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發表於《大眾科學》的前部落格網路,僅反映作者的觀點,不一定代表《大眾科學》的觀點
我一直在慢慢瀏覽美國地質調查局 (USGS) 大量的聖海倫斯火山爆發照片集,下載每一張,併為您帶來我發現的最好的照片。由於其他專案和日趨激烈的選舉,我把這個專案暫時擱置了。但是選舉已經結束,而且鑑於特朗普及其團隊處理政府網際網路存在的方式,我不太確定我們還能在多久的時間裡擁有一個美國地質調查局 (USGS) 資料庫可供探索。所以我正在努力完成這項工作。
這裡有一些我發現的令人欣喜的照片。之後還會有更多。
關於支援科學新聞報道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報道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將幫助確保未來能夠繼續提供有影響力的報道,內容涵蓋關於塑造我們今天世界的發現和想法。
一張非常精彩的照片,展示了潛水蒸汽爆炸,發生在5月18日火山爆發產生的浮石沉積物中。這張照片拍攝於5月23日 - 當時地表仍然足夠熱,可以融化冰雪並將其加熱成蒸汽,蒸汽隨後會在覆蓋北託托勒河谷的火山碎屑中炸出隕石坑。雖然從技術上講這些不是火山爆發,但它們是整體火山活動的一部分。
-
“聖海倫斯火山5月18日爆發的浮石流中潛水蒸汽爆炸,北託托勒河上游流域東側景觀。” 華盛頓州斯卡馬尼亞縣。1980年5月23日。圖片來源:美國地質調查局 (USGS)
1980年6月12日的火山碎屑流中美麗的圖案。就像聖海倫斯火山在她創造的畫布上繪製圖案。
-
“1980年6月12日聖海倫斯火山爆發的火山碎屑流沉積物航拍圖,顯示了一條近1公里長的舌狀體及其分支。這些沉積物覆蓋了較早的6月12日沉積物的薄舌狀體。5月19日的火山碎屑流沉積物(淺灰色)和碎屑崩落沉積物(深灰色)可以在左上方看到。從浮石平原東南側向西北方向看。照片由 P. Rowley 拍攝。華盛頓州斯卡馬尼亞縣。1980年7月13日。美國地質調查局專業論文1250號圖290的一部分。” 圖片來源:美國地質調查局 (USGS)
我連續展示了幾張黑白照片,並試圖換換風格,但這張照片太引人注目了,不容錯過。這就是一座山將其內部完全傾瀉到地貌之後的樣子。
-
“5月18日火山爆發後,聖海倫斯火山向南看的航拍圖。福賽思冰川剩餘的下部位於左中位置。盧威特冰川已完全消失。前景中可以看到許多火山碎屑流沉積分支。風沙遮蔽了一些表面細節。照片由 R.M. Krimmel 拍攝。華盛頓州斯卡馬尼亞縣。1980年9月9日。美國地質調查局專業論文1250號圖32。” 圖片來源:美國地質調查局 (USGS)
天哪,大家快看這美妙的侵蝕現象,發生在可能為史密斯溪的火山沉積物中。我愛上了這些蕾絲般的小瀑布,它們在所有美麗的碎屑中雕刻出扇形。
(現在,在創造論者為此得意忘形之前,)在未固結的碎屑中快速侵蝕與固體岩石的侵蝕截然不同。你不能用這個來支援你們關於大峽谷被快速侵蝕形成的愚蠢想法。(抱歉,但我不後悔。)
-
“1980年5月18日聖海倫斯火山爆發後,第一次大雨期間史密斯溪(?)河岸的侵蝕。” 照片由 Holly A. Martinson 拍攝。華盛頓州斯卡馬尼亞縣。1980年11月6日。圖片來源:美國地質調查局 (USGS)
1980年10月的熔岩穹丘。請注意停在火山口底部的微型直升機。聖海倫斯火山花了多年時間建造穹丘,然後將其炸成碎片,之後才最終穩定下來,留下一個完好無損的穹丘。
-
“自1980年10月火山爆發以來,在聖海倫斯火山口形成的熔岩穹丘的低空航拍圖。穹丘大約高300英尺,寬800英尺。前景中的直升機顯示了比例。照片由 Terry Leighley 拍攝。華盛頓州斯卡馬尼亞縣。1981年1月7日。發表於美國地質調查局《地震資訊公報》第13卷第3期(1981年5月-6月)第98頁下方照片中。” 圖片來源:美國地質調查局 (USGS)
聖海倫斯橋和糟糕透頂的一天。人物作為比例尺。
-
“5月18日聖海倫斯火山爆發後,位於504號州際公路上的75米(247英尺)聖海倫斯橋被北託托勒河的泥石流沖毀。這座鋼結構橋樑被衝到下游約半公里(四分之一英里)處,並部分被泥石流掩埋。橋樑桁架旁的人物作為比例尺。照片由 R.L. Schuster 拍攝。華盛頓州考利茨縣。1980年。美國地質調查局專業論文1250號圖406-B。” 圖片來源:美國地質調查局 (USG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