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發表於《大眾科學》的前部落格網路,反映了作者的觀點,不一定反映《大眾科學》的觀點
使用深腦刺激治療重度抑鬱症的想法已經醞釀了一段時間。我時不時會看到關於深腦刺激的長期研究的後續報道。 最近《自然新聞》釋出了一篇後續報道,記錄了一項小型臨床研究的長期成功。隨著對深腦刺激療法的研究深入,這些研究只會獲得更多的新聞報道,現在值得一問:這是否是抑鬱症患者一直在尋找的奇蹟?還是僅僅是另一種療法,成功的機會仍然很低?
深腦刺激(DBS)包括將一個小的刺激電極植入大腦的特定區域。它並非總是用於抑鬱症,醫生也使用DBS治療其他疾病,如帕金森病和原發性震顫。在所有情況下,都會將一個由四個獨立電極組成的小電極陣列植入選定的大腦區域。一根細小的絕緣導線將陣列連線到一個脈衝發生器,這是一個電池供電裝置,將產生刺激。脈衝發生器通常放置在皮膚下(通常靠近鎖骨),而連線兩者的導線也從皮膚下穿過,繞過耳朵,進入頭頂。一旦植入並開啟,脈衝發生器將以特定的頻率和強度向電極傳送持續或間歇性刺激,這將導致電極附近區域性神經元群的去極化。植入的效果取決於它在大腦中的位置。這些裝置可以使用多年(只要更換髮生器電池),而植入手術是一項相當大的手術。
雖然我們在帕金森病患者中使用DBS已經有一段時間了,但其對抑鬱症的意義相對較新。然而,迫切需要一種新的抑鬱症治療方法。目前,只有60%的患者對目前可用的治療方法(包括藥物療法、認知行為療法和ECT)有反應。這些患者中的許多人無法實現治癒(在精神病學中,我們稱之為“緩解”。它永遠不是完全治癒,而是在一段時間內完全緩解症狀)。另外40%的人反應不佳或根本沒有反應,這40%代表了許多最絕望的病例。雖然DBS可能代表一種新的可能性,但我們並不想隨便讓人接受腦部手術。
支援科學新聞報道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報道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正在幫助確保未來能夠繼續報道關於塑造我們當今世界的發現和想法的有影響力的故事。
最早關於DBS作為抑鬱症治療方法的研究始於大鼠。雖然許多藥物抗抑鬱藥的研究都集中在大腦區域,如海馬體,但使用DBS的研究則集中在其他地方,特別是內側前額葉皮層的區域,特別是在人類的布羅德曼25區。這個區域是網路中的一個“節點”,連線皮層(“高階”)結構與邊緣區域和腦幹。所有這些結構都分別與重度抑鬱症有關,因此刺激人類的“節點”被認為可以透過影響節點“下游”的結構來幫助治療抑鬱症。
在大鼠中,結果很有希望。大鼠腹內側前額葉皮層的DBS(大鼠沒有布羅德曼25區,這是它們最接近的區域)在強迫游泳測試等測試中產生即時的抗抑鬱效果,該測試對臨床使用的抗抑鬱藥有反應。並且DBS導致海馬體中血清素的大量增加,並且似乎依賴於大鼠體內正常的血清素水平,這引入了血清素抑鬱症模型,增加了我們已經瞭解的關於抗抑鬱藥在大腦中如何發揮作用的一些知識。
當然,這些是大鼠,而大鼠實際上並沒有布羅德曼25區。此外,沒有在大鼠抑鬱症模型(如特定遺傳品系或暴露於壓力的齧齒動物)中進行過DBS研究。而且,在大鼠中進行的研究必然是相對短期的。由於對治療的迫切需求,以及DBS的相對安全性(因為醫生多年來一直在帕金森病患者和慢性疼痛患者中使用它,它已經相當成熟),小型臨床研究已經開始使用布羅德曼25區的DBS來治療抑鬱症。
最初的結果可能看起來非常驚人。只有那些完全抵抗治療的人才有資格參加這些研究。這些患者對任何藥物療法、行為療法甚至ECT都沒有反應,許多符合條件的人因精神疾病治療而住院。這些是真正絕望的病例。但在25區植入電極後,他們中的很多人表現出真正顯著的康復。植入的20名患者中有60%的人抑鬱評分降低了50%,使他們從極度嚴重的抑鬱症轉變為日常功能和生活質量的顯著改善,有些人確實在一段時間內實現了症狀的完全緩解。反應保持得相對較好,那些有反應的人在3年後繼續有反應。對於一種只有60%的人口會對其他治療方法有反應的疾病來說,讓60%的對治療最具抵抗力的患者有反應是一個極好的發現。
雖然這些發現非常令人鼓舞,但不應過早地將其譽為奇蹟。畢竟,這些患者的60%仍然只有12人。另外8人根本沒有反應,其中一人要求完全移除電極。雖然60%的患者在第一個月確實實現了症狀減少50%,但症狀確實又回來了,只有30%的人在三個月時保持了功能上的改善。不僅如此,大多數患者在手術植入前後都繼續接受抑鬱症或抗精神病藥物治療。單靠手術可能不足以治療這些患者。主要副作用包括噁心和嘔吐(9名患者,可能或可能與手術無關)。最終有兩名患者死於疑似自殺(這不是手術的副作用,而可能是缺乏療效,自殺是對治療抵抗性抑鬱症患者死亡的最大原因)。
那麼我們接下來該怎麼做呢?雖然我不認為DBS是一個奇蹟,但我確實認為它很有希望。即使不是完全緩解,60%的效果對於遭受如此嚴重痛苦的人群來說也是一個很大的不同。當然值得繼續進行臨床試驗,看看是否其他人可以從中受益。
但我也越來越對它的作用機制感興趣。它是如何運作的?在大鼠中,它似乎依賴於正常的血清素水平,並刺激血清素訊號傳導。它在人類中是否也這樣做?它與其他抗抑鬱療法相比表現如何?它是否像其他抗抑鬱療法一樣,在長期給藥後誘導齧齒動物的神經發生?25區的作用具體是什麼,它如何調節其他系統?因此,雖然我認為繼續臨床試驗很重要,但我也認為繼續基礎研究很重要。這個程式是引人注目的,雖然它不是一個奇蹟,但它可以提供對抑鬱症大腦如何運作的深入瞭解,並最終引導我們找到治癒方法。
Lozano, A., Giacobbe, P., Hamani, C., Rizvi, S., Kennedy, S., Kolivakis, T., Debonnel, G., Sadikot, A., Lam, R., Howard, A., Ilcewicz-Klimek, M., Honey, C., & Mayberg, H. (2011). 難治性抑鬱症的胼胝體下扣帶回區域深部腦刺激多中心先導研究。《神經外科雜誌》,1-8。DOI: 10.3171/2011.10.JNS102122
Kennedy, S., Giacobbe, P., Rizvi, S., Placenza, F., Nishikawa, Y., Mayberg, H., & Lozano, A. (2011). 難治性抑鬱症的深部腦刺激:3至6年後的隨訪。《美國精神病學雜誌》,168(5), 502-510。DOI: 10.1176/appi.ajp.2010.10081187
Hamani, C., Mayberg, H., Snyder, B., Giacobbe, P., Kennedy, S., & Lozano, A. (2009). 抑鬱症的胼胝體下扣帶回深部腦刺激:臨床反應者活動觸點的解剖位置和靶向指南建議。《神經外科雜誌》,111(6), 1209-1215。DOI: 10.3171/2008.10.JNS08763
Hamani, C., Diwan, M., Isabella, S., Lozano, A., & Nobrega, J. (2010). 不同刺激引數對大鼠內側前額葉皮層深部腦刺激的抗抑鬱樣反應的影響。《精神病學研究雜誌》,44(11), 683-687。DOI: 10.1016/j.jpsychires.2009.12.010
Hamani, C., Diwan, M., Macedo, C., Brandão, M., Shumake, J., Gonzalez-Lima, F., Raymond, R., Lozano, A., Fletcher, P., & Nobrega, J. (2010). 大鼠內側前額葉皮層深部腦刺激的抗抑鬱樣作用。《生物精神病學》,67(2), 117-124。DOI: 10.1016/j.biopsych.2009.08.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