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發表於《大眾科學》的前部落格網路,反映了作者的觀點,不一定反映《大眾科學》的觀點
每個圖形都是一次新的冒險。我們雜誌的一些文章涉及抽象概念,需要在前端投入大量時間和精力,以決定究竟應該說明什麼。對於另一些文章,關鍵點更加明顯,並且可以清楚地說明。 “揮之不去的疼痛”在《大眾科學》2014年12月刊中就是這種情況。
作者Stephani Sutherland透過提供潛在插圖的詳細註釋開始了工作。她的概念清晰且合乎邏輯:突出顯示整個疼痛通路,從源頭的感覺神經開始,到脊髓,再到大腦。我們將重點介紹通路中研究人員特別感興趣的兩個部分——慢性疼痛治療的潛在靶點。
關於支援科學新聞報道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報道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正在幫助確保有關塑造我們當今世界的發現和想法的具有影響力的故事的未來。
Sutherland 和編輯 Claudia Wallis 提供了一系列有用的補充參考資料,因此我能夠立即開始制定粗略的佈局,而無需花費太多時間進行自己的初步研究。我決定將影像紮根於清晰的疼痛點,為細枝末節提供直接的背景。圍繞該疼痛點的資訊將分為兩個清晰的部分,每個部分都針對不同的治療靶點。我們為圖形安排了一個頁面,我認為雖然我們會突出顯示兩個關鍵區域,但可能只有空間詳細展示其中一個。
文章編輯批准了基本概念,因此我聯絡了自由藝術家 Emily Cooper,看看她是否有空充實內容。我給她傳送了參考資料和粗略佈局,她返回了一個更完善的草圖。此時,插圖的總體基調和插頁圓圈的內容細節開始具體化。
我對事物的發展感到滿意,但我有點擔心底部的目標點——脊髓——看起來像是事後才想到的。我嘗試在黑色圓圈中設定一些關鍵短語,試圖明確表示這兩個區域同樣重要,即使我們沒有展示兩個條目的細胞級細節。
文章團隊一致認為這個解決方案還不夠,並且更詳細地瞭解脊髓確實有意義,因此 Cooper 添加了另一個插圖插頁圓圈。
新的插頁包含有助於傳達整個故事的內容細節,但現在的挑戰將在於防止頁面感覺過於擁擠和令人不知所措。 Cooper 和我一起微調了構圖,然後她用 3D 構建了影像。在每一步(此處未顯示許多步驟)中,標題和標籤以及內容細節都被輕推、編輯、調整、刪除、重新引入和再次編輯。
這是最終的資訊圖,因為它出現在印刷雜誌中。
有關《大眾科學》資訊圖製作的更多資訊,請參閱伽馬射線閃光、猴子的藍圖和前往金星的 4 種方式:藝術家的任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