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發表於《大眾科學》的前部落格網路,反映了作者的觀點,不一定反映《大眾科學》的觀點
關於支援科學新聞業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業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將有助於確保有關塑造我們當今世界的發現和思想的具有影響力的故事的未來。
本週,隨著精神健康意識月的臨近尾聲,我不得不分享一個數據視覺化如何成為我們不一定期望的許多事物的例子——個人的、動人的、兼具想象力和嚴謹性。約克大學的社會學研究員吉爾·辛普森最近發表了一篇關於視覺化精神疾病的文章,並附有一張手繪圖表,記錄了她作為一名患有焦慮症和強迫症(通常稱為 OCD)的人一天的生活。
圖片來源:吉爾·辛普森
顯然,辛普森從喬治亞·盧皮和斯蒂芬妮·波薩維克的“親愛的資料”專案中汲取了靈感,她強調了一些關鍵資訊。首先,像 OCD 這樣的疾病是真實存在的、切實的健康問題,不應該像在我們的文化中經常發生的那樣被輕視。其次,每個人對精神疾病的體驗都是獨特的——這似乎是不言而喻的,但辛普森繪畫的具體和私密性質揭示了一些症狀列表根本無法涵蓋的本質。最後,資料視覺化可以成為溝通和理解的強大工具,不僅在人與人之間,也在自身內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