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發表於《大眾科學》的前部落格網路,反映了作者的觀點,不一定反映《大眾科學》的觀點
你認識同卵雙胞胎嗎?不僅僅是那些長得像的雙胞胎,而是同卵雙胞胎,他們確實在某個時候是同一個卵子和精子結合的一部分,然後在發育早期分裂,創造出兩個具有相同基因的“相同”的人。
如果基因真的是我們行為的全部和最終決定因素,你可能會期望這些同卵雙胞胎看起來一樣,行為舉止一樣,說話一樣,動作一樣。他們有相同的DNA,本質上應該是一樣的人。
但他們不是。
關於支援科學新聞業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業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正在幫助確保關於塑造我們今天世界的發現和思想的具有影響力的故事的未來。
我認識好幾對同卵雙胞胎。是的,相似之處確實非常驚人,但毫無疑問,他們不是同一個人。他們有不同的興趣,不同的行為。一個更外向,而另一個更內向。一個可能喜歡藝術,而另一個可能喜歡工程。
你可能會認為環境與此有關。畢竟,雙胞胎通常會接觸到不同的事物。有著名的同卵雙胞胎研究,他們接觸到不同的情況(通常是分開撫養),這有助於理解基因和環境之間的相互作用。
但是,大多數同卵雙胞胎是一起長大的,而不是分開的。他們上同一所學校,認識大多數相同的人,經常共用一個房間。他們的環境差異並不那麼大。理論上,就環境影響而言,許多同卵雙胞胎應該有相同的接觸。
他們確實有。但這不僅僅是環境重要,或者僅僅是基因重要。重要的是你如何利用它們。
Freund 等人。“基因相同的同窩小鼠個性的出現” 《科學》,2013年。
(來源)
同卵雙胞胎之間的差異不僅限於人類。作為一個很好的例子,許多從事動物行為研究的科學家使用基因相同的同窩小鼠。它們非常相同,經過多代近親繁殖,使一隻小鼠幾乎與另一隻小鼠相同。這有助於減少行為和生物學的變異性,以便當我們尋找差異時(例如,對藥物或治療的反應),我們可以更好地將它們與噪音區分開來。
但是,雖然這些小鼠在基因上是相同的……但它們在行為上卻不是。是的,變異性降低了,但即使在同一品系內,一隻小鼠通常也會比另一隻小鼠更焦慮,或者更活躍,或者更聰明,或者更胖。我們可以獲得相同的基因,但行為和生理結果永遠不是完美的,小鼠仍然是獨立的個體。
問題變成了:是什麼產生了這種個性?
為了檢驗這一點,Freund 等人選取了一大群基因相同的雌性小鼠(C57 Black 小鼠,許多研究的首選小鼠,在本例中是來自Charles River 供應商的那種,這確實會產生影響)。一半用作對照組,在與籠友一起的對照籠中,並提供正常的食物和水。另一半接受了更豐富的環境。雖然有時“豐富”可能意味著更大的籠子,裡面有一些管道和咀嚼玩具,但在這種情況下,豐富的環境是小鼠的天堂,有多層,大量的管道,不同的飲水噴嘴,築巢箱,應有盡有。
(圖 1 來自 Freund 等人,2013 年)
豐富的環境中的小鼠還配備了標籤,以便可以跟蹤它們的活動。
然後,對照組小鼠被留在原地,豐富環境中的小鼠也被留在原地,持續 12 周。這對於小鼠的一生來說是相當長的一段時間。
最後,檢查小鼠海馬神經發生的改變。海馬神經發生,即海馬體中新神經元的誕生,貫穿成年期,但可能受到環境刺激或藥物治療的影響。例如,長期抗抑鬱治療可以增加海馬神經發生,而壓力會減少海馬神經發生。海馬神經發生也可能因動物必須學習的新環境等事物而增加。並且它會因豐富環境等事物而增加。
因此,長期暴露在令人驚歎的小鼠天堂中的小鼠,海馬神經發生增加也就不足為奇了。但並非所有小鼠的增加程度都相同。存在個體差異。這項研究的作者抓住機會試圖檢驗為什麼會發生這些神經發生差異。
他們使用豐富環境中小鼠的 RFID 標籤來跟蹤它們在實驗過程中(3 個月的資料!)去過哪裡。他們發現,雖然有些小鼠“宅”在有限的領地內,但另一些小鼠則四處遊蕩。
(圖 2B、2C,Freund 等人,2013 年)
在左邊,你可以看到一隻更“謹慎”的小鼠的更有限的活動範圍。這隻小鼠的漫遊熵較低,它喜歡它的小範圍,不需要冒險離開。然而,在右邊,你可以看到一隻高漫遊熵的小鼠。這隻小鼠四處遊蕩。在底部的圖中,你可以看到這些行為隨著時間的推移而分化,豐富環境中的一部分小鼠堅持它們有限的範圍,而另一部分小鼠則廣泛漫遊。
這種漫遊與海馬神經發生的量相關。漫遊範圍有限的小鼠的海馬神經發生低於漫遊範圍較高的小鼠。這顯示了一組堅實的個體差異,在基因相同的同窩小鼠中,暴露在完全相同的環境中。這不是基因,也不是環境,而是動物如何體驗它們所處的環境。
是什麼導致了這種不同的環境體驗?作者提出了幾個假設。其中之一是表觀遺傳學,即對基因組“外部”進行的修飾,這些修飾決定了基因組如何轉錄,並可能產生基因表達的差異。還有子宮內位置等選項(由於小鼠一次產下一窩幼崽,通常多達 10-14 只,子宮中的位置,例如,你是在兩個雄性幼崽之間,還是在一個雄性和一個雌性幼崽之間,或者兩個雌性幼崽之間,可能會讓你在發育過程中接觸到不同的激素水平,這可能會影響行為(可能是透過改變表觀遺傳學)。當然,還有隨機基因突變的明顯可能性。
所有這些都是可能的。但有趣的是,看看該小組將如何繼續這項工作,以及他們如何決定看待這些新的、個體化的小鼠。因為豐富的環境表明,基因相同的同窩小鼠,在相同的環境中,可以成為個體。就像雙胞胎一樣,這不僅僅是環境或基因,而是它們的結合,以及你如何體驗它。
Freund, J., Brandmaier, A., Lewejohann, L., Kirste, I., Kritzler, M., Kruger, A., Sachser, N., Lindenberger, U., & Kempermann, G. (2013). 基因相同的同窩小鼠個性的出現 《科學》, 340 (6133), 756-759 DOI: 10.1126/science.12352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