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魯斯·麥克尤恩,壓力對大腦影響研究的先驅,享年 81 歲

這位神經內分泌學家的研究深入探討了皮質醇和其他激素的影響,做出了重大貢獻

洛克菲勒大學

加入我們的科學愛好者社群!

本文發表於《大眾科學》的前部落格網路,反映了作者的觀點,不一定代表《大眾科學》的觀點


神經科學領域的領軍人物布魯斯·麥克尤恩於 1 月 2 日因短暫疾病去世。

從 20 世紀 60 年代開始,他探索了應激激素如何改變大腦中基因的表達方式,從而對記憶、情緒和決策產生影響。這項工作與當時學術界的普遍教條相悖,即大腦在成年期不會發生改變。

洛克菲勒大學這位教授的一項著名研究成果是,慢性壓力可能導致大腦海馬區(記憶形成的位置)神經元的損失。


關於支援科學新聞業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業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將有助於確保未來能夠繼續報道關於塑造我們當今世界的發現和思想的具有影響力的故事。


81 歲的麥克尤恩是洛克菲勒大學哈羅德和瑪格麗特·米利肯·哈奇神經內分泌學實驗室的負責人,他與同樣是洛克菲勒大學教授的妻子凱倫·布洛克一起研究炎症和神經退行性疾病中的大腦免疫細胞。

1976 年,他為《大眾科學》撰寫了一篇題為“激素與神經組織之間的相互作用”的文章,他在文章中用當時的正式語言觀察到

我們在洛克菲勒大學的實驗室已經找到了各種對激素敏感的腦細胞,並著手確定它們如何融入控制行為和調節激素分泌腺體的神經通路。在這裡,我將討論我們的發現,並描述睪丸的類固醇產物如何參與發育中的大腦的性分化。

在他的職業生涯中,他創造了“異位負荷”一詞來表達長期壓力如何影響身體和大腦——他最近的大部分研究都致力於營養、體育活動、早期生活創傷和其他因素對大腦的影響。

麥克尤恩一位著名的前研究生羅伯特·薩波爾斯基在洛克菲勒大學準備的一份宣告中評論道:“他的工作變得越來越廣泛和綜合——晚年他稱自己為‘分子社會學家’。他在類固醇激素如何影響大腦方面做出了最具開創性的發現。”薩波爾斯基是斯坦福大學的生物科學教授。

麥克尤恩的研究在科學文獻中被引用超過 130,000 次,他是《壓力之終結:我們所知》(約瑟夫·亨利出版社,2002 年)的合著者。

加里·斯蒂克斯,《大眾科學》思維與大腦主題的高階編輯,編輯和報道推動腦科學走向生物科學前沿的新興進展。斯蒂克斯編輯或撰寫過封面故事、專題文章和新聞,主題廣泛,從一個人沉浸在思考中大腦中會發生什麼,到減輕抑鬱症等情緒障礙的腦植入技術的影響。在接管神經科學領域之前,斯蒂克斯作為《大眾科學》的特別專案編輯,負責該雜誌的年度單主題特刊,構思和製作了關於阿爾伯特·愛因斯坦、查爾斯·達爾文、氣候變化和奈米技術的特刊。他負責的一個關於時間的所有表現形式的特刊贏得了國家雜誌獎。斯蒂克斯與他的妻子米里亞姆·拉科布合著了一本名為《誰在乎千兆位元組?技術困惑者的生存指南》的技術入門書。

更多作者:加里·斯蒂克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