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發表在《大眾科學》的前部落格網路中,反映了作者的觀點,不一定代表《大眾科學》的觀點
“你碗裡的米飯也在危害氣候”,這是彭博社六月的一則頭條新聞。“水稻種植對全球變暖的危害可能相當於1200座燃煤電廠,那麼為什麼消費者不更在意呢?環保意識強的消費者正在放棄肉類和駕駛電動汽車,為環境保護盡一份力,但那碗米飯呢?”當我讀到這篇文章時,我立刻感到惱火。這可能是因為“whataboutism”論調,以及關注一種在亞洲和非洲比美國和歐洲吃得多的食物,而總體而言,美國人和歐洲人的人均溫室氣體排放量遠高於非洲人和亞洲人。更糟糕的是,我應該如何理解1200座燃煤電廠這個數字?數十億人類的主食“應該”對氣候產生多大的影響?
這篇文章充滿了資料。這些資料聽起來都很驚人,但我並不真正理解如何解讀它們。水稻“從長遠來看,其破壞性與德國、義大利、西班牙和英國的化石燃料年度二氧化碳排放量總和一樣。”(德國、義大利、西班牙和英國是否都依賴化石燃料作為其大部分能源?這四個國家的人口與依賴米飯作為其卡路里主要來源的人口相比如何?我應該如何比較全球一種作物的種植對氣候的影響與少數幾個國家所有原因造成的氣候影響?) “自1960年以來,全球精米產量增加了230%。”(自那時以來,人口增加了多少?)水稻生產排放的“有害氣體是小麥的兩倍。”(是米飯還是小麥消耗更多?)“在淹水條件下種植水稻導致全球甲烷排放量的12%,甲烷是一種被認為是人類造成的全球變暖約四分之一的氣體。”(人為甲烷排放的主要來源是什麼?水稻種植產生的甲烷導致人為全球變暖的3%。這很多嗎?畢竟,食物是溫室氣體排放最不可或缺的來源之一。很多人沒有汽車、航班或電力,但卡路里是必須的。)
我寫這篇文章不僅僅是因為我想抱怨一篇讓我惱火的文章,雖然這很有趣。重要的是要思考我們如何解讀像這樣的頭條新聞。很多人在數學方面有過痛苦的經歷,並且不擅長推理數字或統計資料,但作為一個社會,我們總體上也對數字表示順從。一篇文章可以隨意丟擲統計資料,而不恰當地進行背景化,因為人們不會質疑它們,或者不知道該問什麼正確的問題,或者認為引用大量數字的論點一定是合理的。
關於支援科學新聞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 訂閱來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報道。透過購買訂閱,您正在幫助確保有關當今塑造我們世界的發現和想法的具有影響力的故事的未來。
此外,人們在汙染和氣候變化方面應該關注什麼方面的看法可能會被歪曲。最近,一些環保活動家將注意力集中在塑膠吸管浪費上,引發了殘疾活動家的反應,他們說塑膠吸管對某些人來說是重要的輔助工具。這場騷亂涉及到海洋中塑膠汙染的不到千分之一。(2018年的一項研究估計,著名的太平洋垃圾帶中大約一半的塑膠汙染是丟失或丟棄的漁網造成的。)由於人們在關注和採取行動解決各種環境問題方面的精力有限,那麼水稻應該排在那個列表的哪個位置呢?
但最重要的是,我讀完這篇文章後,真的不確定如何理解水稻種植對環境的影響。我想找到能夠幫助我將情況置於背景中的數字。
回到米飯。
讀完這篇文章,我的第一個問題是世界上有多少比例的卡路里來自米飯。這似乎是一個重要的基本事實,可以幫助我理解其他數字。Ricepedia,一個由農業研究組織CGIAR運營的水稻資訊網站,表示19%的“全球人均能量”來自米飯。大約有35億人從米飯中獲得至少20%的卡路里,大約有5億人從米飯中獲得大部分卡路里。我找到的其他來源也有類似的數字,報告說世界上16-20%的卡路里來自米飯。
人類消耗的總卡路里的五分之一很多。玉米(maize)和小麥的數字也類似。這三種植物加起來提供了我們一半以上的卡路里。當然,種植能夠養活這麼多人的食物會對環境產生影響。我有點驚訝的是,大米、玉米和小麥在它們提供的卡路里比例上如此相似。這有助於從另一個角度看待水稻種植造成的溫室氣體排放量是小麥的兩倍這一事實。
我的下一個問題是,水稻的影響與其他食物的影響相比如何,以及這與其作為營養來源的重要性相比如何。水稻產生人為甲烷的12%,以及水稻種植產生的甲烷使大約一半的作物相關溫室氣體排放來自於環境保衛基金準備的一份白皮書(EDF)。(該白皮書實際上並不是關於甲烷排放的;它是關於一項研究,該研究表明,試圖減少甲烷排放可能會增加另一種強效溫室氣體——一氧化二氮的排放。)
環境保衛基金的估計基於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的第五次評估報告(相關章節此處)。根據這些數字(特別是圖6.8,如果您在家中關注的話),人為甲烷排放的主要食物相關貢獻者是稻田和牛的放屁。(他們並沒有完全使用這個術語。)這些來源加起來約佔人為甲烷排放量的40%,其中水稻產生約佔該量的30%。如果所有食物排放的甲烷量都相同,那麼水稻只會產生20%,因此它產生的甲烷量大約是“應該”的1.5倍。但真正的情況是,食物的甲烷排放非常不成比例,水稻和反芻動物幾乎完全負責!當考慮到食物的所有溫室氣體排放時,水稻每卡路里排放的溫室氣體比小麥或玉米多,但比水果、蔬菜、豆類或任何動物來源少。請參閱世界資源研究所的這份工作檔案以獲取更詳細的資料。如果環境保衛基金的說法是正確的,即水稻排放的一氧化二氮比以前認為的要多,那麼這些數字可能會低估水稻的影響,但它仍然不如動物性食物的影響大。
我還沒有回答這篇文章留給我的所有問題,但我實際上感覺更有能力理解水稻對環境的影響。文章中的一些數字仍然讓我困惑。我不知道如何理解與1200座燃煤電廠的比較,或者關於德國、義大利、西班牙和英國的主張。將四個國家所有部門化石燃料使用的氣候影響與世界各地食用的食物的影響進行比較,對我來說毫無意義。關於自1960年以來水稻產量增加的統計資料更有意義一些。今天世界人口大約是1960年時的2.5倍(因此增加了150%)。然而,水稻產量大約是原來的3.3倍,因此水稻產量的增長幅度超過了人口的增長幅度。
就我個人而言,這些統計資料可能不會改變我的大米消費量。我本來就不吃很多米飯。它是我的飲食的一部分,但我從小麥中攝取的卡路里要多得多,而且我認為,減少乳製品的消費量可能比減少我吃的米飯量更能有效地減少我飲食中的溫室氣體排放。更廣泛地說,米飯是數十億人的重要營養來源和文化遺產的一部分,可以在其他作物無法生長的地方種植,因此我對任何暗示依賴米飯作為主食的人應該減少食用或透過生存做出不負責任的選擇感到不滿,並且對那些減少肉類消費但不減少米飯消費的消費者進行指責似乎特別無益。
也就是說,我發現的關於水稻種植對環境影響的統計資料確實讓我感到驚訝。我沒有意識到它在氣候影響方面與其他穀物如此不同,我很高興研究繼續探討如何以破壞性較小的方式種植水稻。我對水稻問題的深入研究也向我突出表明,獲取和解讀關於我們選擇如何影響環境的資訊是多麼困難。弄清楚數字的完整背景很困難,我希望更多的氣候變化研究組織將繼續使每個人更容易獲得他們需要的資訊,以便做出明智的選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