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器能創作出打動人心的藝術嗎?

這種情況比你想象的更常見:你告訴別人你是插畫家。他們問你幾個問題,然後就直奔主題:“那麼,你的所有作品都是在電腦上完成的,還是所有東西都是手繪的?” 當你回答說你的一些(或全部)作品是數字化的 [...]

加入我們的科學愛好者社群!

本文發表於《大眾科學》的前部落格網路,反映了作者的觀點,不一定反映《大眾科學》的觀點。


這種情況比你想象的更常見:你告訴別人你是插畫家。他們問你幾個問題,然後就直奔主題。

“那麼,你的所有作品都是在電腦上完成的,還是所有東西都是手繪的?”

當你回答說你的一些(或全部)作品是數字化的時,他們會失望地“嗯……”一聲,然後對話通常就冷場了。 好像除非是用筆和紙完成的,否則就不是“真正的”插畫。 好像你只要輸入“給我畫一頭驢”,電腦就會為你完成一切。 好像如果你不喜歡它畫的東西,你可以說:“不,笨蛋。給我畫一頭很棒的驢”,它就會明白你的意思。


關於支援科學新聞業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業: 訂閱。 透過購買訂閱,您正在幫助確保有關塑造我們今天世界的發現和想法的具有影響力的故事的未來。


在對話的這一點上,我通常會忍住把我的筆記型電腦、平板電腦和手寫筆遞給他們,並說:“我知道你認為電腦是柺杖。你沒有繪畫經驗,對吧? 好吧,這裡有一臺電腦,上面有一些繪畫程式。 你為什麼不給我畫點什麼——任何你最擅長的東西。” 相反,我深深地挖掘我的耐心,滔滔不絕地談論電腦只是藝術家工具包中的另一種工具。 有幾十個繪畫程式,掌握每一個程式都需要數年時間——就像傳統媒體一樣。 但是,如果只是跳過教學時刻,用我的電腦繪畫挑戰來刺激他們,這難道不是一次史詩般的刺痛嗎?

但這這一切都引出了一個問題:如果機器可以自行繪畫,它是否能夠像有思想、有感情的人創作的影像一樣,創作出打動我們的影像? 似乎有相當多的人認為,機器創作的藝術永遠無法與“手繪”影像相提並論,儘管他們對動畫電影和超逼真的影片遊戲著迷。 正如愛即使在我們知道它的核心只是一系列化學反應的情況下,仍然感覺真實、強大且充滿意義一樣,即使你意識到它的機械起源,機器渲染的圖畫也能激起一些深刻的人性。 例如,看看這些

令人著迷,不是嗎? 這些圖畫是由一種名為諧波儀的機器創作的,它是由兩個或多個控制筆和繪圖平臺的擺錘組成的集合。 使用者只需啟動機器,就會產生一幅錯綜複雜的幾何圖形。 這臺特殊的諧波儀名為“鋼鐵精靈”,由藝術家Anita Chowdry建造(之前在Symbiartic上介紹過她探索古代伊斯蘭圖案和分形幾何之間相似之處的專案)。

為什麼Chowdry明明有能力用自己的雙手創作精緻而精美的圖畫,卻還要被迫製造一種為她繪畫的儀器? 雖然認為她可能厭倦了創作她那些錯綜複雜且要求苛刻的玫瑰花飾很有趣,但現實卻截然不同。 用她自己的話說,

諧波儀對我最直接的吸引力在於,你可以見證自然動態幾何的展開,這些幾何圖形一直獨立於我們的審美情趣而存在。 如果沒有機械裝置的幫助,我們自己無法繪製它們。 它們在我們發現它們之前,甚至在我們開始理解驅動它們的物理學之前,甚至在我們擁有用數學術語定義它們的語言之前就已經存在了很久。 它們是宇宙動力學的一部分——它們在我們之前就已經存在了很久,也許這就是為什麼我們發現觀看圖畫在我們眼前展開如此催眠,因為擺動的擺錘驅動著筆和紙的運動……在我們自己光滑的、虛擬的、數字化的時代,我們感到越來越失控,一臺具有簡單工作原理的古老模擬機器,我們可以看到、理解和觸控它,提供了一種令人安心的物理性。

Anita Chowdry的“鋼鐵精靈”諧波儀將於2014年7月8日至9月21日在英國牛津科學史博物館展出。 如果您無法親身觀看,可以在這裡觀看它的執行:

“鋼鐵精靈” - 執行中的諧波儀,來自Josh JonesVimeo上。

相關文章

Anita Chowdry的作品集

《為我的碩士學位開發諧波儀專案》,作者:Anita Chowdry

Symbiartic上的《隱藏在15世紀藝術中的20世紀數學》

Chowdry的靈感來源:Karl Sims的《如何製作三擺旋轉諧波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