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發表於《大眾科學》的前部落格網路,僅反映作者的觀點,不一定代表《大眾科學》的觀點
今年早些時候,我瞭解到《大眾科學》雜誌的創刊編輯魯弗斯·波特是一位藝術家——一位有影響力的壁畫家和多產的肖像畫家。我還了解到,在緬因州布里奇頓有一個專門紀念他的博物館。所以,就像人們常做的那樣,我把這個目的地新增到了夏季公路旅行的行程中(記下了附近的冰淇淋攤),並在本月早些時候進行了朝聖之旅。
大眾科學即將到來的170週年紀念日一直縈繞在我的腦海中。我們應該為此感謝魯弗斯·波特。從1845年8月28日的首期四頁報紙開始
摘自1845年8月28日《大眾科學》第1卷第1期。
關於支援科學新聞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報道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正在幫助確保未來能繼續看到關於塑造我們當今世界的發現和想法的具有影響力的報道。
波特作為出版商的角色並沒有持續很久。
“在運營了六個月後[請注意,波特一直擔任編輯到1847年5月29日],他產生了變革的願望和必要性,並決定停止發行並返回新英格蘭。在這個關頭,就在最後的一兩期即將出版之前,他很高興與現在的業主[1884年,芒恩父子公司的O.D.芒恩和A.E.比奇]安排繼續出版,並在收到非常滿意的報酬後,他將他所有的權益轉讓給了他們,包括刊名、大約兩百個名字的訂閱名單、一些舊鉛字和插圖。《波特先生前半生的實際結束,是以《大眾科學》的創辦為標誌的。”——摘自《魯弗斯·波特,《大眾科學》的創始人》,《大眾科學》訃告,1884年9月6日
這種強烈但短暫的關注並不罕見,正如那篇訃告中的另一段摘錄所描述的那樣
“1813年,他在緬因州丹麥繪製雪橇;為士兵們擊鼓,教其他人也這樣做,並寫了一本關於擊鼓藝術的書。這可能是他的第一本書籍出版物。1814年,他加入民兵組織保衛國家,並在實際服役了幾個月;之後,他在鮑德溫教書,在波特蘭結婚,在沃特福德教書,在波特蘭製造風力磨坊,在波士頓繪畫,同樣地,他一路去了紐約和新澤西,直到巴爾的摩和弗吉尼亞州亞歷山大市。他在這段時間發展出一種特性,並伴隨他一生,那就是頻繁地更換地點和職業。儘管他可能在他當時從事的行業中做得很好,但他一旦腦海中出現新的想法,就會立刻賣掉並放棄它。他無法長時間堅持一件事或一個地方。他的大腦是新想法和活躍計劃的源泉。他當時最賺錢的業務之一是肖像畫……”
在博物館裡,志願者協調員貝絲·科西帶領我們這個小組參觀了波特在創辦《大眾科學》之前作為旅行藝術家和發明家時期的幾件藝術品。最值得注意的是他開發的壁畫和肖像技巧,可以快速有效地製作影像,例如模版和暗箱的使用。
緬因州布里奇頓魯弗斯·波特博物館壁畫的細節。攝影:安德魯斯·托爾曼。
《莎拉》,魯弗斯·波特作品。紙上水彩。魯弗斯·波特博物館藏品,由緬因州立博物館藏品借展。攝影:安德魯斯·托爾曼。
他沒有將這些技巧——以及許多其他技巧——作為商業秘密保守起來,而是將它們公之於眾,首先是在《好奇的藝術》(1825年)中,後來又以專欄的形式發表在《大眾科學》上。正如博物館執行館長小約翰·米哈洛夫斯基所暗示的那樣,似乎只有當別人能夠複製他的繪畫技巧時,他才認為自己的繪畫技巧是成功的。
魯弗斯·波特《好奇的藝術》第三版(1826年)的細節。最初由魯弗斯·波特、J.B.摩爾印刷廠出版。魯弗斯·波特博物館2009年複製品的照片。由緬因州羅克蘭Custom Museum Publishing印刷。
摘自1846年8月20日《大眾科學》。
如果說繪畫在波特創辦《大眾科學》之前的一二十年佔據主導地位,那麼在他出售該出版物後的幾年裡,他作為發明家的身份或許最能體現他的特點。
“在他生命中剩下的近半個世紀裡,他主要專注於他的發明,從一個地方搬到另一個地方,但不再像以前那樣頻繁地從事他以前的肖像畫職業。現在他的發明非常多產。每當他想到一個新事物,他就會畫一張圖並寫一份描述,然後以少量資金出售全部或一部分;然後再研究出另一個想法,以同樣的方式出售。僅僅是他的發明目錄就會讓人感到厭煩。其中包括飛船、鼓風機、衝壓機、鍛錘、袖珍燈、袖珍椅、霧哨、剪線鉗、車床、乾衣機、穀物稱重器、暗箱、彈簧手槍、發動機截止閥、平衡閥、迴轉船、旋耕犁、反作用風輪、活動房屋、油漆磨、提水器、里程錶、熱力發動機、旋轉發動機以及其他許多發明。”——《大眾科學》,1884年9月6日
正如副館長薩曼莎·斯卡夫指出的那樣,他的發明中只有一小部分(博物館記錄了24項)最終以他的名字獲得了專利。他可能是一位比他的專利記錄顯示的更 prolific 的發明家。根據珍·利普曼的傳記《重新發現魯弗斯·波特》,波特聲稱到1848年已經創造了“一百多項新的機械發明”。更多時候,他會尋找其他人購買他的想法,在專利申請之前就出售。考慮到波特曾提供專利說明書撰寫服務,以及他創辦的雜誌《大眾科學》將在1850年建立美國專利局的第一個分支機構,這有點諷刺意味。
我不停用當代的眼光來看待波特:如果他生活在我們這個時代,我想象他會是一位創客,一位所有開源事物的擁護者,以及一位狂熱的博主。作為一名發明家,他似乎更熱衷於構想和建造的行為,而不是商業推銷。他甚至編寫指南,以便其他人可以進一步推動他的修補工作,將他的技術應用於他們自己的專案。(有趣的是,葉夫根尼·莫羅佐夫在2014年1月13日出版的《紐約客》雜誌上撰文,將創客運動描述為正在迎來第三次工業革命。當然,第一次工業革命定義了波特的時代。)作為一名藝術家,他更關心的是開發和分享能夠普及壁畫和肖像創作的技術,而不是將自己確立為一種獨特風格的所有者。事實上,他可能因其追隨者流派而聞名,而不是他自己署名的壁畫。
他自我出版的動力似乎貫穿了他的一生。這促成了從音樂書籍到藝術和科學實驗的多版實用指南,再到《大眾科學》和《科學技工》等期刊,以及關於發明和他對宗教的思考的小批量出版物和小冊子。我想象他會像魚得水一樣適應部落格圈。
要了解更多關於波特的資訊,請訪問緬因州的魯弗斯·波特博物館,閱讀珍·利普曼的《重新發現魯弗斯·波特:藝術家、發明家、記者 1792-1884》,或在1845年8月28日至1847年5月29日的《大眾科學》中細讀他的著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