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發表於《大眾科學》的前部落格網路,反映了作者的觀點,不一定反映《大眾科學》的觀點
近年來,腦科學領域中一個備受關注的領域是心理學家所稱的再鞏固——一個冗長而專業的術語,一旦翻譯過來,意味著給自己第二次機會。
我們日常經歷的記憶通常在睡眠期間形成,透過將發生的事情記錄——或“鞏固”——到神經組織中。例如,孩子出生時的喜悅或遭受暴力人身攻擊時的恐懼。
一旦形成,糟糕的記憶可能會一遍又一遍地重演,變得有害且令人身心俱疲。對於受創傷的人來說,遺忘的願望變成了一個不可能實現的夢想。
關於支援科學新聞報道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報道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將幫助確保未來能夠持續產出關於塑造我們今天世界的發現和想法的具有影響力的故事。
再鞏固允許透過關注創傷經歷的情感和事實內容來進行重做。在治療師辦公室的安全環境中,患者讓內心的惡魔重現,然後目標是重塑因果報應,形成新的、更良性的記憶。細節保持不變,但舊的恐懼壓倒一切並導致精神麻痺的力量開始消退。臨床醫生會說,記憶的“效價”發生了變化——從負面變為中性和超脫。
成功進行再鞏固的關鍵在於喚醒這些記憶,而不會引發只會讓事情變得更糟的恐慌和混亂。談話療法和精神藥物可能還不夠。一個剛剛開始探索的新想法是在患者熟睡時淡化記憶。
在上週的神經科學學會會議上,一個法國研究小組提出了一個前進的方案。巴黎國家科學研究中心的卡里姆·本舍內在一次新聞釋出會上表示,他的團隊已將一種人工記憶植入小鼠的大腦中。植入的記憶不是美味瑞士乳酪的影像、氣味或味道。實現這一壯舉仍然是當前技術能力遠不能及的挑戰。相反,當小鼠睡覺時,CNRS 研究人員在齧齒動物的大腦中創造了一種新的情感記憶,即對動物前一天在其實驗室圍欄內走過的一個特定地點的愉快感覺。
該團隊使用了一種電子工具,即腦機介面,來記錄當動物跑過跑道狀圍欄時放電的位置細胞。位置細胞在 10 月份因倫敦大學學院的約翰·奧基夫因發現海馬體中的這些神經元而獲得 2014 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而聞名世界,其中特定的位置細胞放電以在其環境的心理地圖中標記給定的空間座標。
CNRS 研究人員知道海馬體會在睡眠期間重放最近的活動——在本例中,是小鼠在圍欄中的蜿蜒。因此,該團隊記錄了小鼠睡覺時海馬體中細胞的放電情況。每次與圍欄中給定位置相對應的特定位置細胞放電時,研究人員都會電刺激獎勵區域,即內側前腦束。用神經學術語來說,他們提高了該特定位置細胞的正效價。新形成的情感記憶向動物傳達,這是一個迷人的地方。而且,果然,當小鼠醒來時,它直接去了它現在深情回憶的地方。
那麼這與創傷和恐懼有什麼關係呢?有一天,相同的通用過程可能會被用來治療患有 PTSD 的人類。精密的腦部掃描已經記錄了一個人夢境的粗略電影。空間記憶是任何夢境的基本組成部分,無論是在人類還是小鼠中。如果記錄技術能夠進一步改進,研究人員或許能夠觀察到創傷經歷何時在人類做夢時發生。然後,他們可以推斷出在那個時間點放電的相關位置細胞。最後,可以刺激內側前腦束或其他獎勵中心,以消除與最初產生噩夢的壓力經歷相關的恐懼。
如果這項技術能夠儘可能地發展下去,它將帶來一些令人不安的含義。在士兵觀看血腥戰鬥場景的影片時誘導正效價,聽起來像是消除過去或未來恐懼的一個非常糟糕的主意。但在生物倫理學家介入之前,同樣隸屬於巴黎高等物理化工學院的本舍內希望解決更多細節問題。例如,他想知道,當您建立一個具有正效價的新人工記憶並將其與現有的創傷記憶並置時會發生什麼。好的回憶和壞的回憶是否會並排共存?這對齧齒動物的精神狀態有什麼影響?
神經科學家要製造出電子造夢機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圖片來源:神經科學學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