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術界種族差距的真相

資料視覺化突顯了與內在天賦相關的領域中存在的問題模式

阿曼達·蒙塔涅斯

加入我們的科學愛好者社群!

本文發表於《大眾科學》的前部落格網路,反映了作者的觀點,不一定反映《大眾科學》的觀點


在2017年9月發表於《大眾科學》文章中,科學家莎拉-簡·萊斯利和安德烈·辛皮安描述了某些研究領域——例如哲學——似乎過分重視才華,這種特質通常被認為是天生的而不是後天習得的。儘管表面上看這種態度似乎相對無害,但萊斯利和辛皮安觀察到,這種態度往往與這些學科中明顯的多元化不足現象同時存在。他們寫道

哲學家尋求某種思維品質——無論這種思維屬於誰。然而,考慮到某些普遍存在的社會觀念錯誤地將卓越的智力與某些群體(例如,白人男性)聯絡起來,而不是其他群體,這種看似合理的偏好很快變得有問題。

為了驗證他們的“才華”因素可能對多元化產生負面影響的假設,兩位研究人員對近2000名學術專業人士進行了一項調查,衡量了30個領域中對天生天才的強調程度。他們將研究結果與美國國家科學基金會關於在同一學科獲得博士學位的種族和性別資料結合起來。


支援科學新聞報道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報道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正在幫助確保未來能夠繼續報道關於塑造我們當今世界的發現和思想的具有影響力的故事。


由此產生的資料集包含了關於學術界性別和種族失衡的顯著發現。但由於這篇文章主要關注性別,並且這些人口統計資料涉及不同的人口基線,我認為關於非裔美國人博士的子集資料值得單獨進行視覺化。

來源:阿曼達·蒙塔涅斯
資料來源:“對才華的期望是學術學科性別分佈的基礎”,莎拉-簡·萊斯利等,《科學》,第347卷;2015年1月16日(博士資料);美國人口普查局(人口資料)

在黑人歷史月期間,這些資料是對美國種族主義和不平等遺留問題仍然存在的一個不那麼委婉的提醒。而學術界——像所有嚴重缺乏種族和民族多元化的機構一樣——因此變得更加貧乏。萊斯利和辛皮安的工作至少代表了向前邁進的基礎。然而,正如他們冷靜地承認的那樣,“如何最好地利用所有這些資訊——如何進行干預——的艱苦工作還在前方。”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