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秘魯的 M8 級地震具有破壞性但並非災難性

並非所有 8 級地震都相同。瞭解是什麼將僅僅是破壞性的地震與完全災難性的地震區分開來

加入我們的科學愛好者社群!

本文發表於《大眾科學》的前部落格網路,反映了作者的觀點,不一定代表《大眾科學》的觀點


2007 年 8 月,一場 8 級地震襲擊了秘魯中部海岸,造成 519 人死亡,近 1500 人受傷。數萬所房屋被毀,高達 5 米的海嘯淹沒了皮斯科海岸和科斯塔佛得高速公路。

2019 年 5 月 26 日,一場 8 級地震襲擊了秘魯,就在安第斯山脈以東墜落的碎片造成 2 人死亡,至少 30 多人受傷。許多老房子倒塌,一兩座橋樑倒塌,一些道路被封鎖,但破壞程度遠不如 2007 年

兩次地震都是由納斯卡板塊俯衝到南美板塊之下引起的。它在這個地區以每年大約 70 毫米的速度向東移動。那麼,為什麼一次地震會造成數百人死亡和對大片地區的災難性破壞,而另一次發生在同一板塊的同等震級的地震卻造成的破壞如此之小呢?


關於支援科學新聞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報道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正在幫助確保有關當今世界發現和塑造我們世界的有影響力的故事的未來。


位置很重要。

拉遠來看,我們看到一個延伸 7000 公里的板塊邊界,它抬升了安第斯山脈,孕育了火山,並引發了頻繁的巨大地震。但並非所有這些地震都發生在與海溝相同的距離或相同的深度。當談到大震級的地震將造成多麼大的破壞時,這一點非常重要。

納斯卡板塊中的地震發生在深達 650 公里的地方,儘管大多數大地震發生在最上層的 70 公里處,在那裡,南美板塊的地殼因碰撞而正在積極變形,兩個板塊彼此滑過。2007 年秘魯皮斯科地震就是其中之一,發生在僅 39 公里的深度。這些是熟悉且令人恐懼的逆衝區地震,任何生活在俯衝帶的人都會學會恐懼。

然而,2009 年 5 月 26 日的地震發生在板塊完全不同的部分。在厄瓜多南部到秘魯中部地區,納斯卡板塊以非常淺的 10° 角俯衝數百公里,然後才開始更陡峭地下降到地幔。這種“平坦板塊”俯衝往往不會產生火山,而且往往會在下降的板塊內產生大的中等深度地震。這次地震發生在 110 公里處,這才是造成巨大差異的主要原因。

中等深度地震的破壞性遠小於淺層板塊內地震。這些地震通常發生在地球表面以下 70 至 300 公里之間,可以在大範圍區域內強烈感受到,並且會造成相當大的破壞,但其震動程度不如同等震級的淺層地震。這就像是在地表之下引爆炸彈和在礦井深處引爆炸彈之間的區別。

這次地震發生在內陸,安第斯山脈以東,附近沒有大型水體意味著沒有海嘯。中等深度地震本身並非海嘯成因,儘管它們可能會引發山體滑坡。如果沒有隨之而來的海嘯,破壞將比其他情況有限得多。

在這種情況下,地震發生在人口稀少的地區,這也幫助將死亡、受傷和損失降至最低。震中位於帕卡亞-薩米里亞國家保護區的西緣,附近最大的城鎮是拉古納斯,人口不足一萬人。

所有這些因素阻止了 2019 年的地震具有接近 2007 年地震的破壞力。雖然對受傷者、死者以及財產損壞或被毀的人來說仍然是毀滅性的,但其總體影響遠沒有那麼嚴重。因此,如果您處於俯衝帶,希望大地震是中等深度的。但要做好準備,就像你要經歷完整的撕裂-9一樣,以防萬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