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陸火星:方式與時間

《大眾科學》檔案館的圖表為此月火星著陸嘗試提供了背景資訊

加入我們的科學愛好者社群!

本文發表於《大眾科學》的前部落格網路,反映了作者的觀點,不一定反映《大眾科學》的觀點


10月16日,夏帕雷利號與火星微量氣體軌道探測器分離,並朝著其最終目的地火星表面前進。夏帕雷利號是一個進入、下降和著陸演示模組(EDM)。因此,它在這顆紅色星球上的壽命將很短暫——只有幾天。科學儀器將為更廣泛的ExoMars 2016任務貢獻資料——該任務是歐洲航天局(ESA)及其俄羅斯 counterpart Roscosmos 之間的合作——但該航天器的主要目標是展示這些機構執行受控火星著陸的能力。

如果成功(該航天器預計於10月19日著陸),夏帕雷利號將成為第一個在火星表面執行的歐空局航天器。其他人是如何完成軟著陸壯舉的?這是一張來自《大眾科學》檔案館的圖表(2011年11月,好奇號漫遊車登陸火星前九個月),展示了之前的任務如何、何時以及在何處接近這項棘手的任務。


關於支援科學新聞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報道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正在幫助確保未來能夠繼續講述關於塑造我們當今世界的發現和想法的具有影響力的故事。


正如我的同事李·比林斯(太空和物理編輯)所指出的,夏帕雷利號使用混合技術著陸。與上面圖表中顯示的其他著陸器一樣,“它將首先透過在火星大氣層中進行氣動剎車來降低一些速度,然後部署降落傘。然後它將像鳳凰號著陸器一樣,依靠推進器下降。但它的最後階段有點類似於精神號/機遇號的氣囊方法——它的推進器將在距地面幾米處關閉,它將剩下的路程自由落體,著陸在專門設計用於壓碎/變形以保護航天器其餘部分的底面。” 檢視下面的插圖,瞭解歐空局直接提供的下降策略的詳細資訊。

圖片來源:ESA, ATG MEDIALAB

Jen Christiansen 是《構建科學圖形:透過圖表和視覺化傳達科學的圖解指南》(CRC Press 出版社)一書的作者,以及《大眾科學》的高階圖形編輯,她在該雜誌擔任藝術指導並製作圖解說明圖和資料視覺化。1996 年,她在紐約市的《大眾科學》開始了她的出版職業生涯。隨後,她搬到華盛頓特區,加入《國家地理》的工作人員(最初擔任助理藝術總監兼研究員,然後擔任設計師),做了四年的自由科學傳播者,並於 2007 年返回《大眾科學》。Christiansen 就各種主題進行演講和寫作,從調和她對藝術和科學的熱愛,到她探索 Joy Division 樂隊專輯《Unknown Pleasures》封面上脈衝星圖表的旅程。她擁有加州大學聖克魯斯分校的科學傳播研究生證書,以及史密斯學院的地質學和工作室藝術學士學位。在 Bluesky 上關注 Christiansen @jenchristiansen.com

更多作者 Jen Christiansen 的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