壯麗的聖海倫火山爆發照片,第三部分

歡迎來到我們美國地質調查局(USGS)照片資料庫探險之旅的第三部分!我將繼續為您奉上更多關於聖海倫火山1980年壯觀甦醒的精彩照片。請欣賞!

加入我們的科學愛好者社群!

本文發表於《大眾科學》的前部落格網路,反映了作者的觀點,不一定代表《大眾科學》的觀點


喜歡這張照片的角度,它展現了穿越火山碎屑流和噴氣孔,望向凹陷處的景象。所有生物都已死亡並被掩埋,地質學家看起來像是在另一個星球上的宇航員。

Image shows a gray volcanic terrain. There is part of a crater in the photo, making it look like it was taken on the moon. A geologist dressed in yellow stands beside the yellow-orange stains of a fumarole on the edge of the crater.
地質學家和噴氣孔,位於1980年5月18日聖海倫火山爆發的火山碎屑流上。斯卡馬尼亞縣,華盛頓州。1980年7月1日。公共領域影像和說明由美國地質調查局提供。


關於支援科學新聞報道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報道: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正在幫助確保關於塑造我們當今世界的發現和思想的具有影響力的故事能夠擁有未來。


從火山碎屑流對面看到的聖海倫火山,拍攝於5月18日爆發後不久。那裡也有一架直升機。

Image shows a steaming Mount St. Helens. In the middle of the photo are jagged hummocks looking like a mini-mountain range. A helicopter is parked in front of them on the edge of a crater, dwarfed by their size.
從西北方向看到的1980年5月18日聖海倫火山爆發的火山碎屑流。背景是圓形劇場狀的山谷。前景是火山流邊緣的直升機。斯卡馬尼亞縣,華盛頓州。1980年7月1日。公共領域影像和說明由美國地質調查局提供。

我們通常看到的是普林尼式火山爆發柱。你知道,那種漂亮的垂直柱狀,高聳入大氣層,看起來非常壯觀。但是當扇形崩塌在新火山口邊緣留下巨大的缺口時,物質就會橫向噴發。這張照片顯示了由此產生的火山灰牆向北咆哮而去的景象。真是令人驚歎。

Image shows Mount St. Helens erupting. There is a bit of airplane wing visible at the middle-right. The dark gray Plinian eruption column califlowers up into to sky; part of it is marching out to the north, forming a wall of ash along the ground.
1980年5月18日聖海倫火山爆發,從南方拍攝。攝影:J.G. Rosenbaum。斯卡馬尼亞縣,華盛頓州。公共領域影像和說明由美國地質調查局提供。

這就是火山灰覆蓋你的房子後的樣子。這東西絕對是清理起來的災難。

Image shows a man in a pale shirt and black pants, standing on his roof and sweeping ash over the edge. The ash is falling in a curtain like a waterfall. Beside it is his ladder. In front of it are some ash-covered bushes.
華盛頓州東部居民正在清掃1980年5月18日聖海倫火山爆發後屋頂上的火山灰。華盛頓州。1980年5月18日之後。《美國地質調查局》第17頁下方的照片。《聖海倫火山爆發:過去、現在和未來》,作者:Robert I. Tilling。1984年。公共領域影像和說明由美國地質調查局提供。

給你們來一張可愛的前後對比照。這是靠近A1 Rought公園的北圖特爾橋。你可以看到它是一個相當堅固的金屬結構——或者至少在火山泥流襲擊它之前是。你可能需要放大才能在泥漿中看到它扭曲的殘骸。

Image on the left shows a typical Northwest bridge, which has a green steel framework over it. Image on the right shows a sea of mud with the twisted remains of the steel frame stuck in.
兩張美國地質調查局影像的前後合成圖:左圖:1980年5月18日聖海倫火山爆發前,靠近A1 Rought公園的北圖特爾橋。向北看。攝影:D.R. Crandell。考利茨縣,華盛頓州。1980年4月。右圖:1980年5月18日聖海倫火山爆發後的阿爾·勞特橋。攝影:D.R. Crandell。考利茨縣,華盛頓州。1980年5月24日。公共領域影像和說明由美國地質調查局提供。

既然你們都喜歡看火山爆發對車輛的影響,那就看看聖海倫火山對這輛韋爾豪瑟巴士做了什麼。

Image shows a school-type bus buried up to its hood in mud, with a screen of trees behind it. The top is dusted with ash. Some of the windows are shattered, and it's dented and sandblasted. The letters WEYERHAUSER COMPANY are just visible under mud spatters beneath the windows, and above the windows is cursive writing are the words
韋爾豪瑟公司員工巴士被1980年5月18日聖海倫火山爆發嚴重損壞,並部分被北圖特爾河靠近貝克營的泥流掩埋。巴士被泥流襲擊時無人乘坐。考利茨縣,華盛頓州。1980年。《美國地質調查局專業論文1250》圖409。公共領域影像和說明由美國地質調查局提供。
Image shows a hollowed-out, snowcapped Mount St. Helens brooding in the distance. The North Fork Toutle River valley is visible, covered in hummocks from the debris avalanche and mud from the lahars. In the foreground is an ash-covered slope spilling down to a flat gray-brown area. The hood of a car is just visible, buried in the volcanic deposits. A helicopter is parked nearby. Two men in bright red jumpsuits stand near the car, staring down at the deposits.
從科爾德沃特一號向東看,是1980年5月18日聖海倫火山爆發後的科爾德沃特二號山脊。考利茨縣和斯卡馬尼亞縣,華盛頓州。1980年5月23日。公共領域影像和說明由美國地質調查局提供。

噢噢,真棒。各位,我們不常看到斷層在我們自己的腳印中形成,但我們現在看到了!

Image shows a hiking boot imprint in ash deposits. A small fumarole has spilled yellow-orange deposits over the tip. Diagonal cracks have formed in the deposits, cutting across the print.
聖海倫火山爆發前形成的裂縫。1981年1月9日留下的腳印在幾天後開裂。腳印就在逆衝斷層的前面。斯卡馬尼亞縣,華盛頓州。1981年1月。公共領域影像和說明由美國地質調查局提供。

本期就到這裡,請繼續關注——我還有更多精彩內容!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