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發表於《大眾科學》的前部落格網路,僅反映作者的觀點,不一定反映《大眾科學》的觀點
疣豬是豬科 (Suidae) 的非洲成員,以其長而向上彎曲的獠牙和麵部“疣”而聞名。 它們看起來大多皮膚裸露*,背部有鬃毛,頸部和肩部最長,並且是專業的食草動物,它們會“跪”在手腕上以便將嘴靠近地面。 疣豬相對於其他豬來說非常不尋常,以至於有時它們被歸為自己的“亞科”——疣豬亞科 (Phacochoerinae)。
* 是的,是的,它們實際上覆蓋著剛毛。
在 20 世紀的大部分時間裡,人們普遍認為現存的疣豬都屬於同一個可變物種(Phacochoerus aethiopicus)。 然而,近幾十年來越來越多的人意識到存在兩個物種 (Ewer 1956, Grubb & Oliver 1991, Randi et al. 2002, D’Huart & Grubb 2005, Grubb & d’Huart 2010)。 在這裡,我將略過一個有趣而複雜的故事,這個故事涉及化石、最近滅絕的種群以及關於合併和拆分的爭論,而只是簡單地說,這兩個物種分別是適應乾旱環境的沙漠疣豬 P. aethiopicus,以及分佈更廣泛且多型的普通疣豬 P. africanus。 儘管我很想長篇大論地談論疣豬,但我們來這裡是為了瞭解它們的骨骼,特別是關於骨骼的幾件事。
關於支援科學新聞業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業 訂閱。 透過購買訂閱,您正在幫助確保未來能夠繼續講述關於塑造我們當今世界的發現和思想的具有影響力的故事。
那些是高聳的神經棘。 從這裡展示的圖片中您可以清楚地看到,疣豬具有相當可觀的神經棘——它們在肩部區域和部分背部形成一個巨大的脊,這當然意味著疣豬有強大的帆或駝峰,對嗎? 嗯,不,它們實際上並沒有。 事實上,各種豬在同一區域都有高聳的神經棘,儘管疣豬的神經棘相對於野豬、家豬及其近親來說尤其高而細長。 連線到這些棘的肌肉和韌帶也附著在顱骨的後部,由此可見,頭部大而重的哺乳動物通常在肩部區域有高聳的神經棘。 然而,與其他豬相比,疣豬的神經棘為何如此細長是一個很好的問題,我不知道是否已經有答案。
背側定位的眼眶。 眼睛位於頭部後部,與長長的口鼻部有一段距離,這是食草哺乳動物的典型特徵。 看看馬和狷羚等羚羊。 疣豬是這種情況的極端版本,而且肯定是豬中最極端的。 看看那些眼眶有多靠後,有多高。 它們幾乎位於顱骨的頂部。 由於周圍骨骼的地形,眼眶的位置比原本可能的位置還要高:眼眶前方的面部是凹面的,眼眶之間的空間也是凹面的 (Groves 1981)。
門牙在哪裡? 門牙是豬的正常特徵。 沙漠疣豬完全沒有門牙,上下頜骨都沒有,而普通疣豬通常有兩顆上門牙和六顆下門牙 (D’Huart & Grubb 2005, Grubb & d’Huart 2010)。 考慮到疣豬專門在熱帶草原、半沙漠和沙漠中以食草為生,並且考慮到沙漠疣豬比普通疣豬更適應乾旱環境的生活,因此門牙的減少和喪失,以及用角蛋白墊代替門牙,似乎對乾旱地區的食草動物有利。
鼻尖上那是一塊額外的骨頭嗎? 如果您在尋找那些缺失的門牙時仔細觀察了口鼻部的前端,您可能會注意到一塊不規則形狀的單塊骨頭,它位於口鼻部的尖端,楔在構成骨性鼻孔邊緣的骨頭之間。 這個元素——稱為前鼻骨——並不是疣豬獨有的特徵,它是豬科動物的正常特徵,有助於支撐鼻盤。 它也為獨特的肌肉提供了一個附著區域,這些肌肉用於在拱土時抬高和移動鼻盤。 然而,疣豬的前鼻骨比其他豬更牢固地連線到周圍的骨骼,並且附著在其上的肌肉也比其他豬更小,更難以移動鼻盤 (Herring 1972)。 這對於一種很少在鬆軟的地面拱土的動物來說是有道理的,相反,它是一種食草動物,主要與乾燥的,通常是堅硬的沉積物相互作用。
還有... 疣在哪裡? 疣豬臉上有三組腫塊,我們稱之為“疣”*:眶前一對(位於眼睛和獠牙之間)、眶下一對(位於眼睛下方和稍後方)和下頜一對(位於下頜兩側)。 這些在某種程度上是兩性異形的,因為它們在雄性中往往更大,而雌性則沒有下頜一對。 上面顯示的骨骼和顱骨巨大的、張開的上犬齒表明這兩隻動物都是雄性。 那麼... 疣在哪裡? 答案是它們在骨骼中不可見,因為它們沒有骨骼學上的相關性。 也就是說,沒有與它們的存在相關的潛在骨骼特徵 (Groves 1981)。
* 我們真的不應該這樣稱呼。 更好的名稱包括胼胝或肉贅。
如果我們只知道疣豬是化石,我們就不會知道它們有疣。 因此,我們就不會稱它們為“疣豬”。 嗯,它們會滅絕,所以我們根本不會給它們起一個通用名稱,但你知道我的意思。 我們會稱它們為草豬、熱帶草原豬或獠牙豬,或者... vlakvarks。 這是南非荷蘭語中對這些豬的稱呼,意思是“平原居住的豬”。 我喜歡這個名字。
Tet Zoo 之前曾介紹過幾種豬。 請參閱...
參考文獻 - -
D’Huart, J. P. & Grubb, P. 2005. 普通疣豬 (Phacochoerus africanus) 和沙漠疣豬 (Ph. aethiopicus) 之間差異的攝影指南。 Suiform Soundings 5 (2), 4-8.
Ewer, R. F. 1956. 德蘭士瓦洞穴的化石豬科動物。 Proceedings of the Zoological Society of London 127, 527-544.
Groves, C. 1981. 豬的祖先:豬屬的分類學和系統發育。 技術公報 3,澳大利亞國立大學太平洋研究院史前史系,第 96 頁。
Grubb, P. & d’Huart, J. P. 2010. 海角疣豬 Phacochoerus aethiopicus 的重新發現:綜述。 Journal of East African Natural History 99, 77-102.
Grubb, P. & Oliver, W. L. R. 1991. 被遺忘的疣豬。 Species 17, 61.
Herring, S. W. 1972. 豬形亞目的面部肌肉系統。 Journal of Morphology 137, 49-62.
Randi, E., d’Huart, J. P., Lucchini, V. & Aman, R. 2002. 東非疣豬 Phacochoerus africanus 和 P. aethiopicus (偶蹄目:豬形亞目) 兩個基因深度分化物種的證據。 Mammalian Biology (Z. Säugetierk.) 67, 91-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