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日公路旅行?將地質學家塞進你的車的充分理由 - 但請自己開車

這篇文章去年刊登過。我想我們應該把它變成一個傳統!與地質學家一起旅行,即使是最無聊的高速公路路段也會變得令人興奮。 如果你在這個假期必須進行長途旅行,試著找一位地球科學領域的人,這樣“我們到了嗎?”就會變成“讓我們繼續前進! 噢噢噢,等等,在那邊的路塹停一下!”

攝影:達娜·亨特。

加入我們的科學愛好者社群!

本文發表於《大眾科學》的前部落格網路,反映了作者的觀點,不一定代表《大眾科學》的觀點。


“‘如果我要安全駕駛,我就不能搞地質。’”

——約翰·麥克菲在《盆地與山脈》中引用的地質學家

沒有什麼比和地質學家一起公路旅行更棒的了。如果你即將開始一段漫長而沉悶的旅程,不妨在車裡塞進一兩個地質學家——這會使旅途生動得多! 當然,你會發現自己冒了一些你從未想過的風險,並且在非常倉促的情況下將車停在路邊,有時甚至非常靠近陡峭的懸崖,但相信我,這是值得的。


關於支援科學新聞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事業 訂閱。 透過購買訂閱,您將幫助確保有關塑造我們當今世界的發現和想法的具有影響力的故事能夠持續下去。


你知道當你開車時,專注於自己的事情,有時會快速穿過山丘上的裂口,工程師們決定移除一些岩石是為了道路的最佳利益,是嗎? 你知道當你快速駛過時,這一切基本上都是棕色或灰色的模糊景象,是嗎? 所有這一切都將要改變。

你將會看到你從未見過的路塹。

Image shows a highway divided by Jersey barriers. A roadcut on the far side has been cut through pale white and gray sediments.

俄勒岡州97號公路上的路塹。 它太迷人了,我真想舔一口。 攝影:達娜·亨特。

上圖是俄勒岡州97號公路上的路塹。 這裡有四條快速交通車道和澤西護欄。 還有一個很好的路肩——在路的錯誤一側。 但如果你有機會在這裡停下來,你就能看到大自然自身的圖解,瞭解盆地和山脈是如何形成的。

這些岩石還會告訴你更多故事。 但你不必相信我的話:這裡是某人的證詞,他有幸與兩位地質學家一起穿越喀斯喀特山脈,並瞭解了這一切是怎麼回事

對於地質學家,無論是專業的還是業餘的,這都很簡單。 這是我們腳下的岩石和高聳在我們頭頂的岩石。 這是賦予這些岩石獨特紋理和“味道”的物理和化學過程,以及塑造它們的巨大力量。 選擇性地覆蓋地殼的生物外殼本身就很迷人,而且通常很美麗,但對於地質學家來說,重要的是下面的東西。

很抱歉我變得有點哲學了。 從與兩位密友——一位是構造地質學家,另一位是地震學家——在喀斯喀特山脈度過了一個長週末公路旅行回來後,我腦子裡就一直想著這些。 還有什麼更好的方式來欣賞山脈呢,對吧? 這就像擁有一張後臺通行證:你獲得了內幕訊息,比普通的自助遊有趣得多。

我承認,自從和洛克伍德一起上路後,我對路塹有了全新的認識。 我發現,即使是最不起眼、滿是無聊棕色岩石的路塹,如果你停下來靠近觀察,也可能蘊藏著奇蹟。 嘿,如果你選擇內華達州一條几乎荒無人煙的高速公路,你可以把注意力集中在你該關注的地方:岩石上。

Image shows a highway going through rubbly brown rock.

內華達州流紋岩路塹。 這些岩石近距離的顏色和圖案令人難以置信。 攝影:達娜·亨特。

當然,並非所有時候都是走走停停。 你可以以任何速度進行地質觀察。 Silver Fox 在這篇文章中對此進行了解釋

我當時正在進行所謂的 x 英里/小時地質觀察,其中 x 是駕駛速度,這次我正在進行 70 英里/小時地質觀察。 每小時 70 英里的地質觀察(或 70 英里/小時地質觀察)通常比每小時 20 英里的地質觀察(20 英里/小時地質觀察)細節少得多,而且通常不太準確。 事實證明,如果將速度降至每小時 5 英里或更低,你幾乎可以完成一份關於你碰巧開車經過的任何鐵染碧玉巖或銅染斑岩的岩石報告,而且這個速度幾乎足夠慢,可以讓卡車副駕駛座上的地質學家探出身子去抓取樣本。

速度-地質術語,以及不相關的曲速術語,是我和另一位熱變質地質學家在 20 世紀 80 年代發明的,可能是在莫哈韋沙漠中一些非常崎嶇的道路上顛簸時發明的。 曲速術語適用於衡量速度而不是地質:曲速 1 是 10 英里/小時,這個速度表明可能正在陡峭地上坡或穿越那些非常崎嶇的道路之一。 曲速 2(20 英里/小時)比曲速 1 好得多,但仍然不算快。 如果斯考特全力以赴,也許你可以在土路上將速度提高到曲速 4 或 5,這簡直是天堂,除非搓板路導致“艦長,她要散架了”,在這種情況下,斯考特將不得不將引擎降至更舒適的曲速 3 或 4。 此外,在土路上曲速 4.5 到 5 可能會導致劇烈顛簸,當越過一個小山然後突然陷入另一側意外的沖刷溝時。 斯考特可能隨後會斷定,“艦長,她要解體了”,無論你當時正在進行什麼曲速,這都不是一件好事。

我在老舊的本田思域的搓板路上不止一次有過這種感覺,但它總是能堅持下來。 我們也看到了真正令人驚歎的景象,比如這整個閃閃發光的蛇紋岩峭壁

Image shows my silver Honda Civic parked in front of a shiny gray roadcut.

有史以來最令人驚歎的路塹,充滿了壯麗的蛇紋岩。 攝影:達娜·亨特。

當你和地質學家一起公路旅行時,有一個特別的規則要牢記

我告訴學生們的第一件事之一(偶爾甚至會取得一些成功)是“乘坐麵包車旅行時不要睡覺”。 死谷國家公園是美國本土 48 個州中最大的國家公園,無論有多少時間,都很難盡收眼底。 當你只有四天時間時,這幾乎是不可能的,但在站點之間的交通途中仍然有很多東西可看。

這個建議適用於死谷以外的其他地方。 任何有景觀的地方,都會有一些有趣的東西,你僱傭的地質學家可以指出來。 而且你不想錯過諸如在哪裡找到充滿沸石的美妙杏仁狀構造以及這類資訊。

Image shows Lockwood and a red-headed geologist inspecting a black and rust-colored roadcut.

最奇妙的晶洞就存在於這個不起眼的小路塹中。 攝影:達娜·亨特。

現在,有時,你會聽到你的地質學家們沮喪地嘆氣。 這通常發生在你用充滿霧氣的眼睛欣賞一些壯麗的樹木、糾結的藤蔓或其他生命翠綠活力的例子時。 當你正抒情地談論生命如何在最惡劣的環境中總能找到出路時,你可能會聽到他們抱怨植被過度生長的可悲狀態。 這是有原因的:這很像當你想講一個故事時,其他人卻插進來一些無關緊要的細節。 約翰·麥克菲對此做出了精彩的解釋

對他們來說,路塹是一個入口,一段區域故事的片段,一個舞臺前拱門,引導他們的想象力進入地球並穿過周圍的地層。 在岩石本身中,蘊藏著岩石開始形成的場景的關鍵線索——懷俄明州的一個湖泊,大約與休倫湖一樣大; 從華盛頓橫渡處向西延伸的淺海; 發源於內華達州並流經加利福尼亞州流入大海的大河。 不幸的是,公路部門傾向於掩蓋這些場景。 他們在他們認為可以生長的地方播撒種子。 他們“把一切都覆蓋起來”——正如全國各地的地質學家通常會抱怨的那樣。

現在,由於我來自亞利桑那州,所以我有點懷疑太多植物聚集在一個地方。 既然我已經研究了地質學,並且對岩石持續保持著熱烈的愛戀,我有時真的很想讓人在聖誕節給我買一個火焰噴射器。 你可能會注意到,當你的地質學家們斜眼看著可愛的冬季綠色植物時,他們的眼中會閃爍著特殊的光芒。 但他們也會不信任看似裸露的岩石,正如詹妮弗·弗雷澤所熟知的那樣

現在,我的朋友們,你們可以明白為什麼地質學家討厭“植被”了。 因為除了你常見的、令人討厭的遮擋岩石的樹木、灌木、花卉和土壤外,他們還必須與地衣的生物膜——小型的真菌-藻類共生體——以及幾十年後包裹著視野中每一塊岩石的裸藻作鬥爭。 這意味著你看到的幾乎每一塊岩石表面都不是它的真實顏色; 而是附著在上面的生命的顏色。 當燈泡突然亮起,我想到:“那懸崖不是灰綠色的。 岩石是粉紅色的,而生活在它上面的東西是灰色的,”那一天對我來說是頓悟的一天。

這進一步解釋了為什麼地質學家像蒼蠅撲向蜂蜜一樣湧向新爆破的路塹,也進一步解釋了為什麼他們隨身攜帶岩石錘* 來劈開岩石,看看它們的真實面目。 這也解釋了為什麼當他們眼中閃爍著光芒,暗示如果他們可以用凝固汽油彈轟炸他們研究區域的鄉村時,我會感到緊張。

我曾感受到這種渴望。 幸運的是,在奧林匹克山脈的克雷森特組等地層中,有很多壯觀的路塹,所以我不必讓植物學家哭泣。

與 DVD 播放器相比,和地質學家一起旅行更好嗎? 當然! 你會被他們突然發出的驚歎聲逗樂。 你會發現自己學到了一些你從未懷疑過的關於你所駕駛經過的景觀的真相。 你會對暗淡的棕色岩石、暗淡的灰色岩石,以及各種岩石產生全新的欣賞。 你甚至會發現自己欣賞像美國中西部或俄勒岡州威拉米特山谷這樣完全平坦和無邊無際的土地所能講述的驚人故事。 你可能會得到一些可愛的、包含迷人化石和閃閃發光的寶石的手持樣本。 而且你將會學到如何用你的汽車做一些你從未懷疑過的它能夠做到的事情。

你甚至會了解為什麼奇怪的熔岩柱指向你,並意識到你正站在曾經是冰川的地方,並且可以想象熔岩撞向你,柱子從你令人敬畏的冷靜中輻射出來。

Image shows me standing beside some lovely andesite columns protruding toward the road.

雷尼爾山安山岩柱狀節理。 攝影:達娜·亨特。

你應該不需要更多的理由在這個假期把地質學家塞進你的車裡了。 去找一個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