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發表於《大眾科學》的前部落格網路,反映了作者的觀點,不一定反映《大眾科學》的觀點
我今天的目標是 要麼 寫更多關於蝙蝠的文章(之前的文章請點選這裡)要麼 完成 Tet Zoo 12 週年系列(是的,還沒完成)。但我分心了 --- 今天早上在樹林裡散步時,為了尋找小型雀形目鳥類,兩隻小鳥從樹上掉了下來,落在我面前不遠處的地面上。正如你將看到的,我成功地拍到了一些不太好的照片。這兩隻鳥都是歐亞藍山雀 Cyanistes caeruleus,它們正在進行一場持久的戰鬥。
藍山雀在英國南部一片落葉林的地板上戰鬥,每隻鳥似乎都試圖抓住對手的頭部。據我所知,根據這裡提供的資訊,無法判斷這些鳥的性別。圖片來源:Darren Naish
正如許多種類的小型雀形目鳥類通常所做的那樣,這些鳥在側身時互相纏鬥,目的似乎是用強有力的腳抓住對手的頭部(也許會傷到眼睛)。我緩慢而謹慎地靠近,目的是不打擾那些在地上翻滾的鳥,它們似乎沒有意識到我的靠近。我儘可能地拍了照片——但一條狗(屬於英國每一片森林土地上 24 小時/7 天都存在的無處不在的遛狗者之一……)——正從左邊靠近,所以整個事情將在接下來的兩三秒內結束。果然,鳥兒們分開了,飛走了,儘管它們繼續在附近的一棵樹上爭吵。
關於支援科學新聞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報道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正在幫助確保未來能夠繼續講述關於發現和塑造我們當今世界的想法的具有影響力的故事。
戰鬥仍在繼續,但鳥兒們距離分開並飛走只有幾秒鐘了。圖片來源:Darren Naish
任何關注鳥類的人都會經常看到它們打架。這也是禿鼻烏鴉 Corvus corone 為爭奪領地而戰的季節,而且不難看到烏鴉在樹梢爭吵時抓住其他烏鴉的翅膀,然後兩隻鳥有時會從樹枝上掉下來。我經常看到雄性烏鶇 Turdus merula 在戰鬥:它們跳躍、撲騰、踢打,有時會持續幾分鐘。
鳥兒們準備離開地面,要麼是因為它們打完了,要麼是因為狗正在靠近,或者兩者兼而有之。如果不是因為後面那隻鳥的臉大致在焦點上,這張照片將毫無用處。正如我常說的:動物很快,相機很慢。圖片來源:Darren Naish
但是,應該強調的是,藍山雀之間的戰鬥似乎並不常見。我無數次觀察過藍山雀,以前從未見過這種情況,而且我查閱的關於這個物種和其他山雀的文獻根本沒有提到肢體戰鬥,說這種情況很少見,或者只提到肢體戰鬥發生在巢箱內部——或緊鄰巢箱的地方(例如,Colquhoun 1942, Barnes 1975, Perrins 2012, Stenning 2018)。
只要你長時間觀察,就很容易在雀形目鳥類中看到各種形式的戰鬥。在每年的這個時候,經常可以看到禿鼻烏鴉在進行領地爭吵。在這次事件中,中間的那隻鳥抓住了最右邊的那隻鳥,兩隻鳥都掉了下去,翻滾著向下,然後才分開。圖片來源:Darren Naish
長期讀者會記得我之前曾多次報道過完全相同的主題——即雀形目鳥類中的戰鬥——最近一次是在 2014 年 6 月。之前的文章引用了椋鳥的戰鬥事件,並刊登了歐亞椋鳥 Sturnus vulgaris 和大山雀 Parus major 戰鬥的照片。
之前在 Tet Zoo 上已經相當詳細地介紹了藍山雀:請參閱藍山雀:從邊緣看到的雀形目鳥類(第二部分)。有關 Tet Zoo 上以前關於雀形目鳥類的文章,請參閱...
參考文獻 - -
Barnes, J. A. G. 1975. The Titmice of the British Isles. David & Charles, Newton Abbot.
Colquhoun, M. K. 1942. Notes on the social behaviour of Blue tits. British Birds 35, 234-2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