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大利亞的復活節兔子:長耳大袋狸

澳大利亞的復活節和其他地方的復活節幾乎一樣。我們會進行復活節彩蛋尋寶遊戲,把眼睛鬆動的可憐兮兮的黃色小雞放在稻草窩裡展示,並且連續三天只吃巧克力。

加入我們科學愛好者的社群!

本文發表於《大眾科學》的前部落格網路,反映作者的觀點,不一定代表《大眾科學》的觀點


澳大利亞的復活節和其他地方的復活節幾乎一樣。我們會進行復活節彩蛋尋寶遊戲,把眼睛鬆動的可憐兮兮的黃色小雞放在稻草窩裡展示,並且連續三天只吃巧克力。但是,一場戰爭正在進行,復活節兔子是這場戰爭的中心。

兔子和澳大利亞的關係充其量一直很緊張。它們在 18 世紀隨著第一艦隊被引入,在 1859 年被放生後,像兔子一樣繁殖和蔓延開來。從那時起,它們在大陸南部三分之二的地區(450 萬平方公里)安家落戶,並且所到之處都造成破壞。由於對資源的競爭、植被結構和組成的改變以及土地退化,它們被認為是導致我們本土物種損失的最大單一因素。如果你想和澳大利亞農民交朋友,千萬不要告訴他們你覺得兔子有多可愛。

1907 年,西澳大利亞修建了一條 1833 公里長的防兔柵欄,試圖控制它們。它花了六年時間建成,建成時,它是世界上最長的完整柵欄。隨後又增加了兩條柵欄,但它們始終未能完成這項工作。在 20 世紀 50 年代,引入了導致黏液瘤病的黏液瘤病毒,在兩年內將兔子數量從 6 億減少到 1 億。大約在 20 世紀 70 年代和 80 年代,抗藥性開始出現,並在 1996 年引入了杯狀病毒。它在前一年逃脫檢疫,在八週內殺死了 1000 萬隻兔子。兩種病毒造成的死亡都是緩慢而可怕的,會導致皮膚腫瘤、失明、癱瘓和眼睛出血。不幸的是,這是保護我們本土物種所付出的代價。


關於支援科學新聞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報道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將幫助確保未來關於當今世界塑造的發現和想法的重要故事能夠繼續存在。


總而言之,澳大利亞允許一個競爭對手的復活節代表露面並不令人驚訝,這個代表同樣毛茸茸的,同樣長著長長的耳朵,雖然它在技術上不能跳躍,但它確實能飛奔。

“它們看起來像是被一個委員會拼湊在一起的,”袋狸保護主義者託尼·弗蘭德 曾告訴澳大利亞廣播公司。“長著屬於兔子的巨大耳朵,柔軟的灰色皮毛,一條像一根簇絨鉛筆一樣伸出的尾巴,而且它們像搖馬一樣飛奔。它們與任何其他動物都如此不同。”

人們認為,大約在 2000 萬年前,袋狸從其最近的親戚——袋狸分支出來。如今,它保留了非常像袋狸的細長口鼻部,但尾巴更長,末端有漂亮的白色,耳朵更大,皮毛更柔軟、更絲滑。它們長達 55 釐米,大約有兔子那麼大,而且它們也很擅長挖掘——它們經常建造長達 3 米、深達 2 米的螺旋形洞穴。它們的洞穴需要這麼深,因為袋狸是沙漠居民,白天在地底下保持涼爽,天黑後外出覓食。它們是機會主義的食客,用長長的、像食蟻獸一樣的舌頭吃掉幾乎所有東西,包括種子、真菌、球莖、蚱蜢、甲蟲、蜘蛛和白蟻。

它們也很擅長性生活。袋狸在六個月大時就可以繁殖,每年可以產下大約八個後代。它們的交配過程一次可以持續 18 個小時。雌性的妊娠期只有兩週,之後她豆粒大小的新生兒會蠕動到她向後開口的育兒袋中,這可以防止她在挖掘時泥土進入育兒袋。仍在發育中的幼崽會在那裡生活大約 80 天,變得更強壯、毛髮更多,直到它們足夠大,可以出來生活在洞穴中。

早在 1968 年,一個名叫羅斯瑪麗·達斯廷的九歲女孩寫了一個故事,名為“比利,澳大利亞復活節袋狸”。當她 20 歲時,她將其出版成書,在接下來的十年裡,她的故事激發了公眾對這種奇特的小型有袋動物的極大興趣。1991 年,澳大利亞無兔基金會發起了一項復活節袋狸運動,以取代復活節兔子,雖然該運動在政治上已經衰落,但許多巧克力製造商仍然在每個復活節分發袋狸和他們的巧克力兔子。而且,也許沒有比讓我們的孩子身上沾滿巧克力更能讓他們對我們的本土野生動物感興趣的方法了。

這一點尤其重要,因為我們的袋狸正在苦苦掙扎。兩百年前,大袋狸 (Macrotis lagotis) 佔據了澳大利亞大陸 70% 以上的地區。從那時起,它已經從其以前分佈的 80% 的地區消失,只有少數剩餘種群零星分佈在西澳大利亞州、北領地和昆士蘭州的乾旱和半乾旱地區。小袋狸(Macrotis leucura)大約在 20 世紀 50 年代滅絕。

雖然大袋狸在澳大利亞的數量足以被認為是“易危”物種,但在昆士蘭州,它被列為瀕危物種,野生種群數量僅為 600 到 700 個個體,生活在 10 萬平方公里的區域內。各州政府一直在認真地開展重新引入計劃,並在南澳大利亞州、西澳大利亞州和昆士蘭州的保護區成功地釋放了種群。全球種群據認為約為 10,000 個個體。

這是阿德萊德動物園的一些袋狸幼崽

相關帖子

澳大利亞海蛞蝓的性行為及其頭部刺擊的輝煌

紐西蘭的小斑奇異鳥比我們想象的更麻煩

澳大利亞魷魚吃精子是為了更好地發育身體和幼崽

Bec Crew is a Sydney-based science writer and award-winning blogger. She is the author of 'Zombie Tits, Astronaut Fish and Other Weird Animals' (NewSouth Press).

More by Bec Crew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