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動促進睡眠?還是睡眠促進運動?

我們似乎一直都知道:如果你睡不著,你需要多運動。把自己累垮,讓自己精疲力盡,你就會像嬰兒一樣睡得香!

加入我們的科學愛好者社群!

本文發表於《大眾科學》的前部落格網路,反映了作者的觀點,不一定代表《大眾科學》的觀點


我們似乎一直都知道:如果你睡不著,你需要多運動。把自己累垮,讓自己精疲力盡,你就會像嬰兒一樣睡得香!

所以當我開始有睡眠問題時,我只是覺得我需要多鍛鍊。當然,這似乎很正常,你經常會因為生活壓力而睡不著,這意味著你真的很忙,反過來,僅僅為了抽出時間鍛鍊就會給你的生活帶來更多的壓力。但那只是細節問題。

所以有時,當我發現自己連續幾天不斷地從恐慌中醒來時,我會進行一些高強度的運動。也許我會去長跑,或者嘗試一個非常難的新課程。當我上床睡覺時,我已筋疲力盡。身心俱疲。我的身體如此疲憊,以至於躺下的感覺是一種徹底的幸福。


關於支援科學新聞報道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報道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正在幫助確保關於塑造當今世界的發現和想法的具有影響力的故事的未來。


...所以為什麼我還是睡不著?!?!

事實證明,我一直抱有對現實來說有點過高的期望。

來源

Glazer Baron 等人。“運動改善失眠:探索雙向效應”《臨床睡眠醫學雜誌》,2013年。

(旁註:在我們開始討論之前,我覺得有必要指出,我寫這篇文章是因為我睡不著。)

首先,我們並沒有錯。運動確實能改善睡眠。確實如此。但不一定是立即見效。也許,我們應該問一個不同的問題。與其問運動如何影響睡眠,不如問睡眠如何影響運動。

這項研究的作者正在研究運動和睡眠,尤其是在老年人中。隨著年齡的增長,我們的睡眠時間都會減少,但慢性失眠則完全是另一種情況。當我們沒有得到足夠的睡眠時,我們會變得暴躁,注意力難以集中,白天嗜睡,並且更容易生病或發生事故。

當然,你可以服用各種藥物來幫助增加睡眠(還記得發光的 Lunesta 蛾嗎?)。但它們有副作用,你可能會對它們上癮(因為你沒有它們就睡不著,而且需要增加劑量),而且一般來說,人們傾向於更喜歡“自然”(對他們而言)的療法,例如改變生活方式(當然,然後你必須堅持下去)。

運動是人們偏愛的療法之一。除了幫助你入睡之外,它還有很多好處。但它真的能多大程度上幫助你入睡呢?

為了找出答案,作者選取了 11 位女性(樣本量很小,這讓我不太滿意),並要求她們每週進行 3 次特定強度(最大心率的 75%)的運動,持續 16 周,但允許她們根據自己的選擇進行或多或少的運動。她們佩戴活動腕帶,以便作者能夠確保她們堅持治療,並且能夠評估她們在治療前後的睡眠情況。他們研究了她們的運動量、睡眠質量等。

他們發現的不是運動預測睡眠。相反,睡眠預測運動。

作者發現,鍛鍊並沒有立即影響你下一個晚上的睡眠,儘管在研究進行 16 周後,人們每晚的睡眠時間比之前多了大約一個小時。但在任何一個晚上,你是否鍛鍊都不會影響你的睡眠質量。相反,你前一天晚上睡了多少覺會預測你第二天進行了多少鍛鍊。你可以在上面看到軌跡,某人的運動量如何取決於他們前一天晚上睡了多少覺。你可以看到軌跡下降。人們睡得越少,他們鍛鍊得就越少。這對我來說很有道理,因為我昨晚沒有睡好,所以我今天既太累又沒效率去鍛鍊。

現在,你可能會想:好吧,那我們早就知道了,那又有什麼區別呢?實際上,這可能會對人們治療失眠的方式產生一些重大影響。例如,長期鍛鍊確實有助於人們睡得更多,但這需要養成持續鍛鍊的習慣。如果一個人前一天晚上沒有得到足夠的睡眠,他們就不太可能鍛鍊,因此也不太可能養成習慣。因此,當你開始治療失眠時,最好將鍛鍊的培養與其他型別的治療相結合。

當然,這也否定了你可以在一天內透過鍛鍊讓自己筋疲力盡地睡個好覺的想法。如果你想讓它起作用,你必須堅持這個習慣。我,我要去鍛鍊了。

Scicurious has a PhD in Physiology from a Southern institution. She has a Bachelor of Arts in Philosophy and a Bachelor of Science in Biology from another respected Southern institution. She is currently a post-doctoral researcher at a celebrated institution that is very fancy and somewhere else. Her professional interests are in neurophysiology and psychiatric disorders. She recently obtained her PhD and is pursuing her love of science and writing at the same time. She often blogs in the third person. For more information about Scicurious and to view her recent award and activities, please see her CV ( http://scientopia.org/blogs/scicurious/a-scicurious-cv/)

More by Scicurious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