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評:《中世紀和文藝復興地圖上的海怪》

在最近幾個月出版的與四足動物動物園相關的書籍中,最引人入勝且視覺效果極佳的一本是切特·範·杜澤(Chet Van Duzer)於2013年由大英圖書館出版的《中世紀和文藝復興地圖上的海怪》。

加入我們的科學愛好者社群!

本文發表於《大眾科學》的前部落格網路,反映了作者的觀點,不一定反映《大眾科學》的觀點


在最近幾個月出版的與四足動物動物園相關的書籍中,最引人入勝且視覺效果極佳的一本是切特·範·杜澤(Chet Van Duzer)於2013年由大英圖書館出版的《中世紀和文藝復興地圖上的海怪》。我曾在2013年6月簡要介紹過這本書,現在(終於)是我一直承諾的正式書評。本書通篇彩色插圖精美,製作水平極高,是名副其實的設計傑作;其編輯和印刷質量也非常高。如果您對海怪(無論您如何理解這個詞)、神秘動物學或奇異動物學、航海史或古地圖有濃厚的興趣,那麼這本書是必不可少的購買之選。而且它的價格也非常合理。

《中世紀和文藝復興地圖上的海怪》不僅僅是一本按時間順序排列的影像集;它也是一項分析研究,討論了地圖隨著時間推移呈現出的趨勢,並描述了具體的地圖、製圖者以及他們描繪的生物。近300個腳註提供了補充資訊。本書還附有完整的索引。

當您閱讀(或瀏覽)這本精彩的書時,會浮現出幾個主題。地圖本身的壯麗景象確實令人歎為觀止。想想1400年佛羅倫薩商人巴爾達薩雷·德利·烏布里亞基(Baldassare degli Ubriachi)委託製作的巨幅地圖:它們寬3.7米,高3.7米,上面有“165個人物和動物……100條大小魚類”以及許多其他東西(這些地圖沒有儲存下來)。相關的製圖師弗朗切斯科·貝卡里亞(Francesco Becaria,或Beccari)沒有拿到報酬,我們只知道這個案例,因為他起訴了烏布里亞基(範·杜澤,2013年)。埃布斯托夫世界地圖——在二戰期間被毀——尺寸也與之相似,寬3.6米,高3.6米。


支援科學新聞報道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報道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將有助於確保有關塑造我們當今世界的發現和思想的具有影響力的故事的未來。


地圖的設計是為了裝飾,但也用作知識的記錄或經濟或軍事價值的物品;顯然,許多地圖是經過精心設計或委託製作的,目的是為了具有吸引力甚至娛樂性,地圖上顯示的生物的數量和位置大多是財務和/或審美決定的結果。如果您曾經認為古地圖上顯示的海怪旨在成為對真正未知動物具有動物學意義的描繪,那麼這種裝飾性或娛樂性方面應該敲響眾所周知的警鐘。顯然,這些怪物是為了讓地圖更有趣。範·杜澤(2013年)提到的對空白空間的厭惡——horror vacui——在一定程度上解釋了為什麼一些海怪會出現在那裡,但還有其他原因。

奧勞斯·馬格努斯和海怪的經濟功能

製圖師從哪裡獲得他們的海怪?雖然確實有一些藝術家描繪了他們聽說過甚至親眼見過的生物(請繼續閱讀),但範·杜澤(2013年)解釋說,絕大多數怪物要麼是憑空捏造的(這尤其適用於那些完全不像真實動物的古怪、精細的怪物),要麼是從其他地圖或動物寓言集和其他書籍中複製的。正如可能預料的那樣,一些作品(地圖和書籍)作為後續插圖的來源特別有影響力,而且通常很容易證明抄襲或衍生關係。

奧勞斯·馬格努斯(Olaus Magnus)於1539年繪製的《海洋地圖》(Carta Marina)印在九張紙上,僅存兩份,是最有影響力的地圖之一,其中描繪了島嶼大小的“鯨魚”、一條北歐海蛇、一種以海豹為食、長著貓頭鷹臉的劍吻鯨*、“海豬”以及其他各種生物,這些生物被後來的製圖師廣泛複製。那些熟悉洛克斯頓和普羅瑟羅(Loxton & Prothero,2013年)關於海蛇傳說起源的論點的人會記得,奧勞斯描繪的巨大海蛇源於早期關於一條從海洞中爬出的陸蛇的圖畫和描述;奧勞斯為《海洋地圖》修改了這個生物,切斷了它與他的其他插圖(在他的1555年《北方民族誌》中,他清楚地描繪了這種動物從海岸上的一個洞穴中爬出來)中顯示的陸地的聯絡。

* 海怪傳說中的劍吻鯨是一種鯨魚大小的生物,背部有一個劍狀結構,臉上長著貓頭鷹般的臉,周圍環繞著寬大的褶邊。有時它被描繪成一種多刺的四足動物,有點像一隻巨大的刺蝟。我讀到過一些說法,認為現存的鯨魚劍吻鯨(柯維葉喙鯨)是海怪劍吻鯨背後的真實動物。鑑於神話劍吻鯨的關鍵特徵是貓頭鷹般的臉,以及用背上的劍刺穿動物和船隻的能力,海怪劍吻鯨與鯨魚劍吻鯨有任何關係的說法是異想天開的。無論如何,鯨魚劍吻鯨是以一塊破碎的化石頭骨命名的(由柯維葉於1823年命名),而不是因為它被認為與海怪劍吻鯨有關。[相鄰的鯨魚圖畫由Bardrock繪製。]

奧勞斯本人廣泛查閱了《健康花園》(Hortus Sanitatis)——1491年出版的一部巨大的、插圖豐富的百科全書——以及其他來源,並且一定非常瞭解當時文獻中的海怪。正如一些神秘動物學家可能想讓我們相信的那樣(赫維爾曼斯,1968年),他是一位準確且值得信賴的新奇動物學描述者嗎?嗯,“路易吉·德·安娜(Luigi de Anna)提出,地圖上的海怪不僅旨在激發觀看者的好奇心,而且還旨在勸阻其他國家的漁民進入斯堪的納維亞水域。如果這個有趣的建議是正確的,那麼地圖上的海怪就具有創新的經濟功能”(範·杜澤,2013年,第86頁)。

發明海怪和抄襲歷史

特別古老的地圖上的一些生物說明了傳統的觀點,即海洋生物與陸地生物相呼應。因此,我們有“海狗”、“海山羊”、“海龍”、“海鹿”、“海牛”(它們真的是,而不是儒艮或海牛),甚至還有“海雞”(是的,真的:在10世紀的吉羅納《貝亞圖斯世界地圖》mappamundi上就有一隻海雞)。可以理解的是,其中一些生物是教條式的期望與關於真實動物的謠言或傳說的混合體:例如,在瑞士12世紀的天花板上描繪的一隻水生“大象”可能部分基於海象的目擊事件,而幾張地圖上的“海獅”可能基於海獅,但正如您所猜測的那樣,它們看起來像海獅。

還有一些怪物似乎是新穎的發明。烏爾班諾·蒙特(Urbano Monte)於1590年創作的一份手稿描繪了一個巨大的、留著鬍鬚的美人魚,他長著鷹爪般的指甲;他被描繪成比相鄰的船隻高三倍。邁克爾·特拉梅齊尼(Michaelis Tramezini)的飛龜背後有什麼故事?它於1558年首次出版,然後被後來的幾位製圖師複製。其他生物有著複雜的背景故事,並在整個歷史中出現、消失和重新出現:奇異的骨螺、多肢水螅和島嶼般的克拉肯……哦,對了:請記住,克拉肯幾乎可以肯定不是基於對大王烏賊Architeuthis的目擊(帕克斯頓,2004年)。

科內利斯·德·約德(Cornelis de Jode)的地圖,題為《巴西和秘魯》(Brasilia et Pervvia),收錄在他的1593年地圖集《世界之鏡》(Speculum Orbis Terrae)中,描繪了一些非常原創的怪物,它們棲息在美洲熱帶海岸。那裡有一隻巨大的四槳鵝,長著叉狀尾巴,被稱為蘆薈,原產於伊斯帕尼奧拉島周圍的水域,還有霍格或霍加,一種來自智利海岸的海豹狀、毛茸茸的生物,長著狼頭、五根長鬍須,並且能夠將顏色從綠色變為紅色變為黃色。這些生物來自哪裡?範·杜澤(2013年)解釋說,德·約德是從最近出版的一本書中獲取它們的:安德烈·特維特(André Thevet)的《宇宙誌》(Cosmographie Universelle)(很好地說明了當時一些學者實際上有多麼現代和與時俱進)。特維特在16世紀50年代訪問過南美洲,並聲稱親眼見過這些生物。

然而,並非所有地圖上描繪的怪物都源於二手轉述或他人的作品。在描述非凡的鮣魚時——一種可以阻止船隻航行的怪物魚(因此與我們現在稱之為鮣魚的真正魚類不太相似)——探險家和製圖師塞巴斯蒂安·卡博特(Sebastian Cabot)似乎描繪了一個源於他自己經驗的怪物(範·杜澤,2013年)。這個案例在本書中似乎幾乎是獨一無二的,卡博特甲蟲狀的“鮣魚”是一個真正的神秘動物學之謎,當然不是一個無法解決的謎團。

在某些情況下,真正基於真實動物物種描述的野獸隨著時間的推移變得更加準確地描繪,大概是因為關於外觀的新細節傳入,或者藝術家和製圖師本身變得更加了解情況。

海象是這種趨勢的縮影。範·杜澤(2013年)展示了描繪如何隨時間變化;16世紀10年代和20年代的一些海象(幾乎字面上)是海洋大象,16世紀30年代和40年代的海象的四肢和尾巴更符合生物學上合理的<0xC2><0xA0>水生動物,只有16世紀50年代及以後的海象才像鰭足動物一樣。

海怪的消失和“去神秘化”

我從這本書中得到的最後一個主題是,我們對海洋的統治日益增強,以及海洋的“去神秘化”。隨著世界因探險、技術進步和地理知識而變得“更小”,並且隨著其生物得到更好的記錄,海怪可能真正存在的想法變得越來越站不住腳——不僅作為可能真正等待發現的真實物種,而且也作為用於描繪未知或危險的心理策略。在16世紀後期地圖上的海洋中充滿了怪物,而相關的怪物通常是巨大的、威脅性的、強大的生物,被描繪成對航海者來說是真正的危險。總的印象是,海洋是一個未知的、危險的領域,充滿了神秘。

但到了17世紀早期,虛構的和宏偉的生物大多消失了。那些確實出現的生物可以識別為已知物種(如海象和逼真的鯨魚),有些生物以實用、功利的方式展示。例如,在托馬斯·埃奇(Thomas Edge)1625年的斯匹次卑爾根地圖中,海象正在被長矛獵殺,鯨魚正在被剝皮或用小船獵殺(範·杜澤,2013年)。隨著怪物從地圖上消失,船隻數量增加,既充當安全路線和區域的說明,又充當政治或國家實力的象徵。世界已經改變了。

我非常喜歡《中世紀和文藝復興地圖上的海怪》,並強烈推薦它。這是一本精彩、引人入勝且學術性強的評論,主題既神秘又引人入勝。

範·杜澤,C. 2013。《中世紀和文藝復興地圖上的海怪》。大英圖書館,倫敦,第144頁。ISBN 978-0-7123-5890-3。精裝和平裝,索引,註釋和參考文獻。亞馬遜有售英國亞馬遜有售

有關先前四足動物動物園關於海怪和神秘動物學的文章,請參閱……

在其他新聞中,請考慮透過在Patreon上支援我來幫助四足動物動物園事業。成為贊助人即可檢視獨家內容。謝謝!

參考文獻 - -

赫維爾曼斯,B. 1968。《追逐海蛇》。哈特-戴維斯,倫敦。

洛克斯頓,D. 和普羅瑟羅,D. R. 2013。《可憎的科學!》。哥倫比亞大學出版社,紐約。

帕克斯頓,C. G. M. 2004。大王烏賊是轉移注意力的東西:為什麼大王烏賊不太可能是海怪目擊事件的來源。《神秘動物學評論》4 (2), 10-16。

範·杜澤,C. 2013。《中世紀和文藝復興地圖上的海怪》。大英圖書館,倫敦。

Darren Naish is a science writer, technical editor and palaeozoologist (affiliated with the University of Southampton, UK). He mostly works on Cretaceous dinosaurs and pterosaurs but has an avid interest in all things tetrapod. His publications can be downloaded at darrennaish.wordpress.com. He has been blogging at Tetrapod Zoology since 2006. Check out the Tet Zoo podcast at tetzoo.com!

More by Darren Naish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