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發表於《大眾科學》的前部落格網路,反映了作者的觀點,不一定代表《大眾科學》的觀點。
魔鬼洞鱂魚(Cyprinodon diabolis)是世界上最稀有的魚類。它們僅在內華達州死亡谷國家公園以東約100公里處的魔鬼洞地熱池中的一個小型石灰岩洞穴中被發現。這些魚類擁有野生脊椎動物中已知的最小地理分佈範圍。
據推測,當這個擁有50萬年曆史的石灰岩洞穴的頂部塌陷,使其和其中的水暴露在地表時,它們就來到了這裡。進入後,這些魚類習慣了缺氧且超溫暖的33攝氏度(93華氏度)的水。但後來,由於食物資源的減少、遺傳變異減少導致的缺陷以及氣候變化導致水溫升高和溶解氧水平下降,種群一直在掙扎。
自研究人員在20世紀70年代初開始監測它們以來,他們派遣潛水員進入129米深的洞穴中人工計數每一條魚,種群數量已從200條減少到2013年的僅68條至35條。雖然最近的種群數量統計略高於此數,但它們仍然面臨嚴重的滅絕危險,保護主義者幾乎已經接受了一個事實,即如果不在其他地方成功建立魔鬼洞鱂魚的另一個種群,它們幾乎肯定會完全消失。
關於支援科學新聞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報道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將幫助確保關於塑造我們當今世界的發現和想法的有影響力的故事的未來。
但是,當然,搬遷這些可愛的小魚——它們很少長到超過2.5釐米長——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如果搬遷過程沒有正確進行,可能會導致搬遷的種群死亡,以及原始種群由於受到不可彌補的消耗而死亡。這就是為什麼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環境科學、政策和管理學教授史蒂文·貝辛格開始尋找從魔鬼洞鱂魚種群中提取魚類的最佳和最安全方法,為這個非常特殊的物種進行首次基於模型的風險分析。
“一些物種之所以需要保護,是因為它們在生態系統中發揮著重要作用,另一些物種之所以重要,是因為它們可能是新藥的來源,或者它們可能具有獨特的生物特徵,可以激發人類的創新,” 貝辛格在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的新聞稿中說。“我們不知道魔鬼洞鱂魚是否或將來是否會發揮任何這些重要作用,只要該物種仍然侷限於其單一的洞穴避難所,這似乎不太可能。我們知道,鱂魚像所有物種一樣,擁有生存的基本權利,這與它對人類的價值無關。”
透過模擬一系列不同的情景,包括在一年中的不同時間和幾年內從魔鬼洞穴中移除不同數量的成年魚、幼魚和卵,貝辛格得出了風險最小的行動方案——一年中從魔鬼洞穴種群中取出的成年魚不超過六條,並且只能在秋季月份進行。
更好的做法是從種群中只移除卵,並在單獨的地點飼養。貝辛格在《PeerJ》雜誌上發表了他的研究結果,計算出“移除卵對魔鬼洞穴的鱂魚影響最小;成年魚的生殖價值大約是卵的25倍。”如果什麼都不做,野生鱂魚在未來20年內面臨28%到32%的滅絕風險。
即使知道培育新的魔鬼洞鱂魚種群的完美方法,要成功做到這一點也並非易事。在1969年至2012年間,研究人員多次嘗試擴大魔鬼洞鱂魚的物種數量。這些嘗試通常一次從它們的洞穴中取出多達30條鱂魚,並將它們分佈到14個不同的地點,包括高度管理的商業魚場和或多或少不受干擾的天然池塘和泉水。每次,遷徙的種群都失敗了,最多持續了20年,但有時只有12個月。失敗的原因包括裝置簡陋、捕食、無法繁殖、與其他種類的鱂魚雜交以及池塘遭到破壞。
但現在,貝辛格說,已經建立了一個新的圈養繁殖設施,這是第一次專門為該物種設計的。該設施位於內華達州阿馬戈薩山谷的阿什梅多斯魔鬼洞附近,自去年年底以來已經飼養了60枚魔鬼洞鱂魚卵。
如果這個單獨的種群不起作用,最後的最後手段將是貝辛格所說的魚的“加州禿鷹時刻”。就像1986年研究人員從野外移除了整個極度瀕危的加州禿鷹(Gymnogyps californianus)種群以進行圈養一樣,這可能是拯救魔鬼洞鱂魚的唯一方法。但是,一旦您將動物從野外移走並進行圈養,它們就很難再次學習如何在野外生存。
無論發生什麼,這種小魚——以其類似頑皮小狗的交配行為命名(真的是這樣)——都面臨著艱難的道路。但是,正如貝辛格堅持的那樣,它們完全值得付出努力
“不知何故,這條英俊的小魚在惡劣的沙漠環境中,經歷了數千年的劇烈氣候變暖和乾旱而英勇地生存了下來。如果人類在經歷了又一個世紀的二氧化碳排放增加和氣候變暖之後也到了這個地步,我們可能需要有人幫助我們走出困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