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發表於《大眾科學》的前部落格網路,反映了作者的觀點,不一定代表《大眾科學》的觀點
殭屍。它們無處不在。我上次去看牙醫時,他和助手一邊在我頭上鑽孔,一邊聊著《行屍走肉》,而且似乎每個規模較大的城鎮都會舉辦殭屍跑。科學教育也加入了這個潮流。大學裡開設了關於殭屍的課程,AMC(播出《行屍走肉》的網路)正在贊助一個免費的殭屍主題生存課程,德州儀器公司開發了一款應用程式,利用殭屍電影中的概念來教授神經科學。甚至疾病預防控制中心(CDC)也想幫助你為殭屍末日做好準備。坦率地說,這有點失控了。這場殭屍熱會持續多久?
莎拉·雷爾,她現在是猶他州立大學的數學研究生,去年在蒙大拿州的卡羅爾學院攻讀本科論文時注意到了殭屍的普遍存在。“我當時在看《行屍走肉》,並試圖對殭屍的力學做出符合生理學的論證。我的本能是模擬真實的殭屍感染,”她在電子郵件中寫道。但在她尋找關於殭屍行為的資料時,她認為殭屍作為一種流行文化現象更有趣,因此轉移了她的關注點。在她的論文(pdf)中,雷爾使用標準的流行病學模型來研究不僅是季節性流感的發病率,還有我們的文化對殭屍的痴迷。
雷爾對流感和殭屍熱都使用了所謂的SIR模型。SIR代表人口中的三個群體:“易感者”、“感染者”和“康復者”或“移除者”。它特別適用於人們通常只得一次的疾病,例如麻疹、水痘和流感。(是的,你可能得過不止一次流感,但你每次得的都不是同一種毒株。流感變異速度如此之快,以至於不可能獲得長期免疫。)在疾病建模中,人口由人或其他生物組成,研究人員確定一組微分方程,這些方程表示疾病傳播的可能性以及流行病在人口中傳播的速度。
支援科學新聞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工作: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正在幫助確保有關當今塑造我們世界的發現和想法的具有影響力的故事的未來。
“如果我們嘗試將流行文化趨勢建模為傳染病會發生什麼?”雷爾在她的論文中問道。藉助谷歌的n-gram檢視器,她使用單詞而不是人作為要研究的人口。n-gram檢視器是探索語言趨勢的工具。當您搜尋一個單詞(1-gram)或短語(n-gram,其中n是短語中的單詞數)時,您會得到一個圖表,該圖表根據其在谷歌數字化的書籍語料庫中的流行程度顯示其隨時間推移的流行度。
雷爾查看了兩個過去的語言現象,“吉普尼”和“時髦”,以瞭解流行詞的興衰。基於此背景,她為“殭屍”的流行度開發了一個模型的初步猜測,然後對此進行了完善。當然,魔鬼在於細節,關於傳播率和語言對“殭屍”一詞的易感性的不同假設會產生不同的模型。雷爾認為,在最有可能的殭屍熱模型中,在未來25年內,“殭屍”的受歡迎程度將接近萬聖節的忠實擁躉“吸血鬼”和“弗蘭肯斯坦”,之後它將逐漸消退,但不會完全消失。但她還認為,開發一個不僅考慮書籍中而且在 Twitter 和電視上使用“殭屍”一詞的模型會很有趣,她認為在這些地方殭屍可能更受歡迎。
如果你像我一樣,太膽小不敢看殭屍電影,因此對這種趨勢有點厭倦,那麼在最後一柄斧頭砍入一個渴望大腦的虛構怪物的頭骨之前,還需要一段時間。雷爾預測殭屍熱將在 2038 年左右達到頂峰,但在 2080 年之後可能不會回到《殭屍肖恩》之前的水平。最好把斧頭放在手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