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發表於《大眾科學》的前部落格網路,僅反映作者的觀點,不一定反映《大眾科學》的觀點
“大腦索引”創意指導:馬克·漢森和勞拉·庫爾根。
圖片來源:珍·克里斯蒂安森(裝置照片)
大量人類連線組影像(神經連線腦圖)作為《大眾科學》圖形的參考資料經過我的辦公桌。但我從未見過這樣的景象:24 英尺高,由 LED 系統和七個 72 英寸顯示器呈現,這些顯示器在牆壁上上下移動。連線組旋轉並轉換為大腦外表面的檢視。顯示器向上滑動,將觀眾的注意力集中在背景影像的條帶上,以更高的解析度顯示該部分。然後顯示器像瀑布一樣落回人類水平,並示意人們向前一步進行互動。
“大腦索引”創意指導:馬克·漢森和勞拉·庫爾根。
圖片來源:珍·克里斯蒂安森(裝置的延時影片)
關於支援科學新聞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報道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正在幫助確保未來能夠繼續報道關於發現和塑造我們當今世界的想法的具有影響力的故事。
我身處哥倫比亞大學曼哈頓維爾校區的傑羅姆·L·格林科學中心,正在參觀新的大腦索引展覽。該專案旨在透過比真人還大的影像和關於樓上實驗室進行的研究的互動故事來吸引參觀者的想象力。該專案由莫蒂默·B·扎克曼腦智行為研究所委託,由創意總監馬克·漢森(新聞學教授、布朗媒體創新研究所主任)和勞拉·庫爾根(建築學副教授、空間研究中心主任)策劃,現在已成為一樓的常設展品,並向公眾開放。
“大腦索引”創意指導:馬克·漢森和勞拉·庫爾根。
圖片來源:珍·克里斯蒂安森(裝置照片)
當觸控式螢幕顯示器停靠在地面高度時,會顯示八位科學家的研究成果,參觀者可以透過滑動螢幕瀏覽他們研究的概述,並結合費爾南多·託尼的插圖。關於血液和大腦的面板引起了我的注意,重點介紹了伊麗莎白·希爾曼的工作。(請參閱她在《大眾科學思想》雜誌上發表的關於神經元-血管連線的文章,以及這方面可能出現的問題)。雖然這些簡介很有趣,但在瀏覽了一些故事後,我發現自己希望螢幕能再次向上爬到牆上。我已經花了太多時間近距離盯著螢幕。退後一步,抬頭看看,欣賞大腦的舞動,這讓人感到耳目一新,發人深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