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種疫苗戒除可卡因

對於藥物成癮,有效的治療方法一直難以找到。有行為干預、給海洛因使用者維持美沙酮療法、給吸菸者提供尼古丁貼片、給酗酒者提供戒酒硫,但雖然所有這些方法對少數使用者有效,但它們並非對所有人都有效。

加入我們的科學愛好者社群!

本文發表於《大眾科學》的前部落格網路,反映作者的觀點,不一定代表《大眾科學》的觀點


對於藥物成癮,有效的治療方法一直難以找到。有行為干預、給海洛因使用者維持美沙酮療法、給吸菸者提供尼古丁貼片、給酗酒者提供戒酒硫,但雖然所有這些方法對少數使用者有效,但它們並非對所有人都有效。許多方法都需要成癮者重複一些難以做到的行為。例如:如果交通不便,每天去美沙酮中心可能很困難。酗酒者通常需要每週幾次甚至每天幾次參加戒酒互助會。戒酒硫會在你喝酒時讓你感覺很糟糕......而你所要做的就是不要服用它。尼古丁貼片往往不能以同樣的方式緩解吸菸的渴望。在可卡因的情況下,完全沒有藥物干預的選擇,當你面對有嚴重過量危險的人時,你需要一些東西來消除可卡因的影響。一些可以立即起作用的東西。

因此就有了針對可卡因的疫苗的想法。對於那些習慣將疫苗視為對抗水痘和百日咳等疾病的人來說,針對藥物的疫苗的想法可能有點陌生。但這個概念已經發展了一段時間。不是在預防潛在可卡因使用的背景下,而是作為一種幫助人們戒除毒品的方法。但問題仍然存在:它會起作用嗎?

(來源)


關於支援科學新聞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報道: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將有助於確保今天有關塑造我們世界的發現和想法的具有影響力的故事的未來。


Wee等。“與失活腺病毒基因轉移載體相關的新的可卡因疫苗阻斷了可卡因的精神興奮和強化作用”《神經精神藥理學》,2012年。

這個想法是使用一種由與可卡因非常接近的藥物(去甲可卡因)與滅活病毒結合製成的疫苗。病毒的存在會導致身體的免疫系統試圖抵抗它,從而產生針對分子不同部分的抗體,包括可卡因部分和病毒部分。抗體充當訊號,促使其他免疫細胞前來吞噬可卡因。在最初的疫苗消失後,抗體仍然在你的血液中迴圈,準備在再次看到可卡因訊號時進行攻擊。

對於病毒,疫苗會產生抗體,等待病毒出現,讓其他細胞在您有機會生病之前將其吞噬。這就是為什麼,例如,你永遠不會得兩次水痘(或者,實際上,自從疫苗出現以來,你根本不會得水痘)。對於可卡因,抗體會啟用免疫系統,在可卡因分子進入大腦之前將其吞噬,這意味著......你永遠不會興奮(或者可能不會那麼興奮。可卡因,特別是當以快克形式吸食時,會非常迅速地進入大腦,這意味著它可能只是減弱了快感。我們稍後會更多地討論這個問題)。

這個想法是,當你給成癮者接種可卡因疫苗時,抗體會長時間存在,使成癮者難以興奮,從而(希望)更容易完全戒除可卡因。理論上,你也可以給有風險的人群,即可能面臨成癮風險的人群接種疫苗,以降低成癮的可能性。

但它會起作用嗎?為了找出答案,該論文的作者研究了這種特定的可卡因疫苗(多年來已經建立了幾種,其中一種即將進入臨床試驗)在老鼠身上的效果。他們給老鼠接種了三劑疫苗,並觀察產生了多少抗體,以及這些抗體在體內停留了多久。他們能夠證明抗體在接種疫苗後大約在血液中停留了4個月。他們還觀察了老鼠在接種疫苗後對可卡因的反應。

(圖2,Wee等,2012)

在上面你可以看到對照組老鼠(灰色)和接種疫苗的老鼠(黑色),它們被注射了一次可卡因。作者測量了注射後大腦和血液中存在多少可卡因。在對照組老鼠中,可卡因迅速進入大腦(你可以看到左邊的可卡因含量很高),但在接種疫苗的老鼠中,可卡因被隔離在血液中(看看右邊的黑條有多高)。這意味著,接種疫苗後,進入老鼠大腦的可卡因更少。

但行為呢?首先,研究人員研究了一種叫做可卡因敏感性的東西。可卡因是一種興奮劑,當人們(和老鼠)服用可卡因時,他們會移動得更多。如果你在同一環境中,每天給它們服用一次可卡因,持續約5天,然後在幾天後再次服用,你將會看到敏感性,它們的移動距離會比第一次服用時多得多。這種行為被認為是可卡因濫用和成癮發展的早期步驟。

那麼,接種可卡因疫苗的老鼠是否像正常老鼠一樣表現出敏感性呢?

(Wee等,2012年,圖3)

你在上面看到的是服用可卡因的老鼠、接種疫苗然後服用可卡因的老鼠以及什麼都沒服用(空心三角形)的老鼠的運動測量結果。服用可卡因的老鼠(黑色圓圈)表現出敏感性,你可以看到它們每天行進的距離都在增加。但在接種疫苗的老鼠(黑色方塊)中,這種影響被減弱了,老鼠沒有表現出那麼多的敏感性。

這一切都很好,但最好的衡量標準是觀察老鼠如何自己給藥。藥物自我給藥是成癮領域的金標準,老鼠會有一個進入靜脈的埠,並允許它們按壓一個槓桿。按壓一定次數會給它們注射一劑可卡因。老鼠很快就會學會這個技巧,而對該範例的修改可以讓你測試老鼠為了獲得可卡因而願意“付出”多少努力,當注射器中不再存在可卡因時會發生什麼等等。

(Wee等,2012年,圖6)

你在這裡看到的是老鼠每小時給自己注射的次數。你可以看到,接種疫苗的老鼠(深色圓圈)比對照組的老鼠自我給藥的可卡因更少。

因此,看起來疫苗能夠減少可卡因在老鼠身上的影響。這意味著,在人類身上,它可能會降低可卡因的獎勵作用,並幫助使用者戒除。

關於這些疫苗,一個令人擔憂的問題是,在人類身上,如果他們沒有獲得他們想要的“快感”,他們可能會試圖服用更多來達到目標,這會增加過量的可能性。在老鼠身上,他們沒有看到這種補償,這很好,但我想知道這是否是因為這些動物是在它們已經接種疫苗之後才被訓練進行可卡因自我給藥的。由於疫苗已經存在,它們可能永遠不知道可卡因可能有多“好”,因此不會“知道”去嘗試獲得更好的快感。情況可能是這樣,也可能不是這樣,需要進行另一項研究,無論是在動物還是人類身上,才能找出答案。

但這確實是一個有趣的想法,使用疫苗。我很想看看臨床試驗的結果如何,以及他們最終會發現什麼。雖然成癮者需要做出選擇和努力才能戒除毒品,但有時一點點幫助,可能就像疫苗所提供的那樣,就能帶來改變。

Scicurious has a PhD in Physiology from a Southern institution. She has a Bachelor of Arts in Philosophy and a Bachelor of Science in Biology from another respected Southern institution. She is currently a post-doctoral researcher at a celebrated institution that is very fancy and somewhere else. Her professional interests are in neurophysiology and psychiatric disorders. She recently obtained her PhD and is pursuing her love of science and writing at the same time. She often blogs in the third person. For more information about Scicurious and to view her recent award and activities, please see her CV ( http://scientopia.org/blogs/scicurious/a-scicurious-cv/)

More by Scicurious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