製片人。
最後,這本書和電視劇是由大衛·麥克唐納撰寫的,他是牛津大學野生動物保護研究部門的主任,並以其在生物學、生態學和保護方面的眾多出版物而聞名 [主頁]。 麥克唐納是一位著名的哺乳動物學家,他最出名的是他對狐狸的長期研究,但他也發表了關於豺狼、獾、貂和其他鼬科動物、獵豹、海狸、松鼠、老鼠、田鼠、小羊駝、豚鹿、大象和其他動物的文章。 麥克唐納還因其參與制作的多部電視紀錄片而聞名,其中一些紀錄片(例如,《狐狸之夜》和《貓鼬聯盟》)曾獲大獎。 我不知道是他主動向 BBC 提出了《天鵝絨之爪》的想法,還是 BBC 主動聯絡了他; 不管怎樣,結果都非常出色。
在這裡購買《天鵝絨之爪》。
有關之前 Tet Zoo 上發表的關於《天鵝絨之爪》和此處提及的各種其他主題的文章,請參閱……
參考文獻 - -
Agustí, J. & Antón, M. 2002. 猛獁象、劍齒虎和人科動物:歐洲哺乳動物進化 6500 萬年。 哥倫比亞大學出版社,紐約。
Chen, G. & Schmidt-Kittler, N. 1983. 佩羅克魯塔獸 Kretzoi 的乳齒和鬣狗(食肉目,哺乳綱)的雙系起源。古生物學雜誌 57, 159-169.
Kurtén, B. & Werdelin, L. 1988. 叉頜鬣狗屬 Hay, 1921(食肉目,鬣狗科)的綜述。脊椎動物古生物學雜誌 8, 46-66.
Macdonald, D. W. 1992a. 《天鵝絨之爪:食肉動物的自然史》。 BBC Books,倫敦。
- . 1992b. 關鍵時刻。《BBC Wildlife》 10 (9), 32-45.
- . 1992c. 聯合力量。《BBC Wildlife》 10 (10), 32-43.
- . 1992d. 貓鼬重聚。《BBC Wildlife》 10 (10), 45-48.
Prothero, D. R. 2006. 《恐龍之後:哺乳動物時代》。 印第安納大學出版社,布盧明頓和印第安納波利斯。
Wang, X. & Tedford, R. H. 2008. 《狗:它們的化石親屬和進化史》。 哥倫比亞大學出版社,紐約。
Werdelin, L. & Solounias, N. 1991. 鬣狗科:分類學、系統學和進化。化石和地層 30, 1-104.
- ., Turner, A. & Solounias, N. 1994. 化石鬣狗研究:Hyaenictis Gaudry 和叉頜鬣狗屬 Hay,並重新審視南非蘭格班路的鬣狗科。林奈學會動物學雜誌 111, 197-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