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發表於《大眾科學》的前部落格網路,反映了作者的觀點,不一定代表《大眾科學》的觀點。
蒙特雷灣水族館研究所釋出了更多他們擅長收集的影片片段——這是人類前所未見的。這次的影片是關於一隻黑眼魷魚(Gonatus onyx)和一隻貓頭鷹魚(Pseudobathylagus miller)在深海中展開殊死搏鬥的場景。
旁白出色地解釋了這裡發生的事情,一幕接一幕,以下是重點:
關於支援科學新聞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工作: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將有助於確保未來繼續講述關於塑造我們今天世界的發現和想法的有影響力的故事。
* 黑眼魷魚用兩條末端帶有鉤子和吸盤的觸手抓住貓頭鷹魚,並將其拉近。
* 黑眼魷魚用其鋒利的喙啃咬貓頭鷹魚的脊髓。
* 貓頭鷹魚穿著一身粗糙的大鱗片,它試圖脫落這些鱗片以鬆開黑眼魷魚的八臂抓握。
* 貓頭鷹魚的鱗片伎倆沒有奏效,魷魚更深入地鑽入它的背部肌肉,像啃玉米棒子一樣旋轉它。
* 貓頭鷹魚的背部出現一個巨大的、紅色的肉洞後死亡,而黑眼魷魚則感覺好極了,它贏得了勝利。
所以:( 但是 : ) 這取決於你站在哪一邊。
黑眼魷魚可能看起來像無情的殺戮機器,但它們有很多複雜的行為,這要歸功於羅德島大學生物科學副教授布拉德·塞貝爾及其同事在十多年前進行的兩項行為研究。該物種分佈在北太平洋海面以下1500米深處,從日本沿海到加利福尼亞的範圍內都很常見。它們相當小,外套膜長度約為18釐米,它們有兩條長而有力的觸手,觸手上只有一個鉤子,這也給了它們另一個名字——爪鉤魷魚。
對於幼年魷魚來說,深海可能非常艱難。它們幼年時是透明的,這是一種優勢,但它們也生活在比父母更淺的深度,這意味著更多的捕食者。因此,幼年黑眼魷魚經常成群結隊地活動。這是一個如此好的策略,以至於有時章魚也會加入進來,形成一個聽起來很美味的“混合頭足類魚群”。
幼年魷魚也(可以理解地)非常膽小——它們會迅速逃跑並迅速噴墨。甚至在塞貝爾及其團隊的遙控潛水器(ROV)瞥見這些幼崽之前,它們可能就已經噴射出墨汁逃走了,墨汁形成一種稱為偽形的巧妙魷魚形狀。如果幼年魷魚還不想逃跑,它們會保持常見的“J”形魷魚姿勢,即將手臂和觸手向上捲過頭部。成年魷魚在進食時也會採用這種姿勢,所以這可能只是一種簡單的休息姿勢。
當它們決定逃跑時,幼年魷魚會改變它們的色素細胞(控制顏色的細胞)模式,在外套膜中間形成一條深色條紋,以及覆蓋它們大腦大型反射葉的“眉毛斑塊”。
大約三個月後,幼年魷魚將成長為成年,並呈現橙色或白色,以及一些真正的態度。
成年黑眼魷魚獨自生活在更深水域的安全環境中,因此不再需要形成保護性魚群。當面對遙控潛水器時,塞貝爾和同事注意到,它們會堅守陣地,並且不像年輕時那樣急於逃跑。
但是,如果它們認為情況會變得糟糕,成年魷魚會採取一系列防禦姿勢,包括“麋鹿”姿勢,即將手臂和觸手張開,面向潛水器(這對機器人來說非常嚇人),以及“祈禱”姿勢,即透過單個鉤子將觸手鎖在一起緩慢遊走。這就像你想象魷魚祈禱的樣子一樣。
這項研究還證明了黑眼魷魚是非常棒的母親。2000年,塞貝爾及其同事成功捕獲了兩隻年長的雌性魷魚,一些卵塊碎片,以及加利福尼亞海岸外1250至1750米深處的一群活著的幼崽。這兩隻雌性魷魚都沒有觸手,因此研究小組推測這讓它們可以用手臂攜帶卵囊。這些卵囊可能包含2000到3000個卵,並會在九個月內發育。2006年晚些時候,一輛名為蒂布隆的蒙特雷灣水族館研究所遙控潛水器拍攝了一張令人難以置信的影像(上圖),證實了這一點。
塞貝爾及其團隊還在雌性魷魚的手臂上發現了微小的鉤子,這些鉤子似乎有助於它們抓住卵囊,並且他們發現,當它們在海洋中移動時(有時深度可達2500米),雌性魷魚會輕輕地將水泵入卵囊。這會導致卵囊膨脹,從而使卵獲得持續的新鮮水和氧氣供應。
相關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