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發表於《大眾科學》的前部落格網路,反映了作者的觀點,不一定反映《大眾科學》的觀點
西格蒙德·弗洛伊德從未說過“神經科學”這個詞。 聖地亞哥·拉蒙-卡哈爾 也沒有。是生物物理學家 弗朗西斯·施密特 在 1962 年於麻省理工學院建立神經科學研究專案時,將“神經”與“科學”結合起來。這個新名稱旨在涵蓋相關神經學科的融合,範圍廣泛至生理學、心理學、免疫學、物理學和化學。
大腦和行為已被研究了數千年。但正如心理學博主沃恩·貝爾 指出,20 世紀 60 年代標誌著視角的轉變。神經科學是施密特給出的正式名稱。但這個時期代表了“神經文化”的開端,它將腦科學奉為圭臬——甚至導致了熟悉的迷因,宣稱“我的大腦讓我這麼做的”。一個例子源於製藥公司精神藥物的開發,這導致他們“投入數百萬美元來探究體驗的神經化學,並投入大規模營銷活動,將大腦功能與精神聯絡起來”,貝爾指出。
該領域在 50 年前隨著神經科學學會的成立而獲得了巨大的推動,使施密特的合作願景得以在全球分享。 神經科學學會 1971 年在華盛頓特區舉行的 首次年會 吸引了 1,395 名與會者。今年的會議於 10 月 23 日在芝加哥結束,吸引了超過 27,500 人參加——年度人數有時超過 30,000 人。 神經科學學會 現在擁有來自 95 個以上國家/地區的 37,000 名會員。
關於支援科學新聞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報道 訂閱。 透過購買訂閱,您將有助於確保關於塑造我們當今世界的發現和想法的具有影響力的故事的未來。
與“大腦”主題相關的任何內容都在 2019 年提出的 14,500 多篇未發表作品摘要中找到了一席之地,主題範圍從睡眠機制到可卡因渴望。但該學會今年不得不調整其在美國舉辦的聚會,以應對一個國界日益封閉的世界。
一些成員無法獲得進入美國的簽證,部分原因是美國旅行禁令,該禁令廣泛限制來自 伊朗、 利比亞、 敘利亞、 葉門、 索馬利亞、 朝鮮 和 委內瑞拉 的訪問。 為了應對, 神經科學學會 啟動了一個名為 科學無國界 的專案,在該專案中,準與會者打印出 PDF 並張貼,或者在其缺席的情況下提供 PowerPoint 和錄音演講。 來自多倫多大學的伊朗博士生 沙赫扎德·加齊賽迪 是一位神經性疼痛研究員,是大約十幾位利用該專案的人之一(並非所有人都一定受到旅行禁令的限制)。 她的題為“外周損傷前後脊髓和導水管周圍灰質 (PAG) 中性別特異性 DNA 甲基化模式”的 海報 於週一下午在題為“疼痛中樞神經系統機制”的會議期間被與會者看到。
對於那些實際上能夠參加會議的人來說,一系列主題引起了人們的注意:關於神經系統免疫細胞的研究,這些細胞與一系列疾病有關;用於將大腦支援細胞轉化為神經元以治療阿爾茨海默病的基因療法;提供觸覺的假肢前臂;以及兩個人牽手時腦電波的同步。 此外,一群科學家聚在一起開始計劃一項人體測試,以確定哪兩種意識理論更可能是正確的。
另一個突出的主題是使用微型大腦模型(稱為類器官)所面臨的挑戰,這些類器官有望比小鼠大腦更忠實地複製人體器官中發生的情況。 然而,對於某些人來說,類器官太接近 瑪麗·雪萊 的創作了。 在會議上,聖地亞哥綠色神經科學實驗室的成員呼籲暫停將類器官組織植入小鼠或其他動物的研究,這項技術已經在使用中。 在他們演講的 摘要 中,他們冒險認為該技術“危險地接近跨越‘倫理界限’”,其中類器官可能體驗到“有知覺的活動和行為”。 該小組主張應開發方法來確定任何給定的類器官是否具有感知和對其周圍環境做出反應的能力。
在培養直徑五毫米迷你大腦的科學家的記者招待會上,倫理辯論受到歡迎,但研究人員也試圖將他們的工作置於背景中。 來自哈佛大學的保拉·阿洛塔展示了一段類器官的影片,最多隻有小豌豆大小——沒有什麼像想象中的培養皿中的大腦。 大腦碎片也很難處理——難以重複生長,它們的細胞不會成熟成為人類細胞的精確複製品,而是最終具有“混亂的身份”。 研究人員認為這些問題可以解決,但是,即使那樣,也可能不會為生長全尺寸器官鋪平道路。
“大多數科學家對弄清楚如何在培養皿中培育人類大腦不感興趣,”加州大學舊金山分校的阿諾德·克賴格斯坦說。 “他們更感興趣的是特定的疾病機制或他們想要研究的特定過程。 這確實需要一個還原論系統。 研究完整的人腦太複雜了。 你真正想要的是重要的元素,你可以在實驗室中詳細剖析和深入研究這些元素。”
每個人都同意關於迷你大腦倫理的討論是必要的。 但就生存威脅而言,失控的微小組織塊可能不會排在包括抗生素耐藥性、氣候變化和內部結構設計導致失控類似於任性的 737 MAX 的自動駕駛汽車在內的列表的首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