貧困對大腦的影響

資料視覺化突顯了收入和大腦結構之間令人驚訝的聯絡

加入我們的科學愛好者社群!

本文發表於《大眾科學》的前部落格網路,僅反映作者的觀點,不一定反映《大眾科學》的觀點


最近,我收聽了WNYC關於美國貧困問題的優秀播客系列,名為“Busted: America’s Poverty Myths”。一個讓我印象深刻的資訊是,窮人有多少不利因素在起作用——如果你貧窮,這些因素很容易被否認、忽視或根本沒有注意到。在大眾科學 2017年3月刊中一篇題為“Brain Trust”的文章中,神經科學家Kimberly G. Noble強調了貧困一個看不見但非常真實的因素:它對兒童大腦發育的影響。   

當我們考慮如此複雜的主題時,任何型別的資料驅動方法都可能讓人感到陷入混淆因素和變數之中。畢竟,似乎金錢本身對一個人的大腦結構或功能沒有任何影響;相反,這很可能是伴隨貧困的環境和遺傳影響的混合,這導致貧困兒童的總體成就相對較低的趨勢。根據定義,這是一個多方面的問題,其中相關性和因果關係似乎幾乎不可能理清。儘管如此,Noble的實驗室正在利用現有的最佳科學工具和方法來應對這一挑戰。 

首先,必須明確問題:貧困在哪些具體方面影響大腦功能?為了解決這個問題,Noble招募了大約150名來自不同社會經濟背景的兒童,並使用標準的心理測試方法評估他們在與大腦特定部分相關的幾個認知領域的能力。正如隨附的圖表所概述的那樣,這些關係是明確的,尤其是在語言技能方面。


關於支援科學新聞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報道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正在幫助確保有關塑造我們當今世界的發現和想法的具有影響力的故事的未來。


來源:“社會經濟梯度預測神經認知能力的個體差異”,作者:Kimberly G. Noble等,發表於《發展科學》,第10卷,第4期;2007年7月。鳴謝:Amanda Montañez

儘管所代表的資料相當有說服力,但它們也是不完整的。為了證明貧困對大腦的物理影響,我們必須檢查器官本身。為此,Noble的實驗室掃描了約1100名兒童和青少年的大腦,發現基於家庭收入的明顯結構差異。值得注意的是,他們的結果表明,那些屬於最低收入階層中較貧困的兒童,其大腦發育遭受了指數級的嚴重損失。 

來源:“家庭收入、父母教育和兒童及青少年大腦結構”,作者:Kimberly G. Noble等,發表於《自然神經科學》,第18卷;2015年5月。鳴謝:Tami Tolpa(大腦插圖)和Amanda Montañez(圖表)

在我們國家面臨的所有社會問題中,貧困常常讓人感到尤其難以承受,而這類研究發現可能會加劇這種棘手感。但Noble的實驗可能為一種潛在的前進道路提供支援。我鼓勵您閱讀完整文章,請訪問www.scientificamerican.com/magazine/sa瞭解更多資訊。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