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並快樂著:“跑者的愉悅感”

加入我們的科學愛好者社群!

本文發表於《大眾科學》的前部落格網路,反映了作者的觀點,不一定代表《大眾科學》的觀點


我剛跑完11英里回來。風不像往常那樣糟糕,陽光明媚,我與世界和平相處,現在仍然如此。我知道之後我的膝蓋會開始抗議,我的身體只想躺下。但是現在?現在我感覺棒極了。

我現在正沉浸在快樂、禪意,又出奇地充滿活力的狀態中,這就是俗稱的“跑者的愉悅感”。跑者的愉悅感是運動員(不僅僅是跑步者)在長時間和劇烈運動期間和緊隨其後所達到的一種極樂狀態。這可能是一種非常強烈、情緒化的體驗。許多運動員會說他們能感受到它(事實上,有些人會說我們必須感受到它,否則我們為什麼要一次跑 26.2 英里?),但它到底是什麼?對某些人來說,它是高度情緒化的,對某些人來說,它是平靜的,對某些人來說,它是一種能量爆發。而且還有很多人似乎根本感受不到它。是什麼導致了它?為什麼有些人能感受到它,而另一些人卻不能?

(來源)


關於支援科學新聞業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業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正在幫助確保關於塑造我們當今世界的發現和想法的具有影響力的故事能夠擁有未來。


嗯,簡短的答案是我們不知道。當我從跑步中回來時,感到無比幸福和激動,以至於看到一隻小狗都能讓我喜極而泣,我開始懷疑自己……我這是怎麼了?當我補充水分並開始梳理文獻時,我發現……嗯,不多。但我發現的提示了兩個相互競爭的假設:內源性阿片類物質假設和大麻素假設。

內源性阿片類物質假設

跑者的愉悅感的這個假設是基於一項研究,該研究表明內啡肽,即內源性阿片類物質,在劇烈的體力活動期間會被釋放。當您想到“阿片類物質”這個詞時,您可能會想到像鴉片或嗎啡這樣的成癮性藥物。但是您的身體也會產生自己的這些化學物質(稱為“內源性”或在生物體內產生的),通常是對身體壓力的反應。內源性阿片類物質可以與您大腦中的阿片受體結合,從而影響各種系統。阿片受體啟用可以幫助減輕疼痛,這在長時間鍛鍊結束時肯定會出現。阿片受體也可以在與獎勵相關的區域(如紋狀體和伏隔核)中起作用。在那裡,它們可以抑制抑制性遞質的釋放並增加多巴胺的釋放,從而使劇烈的體育鍛煉更加愉悅。內源性阿片類物質的產生已被證明發生在人類的跑者的愉悅感期間,以及大鼠劇烈運動後

大麻素假設

大腦不僅釋放自身形式的阿片類化學物質,還釋放自身形式的大麻素。當我們通常談論大麻素時,我們會想到像大麻或較新的合成大麻素這樣的東西,它們作用於大腦中的大麻素受體以產生其效果。但我們也產生內源性大麻素(稱為內源性大麻素),例如花生四烯酸乙醇胺,它也作用於相同的受體。研究表明,大麻素受體 1 的缺失會減少小鼠的輪跑活動,而劇烈運動會導致人類花生四烯酸乙醇胺的增加。

不僅是如何,而且是為什麼?

關於跑者的愉悅感可能如何發生的機制研究不多,而關於為什麼發生的研究則更少。存在幾種假設,但據我所知,沒有一個假設得到證據的支援。首先是由於實現目標而產生的安慰劑效應的假設。這個想法是您期望自己實現一個困難的目標,然後在實現目標時感覺很棒。雖然跑者的愉悅感與目標實現有一些共同之處,但它並沒有真正解釋為什麼人們在訓練跑或常規跑中會感受到它,因為在這些跑步中,他們不一定是在極度推動自己。

另一個想法是我們需要跑步是由於我們的歷史,我們進化成耐力跑者,跑贏動物不是因為我們跑得更快,而是因為我們可以跑得更久。在這種情況下,任何可以讓我們在疼痛(例如,糟糕的膝蓋、脛骨疼痛或輕微扭傷的腳踝)的情況下繼續跑步的系統都將是有益的。該假設認為內源性阿片類物質的釋放是為了減輕疼痛並讓我們跑得更久。毫無疑問,內源性阿片類物質的釋放降低了我們對疼痛的敏感性,但這很難證明這種假設。我也想知道體驗疼痛的遲鈍是否是一個好主意。這對現在的比賽有好處,但如果您面臨慢性損傷的可能性,那將對您的長期狩獵產生重大不利影響。

第三個假設是,這種愉悅感可能僅僅是部分大腦關閉的結果。由於跑者的愉悅感通常發生在糖原耗盡期間,因此該假設認為大腦沒有足夠的葡萄糖來維持其正常運轉,同時仍然控制您的鍛鍊,因此您會感到有點飄忽。我從未見過任何支援這一點的證據,儘管一項針對經歷跑者的愉悅感的運動員的大腦葡萄糖結合的 PET 研究可能能夠確定該假設是否成立。

終點線在望嗎?

對於這些研究而言,還沒有。科學家們仍在追逐跑者的愉悅感,目前還沒有很多研究成果。目前,證據似乎支援內源性阿片類物質釋放和大麻素釋放觸發大腦中的效應的假設,但當然,大腦中還有很大的空間讓答案變得更加複雜,涉及其他神經遞質,例如運動引起的幸福感中的多巴胺。然而,更不為人所知的是跑者的愉悅感的原因。也許是精疲力竭?也許是止痛?也許只是為了讓我們下次再次出門。

現在,請原諒我。這篇文章是我昨天跑步後開始寫的。但我今天完成了它,而且……我得去健身房了。是時候追逐跑者的愉悅感了。

Galdino GS, Duarte ID, & Perez AC (2010). Participation of endogenous opioids in the antinociception induced by resistance exercise in rats. Brazilian journal of medical and biological research = Revista brasileira de pesquisas medicas e biologicas / Sociedade Brasileira de Biofisica ... [et al.], 43 (9), 906-9 PMID: 20802976

Boecker H, Sprenger T, Spilker ME, Henriksen G, Koppenhoefer M, Wagner KJ, Valet M, Berthele A, & Tolle TR (2008). The runner's high: opioidergic mechanisms in the human brain. Cerebral cortex (New York, N.Y. : 1991), 18 (11), 2523-31 PMID: 18296435

Fuss J, & Gass P (2010). Endocannabinoids and voluntary activity in mice: runner's high and long-term consequences in emotional behaviors. Experimental neurology, 224 (1), 103-5 PMID: 20353785

Sparling, P., Giuffrida, A., Piomelli, D., Rosskopf, L., & Dietrich, A. (2003). Exercise activates the endocannabinoid system NeuroReport, 14 (17), 2209-2211 DOI: 10.1097/00001756-200312020-00015

Hinton ER, & Taylor S (1986). Does placebo response mediate runner's high? Perceptual and motor skills, 62 (3), 789-90 PMID: 3725516

Dubreucq S, Koehl M, Abrous DN, Marsicano G, & Chaouloff F (2010). CB1 receptor deficiency decreases wheel-running activity: consequences on emotional behaviours and hippocampal neurogenesis. Experimental neurology, 224 (1), 106-13 PMID: 20138171

Scicurious has a PhD in Physiology from a Southern institution. She has a Bachelor of Arts in Philosophy and a Bachelor of Science in Biology from another respected Southern institution. She is currently a post-doctoral researcher at a celebrated institution that is very fancy and somewhere else. Her professional interests are in neurophysiology and psychiatric disorders. She recently obtained her PhD and is pursuing her love of science and writing at the same time. She often blogs in the third person. For more information about Scicurious and to view her recent award and activities, please see her CV ( http://scientopia.org/blogs/scicurious/a-scicurious-cv/)

More by Scicurious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