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發表於《大眾科學》的前部落格網路,反映了作者的觀點,不一定反映《大眾科學》的觀點
這是我對印第安納大學出版社2014年出版的《鴨嘴龍》(由大衛·埃伯斯和大衛·埃文斯編輯)一書的第二部分書評。 書評的第一部分請點選此處。
奔跑、游泳、咀嚼。 本書中關於古生物學的幾篇文章特別有趣。 W. Scott Persons 和 Philip Currie 研究了鴨嘴龍尾股肌的作用,以及這可能對奔跑和逃生行為的意義。 他們認為,鴨嘴龍的形態可能不允許比它們的主要掠食者(暴龍科)更高的衝刺速度,但肌肉附著的位置表明它們具有更強的耐力。
Henderson 對漂浮的尖角龍進行的數字建模表明,角龍類可能不是游泳健將。 圖片來源:Henderson 2014年,引自 Eberth & Evans 2014
關於支援科學新聞業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業 訂閱。 透過購買訂閱,您將幫助確保未來能夠繼續講述關於塑造我們當今世界的發現和思想的具有影響力的故事。
唐納德·亨德森的《鴨湯:恐龍省立公園鴨嘴龍和角龍的漂浮命運》描述了他如何使用數字建模來確定鴨嘴龍和角龍可能的漂浮姿勢。 鴨嘴龍很可能是游泳健將,能夠輕鬆地將頭部保持在水面之上,但角龍類就不能這麼說了。 如果唐的模型是正確的,那麼後者似乎完全不適應游泳或漂浮,並且容易溺水。 這可能是對萊曼提出的某些角龍類(如阿古哈角龍)過著類似河馬的兩棲生活(Lehman 2007)的觀點的最後一擊,無論如何,這種觀點與其他證據線索不符。
我還沒有提到封底上由丹妮爾·杜福爾特創作的非常精美的藝術作品。 這是整幅作品的裁剪部分。 這裡描繪的兩隻副櫛龍個體表現得像同一物種的雄性和雌性......但它們實際上代表的是在空間和時間上分離的兩個不同物種。 圖片來源:Eberth & Evans 2014
Ali Nabavizadeh 討論了鴨嘴龍的頜骨功能,他的模型涉及顎向頜骨運動(這意味著下頜相對於頭骨的其他部分向後拉)和齒骨的內旋。 後一個想法在過去幾十年中時興時衰; 鑑於側向運動模型(涉及上頜骨的側向旋轉)現在基本上已被證偽(例如,Holliday & Witmer 2008,Cuthbertson *et al*. 2012),因此後一個想法的存在肯定是必要的。
埋藏學:骨床和軟組織。 在本書的最後一部分,James Schmitt *et al*. 討論了一個組合,其中由泥石流事件產生的沉積物掩埋了鴨嘴龍的骨骼。 這看起來像是倒黴的鴨嘴龍因火山爆發而以災難性的方式死亡的案例......但是,並非如此。 其他大規模死亡組合在關於中國山東省恐龍公園組和諸城的研究中有所描述。
屬於幾個不同譜系的鴨嘴龍化石都儲存了大量的皮膚,正如 Phil Bell 的圖表所示,來自 Bell (2014)。 圖片來源:Bell 2014年,引自 Eberth & Evans 2014
Darren Tanke 和 Bruce Rothschild 對鴨嘴龍的病理學進行了回顧。 本卷的結尾是對 Phil Bell 關於鴨嘴龍皮膚印痕知識的非常有用的概述,Albert Prieto-Márquez 和 Jonathan Wagner 撰寫了關於木乃伊化的埃德蒙頓龍標本中軟組織鼻結構的章節,Phillip Manning *et al*. 撰寫了關於儲存下來的鴨嘴龍皮膚的生物化學的另一章。 木乃伊上儲存下來的“皮膚”確實是真正的皮膚(而不僅僅是它的印痕),而且它似乎甚至保留了與色素相關的化學痕跡。
我們這些對科學感興趣並參與科學的人欣賞“好的科學”。 但是,至少我們中的一些人承認的一種罪惡的快感是,我們也非常喜歡檢視糟糕的論文:那些採用虛假或高度可疑的論證、提出不符合大量證據的奇怪的“非標準”模型,或者只是胡說八道的論文。 然而……《鴨嘴龍》不包含任何此類文章,我由您來決定這件好事還是壞事。
埃伯斯和埃文斯(2014年)的封面。 封面上是傑德克塔組的場景,以近鴨龍為特色; 藝術作品由 Julius Csotonyi 創作。 圖片來源:印第安納大學出版社
總的來說,我對《鴨嘴龍》印象深刻。 設計精良、美觀且編輯出色(感謝 Patricia Ralrick),祝賀編輯們彙集了大量內容,並做得很好。 這本書包含了關於這些恐龍的大量資訊,並反映了 2014 年左右的狀態:關於系統發育、新分類群、解剖學、功能形態學、生物地理學、埋藏學等方面的許多討論都需要專家查閱和引用。 然而,這本書絕不是對鴨嘴龍多樣性和生物學作為一個整體的回顧(儘管它並非旨在如此),而且其精裝本價格昂貴,因此不適合非專業人士。 那麼,不可避免的問題是:什麼時候會出現一本好的、非技術性的評論卷——與 Dodson 的《角龍》(Dodson 1996) 或 Hallett 和 Wedel 的《蜥腳類恐龍》(Hallett & Wedel 2016) 相提並論的書籍——會出現在這個類群上呢?
埃伯斯,D. A. & 埃文斯,D. C. 2014。鴨嘴龍。 印第安納大學出版社,布盧明頓和印第安納波利斯,第 619 頁。 ISBN 978-0-253-01385-9。 出版社連結。亞馬遜連結。亞馬遜英國連結。
有關之前關於鴨嘴龍和其他禽龍類動物的 Tet Zoo 文章,請參閱...
參考文獻 - -
Bell, P. R. 2014。 鴨嘴龍科皮膚印痕綜述。 引自 Eberth, D. A. & Evans, D. C. 2014. 鴨嘴龍。 印第安納大學出版社,布盧明頓和印第安納波利斯,第 572-590 頁。
Cuthbertson, R. S., Tirabasso, A., Rybczynski, N. & Holmes, R. B. 2012。 加拿大短冠龍和帝王埃德蒙頓龍(恐龍:鴨嘴龍科)顱內關節的運動限制及其對鴨嘴龍科咀嚼機制的影響。 *解剖學記錄* 295, 968-979。
Dodson, P. 1996。 角龍。 普林斯頓大學出版社,普林斯頓,新澤西州。
Hallett, M. & Wedel, M. 2016。 蜥腳類恐龍:巨獸時代的生命。 約翰·霍普金斯大學出版社,巴爾的摩。
Holliday, C. M. & Witmer, L. M. 2008。 恐龍的顱骨運動:顱內關節、伸肌及其對雙弓類動物顱骨進化和功能的重要性。 *脊椎動物古生物學雜誌* 28, 1073-1088。
Lehman, T. M. 2007。 角龍開角龍的生長和種群年齡結構。 引自 Carpenter, K. (ed) *角和喙:角龍和鳥腳類恐龍*。 印第安納大學出版社(布盧明頓和印第安納波利斯),第 259-317 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