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發表於《大眾科學》的前部落格網路,反映了作者的觀點,不一定反映《大眾科學》的觀點
腦科學領域的潮流通常具有晦澀難懂、深奧的特質,這掩蓋了神經科學在學術界和流行文化中獲得的突出地位。 在神秘學列表的頂部是標題冗長的“具身認知”。 這是一種觀點,認為認知過程——思想、情感——源於我們與周圍物理世界的互動。 簡化到最簡單的程度:握著一杯熱茶可能會讓你對你的午餐客人感覺良好。
一些具身認知的支持者更進一步,他們假設我們推理他人想法的方式——對社互動動至關重要——調動了我們在感知周圍世界時所使用的相同心理過程。 因此,當我們想象一個孩子在馬戲團看到一個小丑時,我們使用的視覺通路與我們自己看到大紅鼻子和超大號的軟鞋時使用的通路相同。 從邏輯上的極端來看,這種觀點意味著視力受損的人可能無法完全形成孩子去馬戲團旅行的心理影像。
如果這讓你覺得有點過於簡單,你並不孤單。 一些神經科學家——包括實驗主義者和理論家——懷疑,感覺輸入是否真的像具身認知的支持者想讓我們相信的那樣,在塑造主觀精神狀態方面至關重要。 Jorie Koster-Hale,麻省理工學院Rebecca Saxe研究小組的博士生,決定透過詢問你是否真的需要能夠看到你周圍的世界才能理解另一個人做同樣的事情意味著什麼,來檢驗“具身”的觀點。
關於支援科學新聞業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業 訂閱。 透過購買訂閱,您正在幫助確保未來能夠繼續講述關於發現和塑造我們當今世界的想法的具有影響力的故事。
她和她的團隊將九名先天失明人士和 13 名視力正常人士放入功能性 MRI 掃描器中,並要求他們聽一些關於其他人沉浸在需要看或聽的體驗中的故事。 “當格拉迪斯從商店回到家時,她看到她一位朋友在她前門上留下的便條。” 或者:“當格拉迪斯從商店回到家時,她聽到她一位朋友發來的一條新的電話留言。”
在視力正常的人中,聽這些故事會引起與社會認知相關的大腦區域的活動——推理他人的想法。 其中一個區域在推理其他人看到某物的方式與聽到某物的方式時表現出不同的活動模式——似乎支援具身認知。 但事實證明,根據 Koster-Hale 在最近的神經科學學會會議上報告的初步研究,對於研究中的先天失明人士,所涉及的大腦區域——顳頂交界處——也具有類似的獨特啟用模式。
研究中的盲人與視力正常的參與者具有相同的對比神經反應。 因此,也許認知並不總是那麼具身。“這項工作表明,”Koster-Hale 說,“無法看到並不會限制你建立關於其他人能夠看到的心理模型的能力。”
來源:Mike 384/Wikimedia Commo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