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讓你致富?為什麼我們一直說“相關性不等於因果關係”,即使這很煩人

上週六,我的 Twitter 資訊流提醒我 Gawker 上一篇完全不聳人聽聞的文章,題為《性越多,錢越多:性生活更多的人賺的錢最多》。

加入我們的科學愛好者社群!

本文發表於《大眾科學》的前部落格網路,反映了作者的觀點,不一定反映《大眾科學》的觀點


性和金錢:Bearina IUD,一種概念性的宮內節育器設計,將融入一枚銅幣。銅宮內節育器是最有效的可逆避孕方式之一。欲瞭解更多資訊,請點選圖片。圖片來源:Ronen Kadushin。

上週六,我的 Twitter 資訊流提醒我 Gawker 上一篇完全不聳人聽聞的文章,題為 《性越多,錢越多:性生活更多的人賺的錢最多》。“在以美男子著稱的歐洲國家[德國]的科學家發現,每週性生活超過四次的人比每週只性生活一次的人的工資高 3.2%。天哪,如果你根本沒有性生活,”Max Rivlin-Nadler 寫道。

在評論區(是的,我知道我不應該看評論),除了不必要的衣著暴露的女士照片和穿著西裝的老年白人男性照片外,一些人假設因果關係可能恰恰相反:賺更多錢的人能夠有更多的性生活。“性生活最多的人賺的錢最多?還是說賺最多錢的人性生活最多?”一位評論者寫道。


關於支援科學新聞報道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報道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將有助於確保有關塑造我們當今世界的發現和想法的具有影響力的故事的未來。


相關的研究《性活動對工資的影響》(pdf) 發表在勞動研究所(IZA,總部位於德國波恩)的討論檔案系列中。 順便說一句,該研究基於對希臘家庭的調查,而不是像 Gawker 文章所說的那樣基於德國。 該論文第一頁底部的免責宣告指出,“IZA 討論檔案通常代表初步工作,並分發以鼓勵討論。引用此類論文應考慮到其臨時性質。” 網際網路上的這篇文章就到此為止!

該論文研究了各種行為和特徵——年齡、性活動量、性格特徵、工作型別、健康狀況、工作經驗等等——與工資之間複雜的關係。作者,英國安格利亞魯斯金大學和 IZA 的 Nick Drydakis,試圖補充關於健康和福祉與收入相關的文獻。他發現,除了健康、年齡等因素外,還納入性活動水平的迴歸模型,在預測參與者的收入方面比不納入性活動水平的模型略微準確。

“目前尚不清楚這種相關性是否代表因果關係,”Drydakis 在論文中寫道。“在本研究中,我們假設,由於醫學和心理學文獻表明性活動與良好的健康、耐力、精神健康、智力能力和飲食習慣有關,因此它可以被視為一種健康指標,這可能會影響勞動力市場活動的報酬……本研究中發現的模式加強了這種推理,”(重點是我的)。健康很可能同時影響性活動水平和收入,而性生活也可能改善健康的某些方面。因果鏈很可能非常複雜,並且充滿了迴圈。

早在 2012 年 10 月,Slate 發表了 Daniel Engber 的一篇文章,這篇文章讓我有點惱火:網際網路自吹自擂者的口頭禪:為什麼人們喜歡說相關性不等於因果關係? 我想認為我不是一個網際網路自吹自擂者,而且我確實遠離大多數新聞報道的評論區,除非我實在忍不住,但我認為像 Gawker 關於 Drydakis 論文的報道這樣的文章,完全是人們大聲疾呼“相關性不等於因果關係”的合理場合。

在某種程度上,我理解 Engber 的批評。不斷重複“相關性不等於因果關係”實際上並沒有什麼好處,而且確實讓人厭煩。我不希望人們停止進行那些發現相關性但沒有提出因果機制的研究,我也不希望新聞媒體停止報道它們。這些研究確實告訴我們有用的和有趣的事情,有時它們可以幫助我們理解行為和結果之間可能的因果聯絡。但是,在報道和理解此類研究的結果時,細緻入微和懷疑態度是必要的。

像 Gawker 這樣的文章讓我感到沮喪,不僅因為它們迎合大眾和過度簡化。它們也使像我這樣的人更容易翻白眼,嘟囔“相關性不等於因果關係”,並將整個研究視為虛假的。“是的,這似乎是那些為了滿足發表配額而委託進行的研究之一……”Gawker 文章的一位評論員寫道。

事實上,這篇論文非常有趣! 看看 Drydakis 研究了哪些變數,以及經濟學家如何理清相互影響的特徵,這很有意思。他還提到了許多關於健康、性活動和收入之間相互作用的各個方面的有趣研究。這篇文章不是關於性和收入研究的最終結論,並且並非沒有問題;資料集來自一項調查,該調查不一定可靠。 在這樣的調查中,男性經常高估,而女性經常低估她們的性生活量。我沒有完整的資料集,但在希臘的調查中,男性報告的平均性生活次數多於女性,目前尚不清楚這種差異是否可以歸因於同性戀男性和女性的不同性行為。(原則上,在一個具有代表性的樣本中,人們準確地記住並報告他們的行為,異性戀男性應該報告與異性戀女性平均相同數量的異性戀性行為。)

我也很好奇健康問題和殘疾是如何分類的。該論文表明,在健康受損人群中,性生活較多的人工資較高。但是從論文中的資料來看,我不確定是否將具有相似殘疾或健康問題的人相互比較,還是將所有人都歸為同一組。如果健康受損和殘疾程度非常不同的人在同一組中,則迴歸可能無法區分基於性活動的差異和基於健康的差異。儘管存在這些問題,但我發現這篇論文比我根據 Gawker 文章的假設要有趣得多且更可靠。

撰寫通俗科學文章,以易於理解的方式深入研究像這樣的論文的細微之處是很困難的,但在我看來,值得嘗試這樣做。與聳人聽聞的、讓我對著電腦怒目而視並思考“相關性不等於因果關係”的聲音片段相比,此類文章對科學和我們的讀者都提供了更好的服務。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