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發表於《大眾科學》的前部落格網路,反映了作者的觀點,不一定反映《大眾科學》的觀點
進化心理學通常試圖識別人類認知的組成部分,這些部分是由自然選擇的嚴酷性塑造的。在這個有爭議的學科中,關於零件清單上究竟有哪些內容——或者清單本身是否真的存在,已經出現了新的問題。
最重要的辯論點之一集中在,大腦是否由一系列樂高積木式的模組組成,每個模組都來自進化適應,從而產生了用於追逐乳齒象、組建氏族以及交流與食物、住所和交配相關的日常瑣事的心理工具。思考這一切的另一種方式是援引瑞士軍刀的比喻,每個適應性模組都相當於一個開瓶器、指甲刀或無數切割工具。
修正主義的觀點拒絕了莉達·科斯米德斯和約翰·圖比等心理學家所倡導的對心理功能的這種精巧剪裁。相反,新興學者提出了人手作為袖珍刀的替代類比,人手是一種通用的工具,可以戳、捅、拉和推。關於進化心理學新思維的漫步出現在英國皇家學會B輯哲學彙刊的8月5日版中。(該雜誌創刊於1665年,是世界上第一家專門處理科學的雜誌——並且本期向所有人開放下載。)
關於支援科學新聞業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業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正在幫助確保有關塑造我們當今世界的發現和思想的有影響力的故事的未來。
牛津大學的塞西莉亞·海耶斯在一篇介紹性文章中指出,手的比喻暗示了肢體延伸的能力,它可以“剝去水果的防禦性尖刺,使其可以安全食用,但在泰國舞蹈中,它也可以表達情感的細微差別。人手以同樣熟練的方式執行自然選擇“預見”和“未預見”的各種任務。”
手的類比轉化為顱內生理學。在最基本的層面上,新觀點認為大腦的發展並非透過高等大腦功能和使我們能夠接住棒球的自動反射之間的二分法來實現的。這可以在新皮層和小腦中得到證明——新皮層中的執行控制(“別打那個混蛋!”)不是獨立於小腦的感覺運動功能而進化的進化外掛。海耶斯說:“這些結構不僅在靈長類動物中,而且在漫長的進化時間中——在所有哺乳動物譜系中——共同進化,這意味著從進化的角度來看,高等智力和感覺運動智力之間、思考和行動之間的劃分是人為的。”換句話說,這是一個龐大的整合系統,當響應環境時,它會呈現出功能身份——一種學術界賦予其笨拙術語“具身認知”的互動形式。
傳統主義者斷言,我們石器時代的祖先發展了一套計劃技能——“概念抽象”——來迷惑並最終制服獵物。修正主義的論點反駁說,這些和認知的各個方面至少在六百萬年前就存在於黑猩猩和人類的共同祖先中,因此不僅僅是數百萬年後隨著石器時代的到來而出現的相當於可下載的應用程式。最終導致iPhone發明的進化路線確實改進了這些能力,以增強在黑猩猩中找不到的社會互動程度,使弗林斯通時代的狩獵採集者能夠作為“獨特且極具競爭力的掠食性生物”發揮作用。但是,黑猩猩和原始人類的譜系都朝著相同的方向發展。
新的進化心理學也在餐桌上為文化進化提供了一個新的位置,其詞彙受到基因世界的的影響:“文化變異例項的差異複製”。這種新興的認知觀點用“通用領域”的思維機器取代了“專用認知工具”,後者很少受到環境的影響,前者使用一套通用的計算方法來處理從工具製造到心理化到模仿他人的所有事情。新潮的進化心理學為解釋我們如何解決日常社交和技術問題提供了幫助,這些問題是在這種通用的認知機器遇到眼球之外的世界時遇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