啊哈,音樂入...眼?

加入我們的科學愛好者社群!

本文發表於《大眾科學》的前部落格網路,反映作者的觀點,不一定反映《大眾科學》的觀點


如果你聽不見聲音,音樂還會與你產生共鳴嗎?

無論你聽的是歌劇、死亡金屬還是爵士樂,大多數聽力正常的人都會同意,音樂是生活中崇高的樂趣之一。但是,如果你失去了聽力呢?你還能再次享受音樂嗎?或者,也許你認識聾人朋友——你是否渴望與那個人分享你最喜歡的歌曲的魅力?**

馬丁·克利馬斯,一位德國杜塞爾多夫的藝術家和攝影師,創作了一系列照片,這些照片對於你的眼睛來說,就像聆聽創作它們的曲目對於你的耳朵一樣令人驚訝和愉悅(或者,對於那些注重準確性的人來說,是透過你的眼睛和耳朵傳遞到你的大腦;)。


關於支援科學新聞報道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 訂閱來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報道。透過購買訂閱,您將幫助確保有關塑造我們當今世界的發現和思想的具有影響力的故事的未來。


這些作品被稱為聲音雕塑,它們僅代表了像邁爾斯·戴維斯的《法老之舞》或卡爾·奧爾夫的《布蘭詩歌》等歌曲的瞬間,但它們捕捉並可視化了當您聆聽與您產生共鳴的音樂時可能感受到的爆炸效能量的一部分。

這些作品究竟是如何受到它們所命名的歌曲的影響的?克利馬斯受到漢斯·詹尼的啟發,漢斯·詹尼以其在 60 年代的實驗而聞名,即在薄膜上撒上沙子,然後使其受到聲音的振動。克利馬斯沒有使用沙子,而是將色彩鮮豔的油漆滴到揚聲器上繃緊的薄膜上;然後,他為他的雕塑命名的每首歌曲都調大了音量。六個月和 1000 張照片之後,《聲音雕塑系列》完成了。

每張影像都是色彩的喧鬧展示:對節奏、音量和情緒的視覺詮釋。如果您在奧地利,克利馬斯的《聲音雕塑》作品選集將於 2013 年 7 月 6 日之前展出,以慶祝林茨新歌劇院的開幕。我的建議?製作一個播放列表帶到展覽中,思考這些歌曲的聲音如何轉化為它們的顏色“指紋”,由馬丁·克利馬斯提供。

**關於人工耳蝸和音樂欣賞的話題,我曾經邀請一位戴著人工耳蝸的好朋友來聽我和創作型歌手辛西婭·林一起唱歌。演出結束後,他很有禮貌地笑了笑,說很棒,但我一直想知道他聽到了什麼。如果這個模擬有任何指示意義,我完全理解為什麼他更喜歡他有打擊樂器的死亡金屬,而不是辛西婭柔和的吟唱!由於幾乎沒有打擊樂器,而且一個小巧的放大器被設定為輕鬆的原聲演奏,我們的歌聲聽起來一定非常平淡。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