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念一位偉大的科學教育家

十七年前,當時的《大眾科學》新聞編輯(現任線上版執行主編)菲爾·雅姆正在尋找一個“租來的孩子”來測試紐約科學館新開放的物理遊樂場。

加入我們的科學愛好者社群!

本文發表於《大眾科學》的前部落格網路,反映的是作者的觀點,不一定代表《大眾科學》的觀點。


十七年前,當時的《大眾科學》新聞編輯(現任線上版執行主編)菲爾·雅姆正在尋找一個“租來的孩子”來測試紐約科學館新開放的物理遊樂場。他讓我寫一篇報道,並招募我十歲的兒子本傑明作為測試物件。

在從曼哈頓到皇后區科羅納(位於 1964 年世博會場地附近的多民族飛地,博物館也坐落於此)的旅途中,本傑明的好友傑弗裡·漢密爾頓也加入了我們。他們倆都很樂意來,因為這樣就可以逃一天五年級的課。

在我們到達博物館誇張地稱為“西半球最大的科學遊樂場”的地方時,我們見到了留著鬍子的、慈愛的艾倫·J·弗裡德曼,他是博物館的館長,於本月早些時候去世,享年 71 歲。


關於支援科學新聞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報道: 訂閱。購買訂閱將有助於確保有關當今世界發現和塑造我們思想的具有影響力的故事的未來。


弗裡德曼領導了耗資 310 萬美元的遊樂場的開發,他很高興向我們展示如何利用攀爬結構等來闡明物理原理。有一次,他在一個大鑼的幾個地方輕輕敲擊,以展示共鳴是如何工作的——音量逐漸上升到一個比只敲一下響得多的水平。

最近獲得美國科學促進會公眾理解科學和技術獎的弗裡德曼還帶我們到另一個區域,演示駐波和行波之間的區別。

作為振興博物館的幕後推手,弗裡德曼努力到位,吸引了 1 億美元的資金來擴建該機構。當時,本傑明和傑弗裡都對弗裡德曼將科學教育與叢林健身房相結合的努力豎起了大拇指,並將在拉瓜迪亞機場和美國網球公開賽體育場附近度過的下午與他在學校的科學課經歷進行了比較。“前兩三個月,我們唯一做的事情就是測量和分類四季豆,”本傑明當時告訴我。

圖片來源:紐約科學館

Gary Stix, senior editor of mind and brain topics at 大眾科學, edits and reports on emerging advances that have propelled brain science to the forefront of the biological sciences. Stix has edited or written cover stories, feature articles and news on diverse topics, ranging from what happens in the brain when a person is immersed in thought to the impact of brain implant technology that alleviates mood disorders such as depression. Before taking over the neuroscience beat, Stix, as 大眾科學's special projects editor, was responsible for the magazine's annual single-topic special issues, conceiving of and producing issues on Albert Einstein, Charles Darwin, climate change and nanotechnology. One special issue he oversaw on the topic of time in all of its manifestations won a National Magazine Award. With his wife Miriam Lacob, Stix is co-author of a technology primer called Who Gives a Gigabyte? A Survival Guide for the Technologically Perplexed.

More by Gary Stix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