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發表於《大眾科學》的前部落格網路,反映了作者的觀點,不一定代表《大眾科學》的觀點
在這個世界上,我真正厭惡的東西不多。其中之一就是《人人都愛雷蒙德》這部劇。
你可能會問為什麼?
首先,要真正“愛”雷蒙德其實相當難。從我看過的這部劇來看(雖然我承認看得不多),他似乎只關心三件事:高爾夫、試圖(徒勞地)和妻子發生性關係,以及安撫他愛管閒事的家人。
關於支援科學新聞報道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 訂閱來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報道。透過購買訂閱,您正在幫助確保有關塑造我們當今世界的發現和思想的具有影響力的故事的未來。
但還有另一個問題——黛布拉也不是無辜的。
對於那些沒看過這部劇的人來說,黛布拉——同名雷蒙德的妻子——幾乎體現了所有關於中年、郊區、已婚有子女的女性的負面刻板印象。她對丈夫冷淡,情緒說變就變,而且她似乎只在能把性作為談判策略或達到某種操縱目的的手段時才對性感興趣。
正如你在上面的影片中看到的那樣,黛布拉的情緒容易波動,她可能前一秒還在哭著說她有多愛她的丈夫,下一秒就會把他推開,然後怒氣衝衝地走上樓。
人格心理學家會將黛布拉的性格描述為高度神經質——在日常用語中通常被稱為情緒不穩定。神經質的人比非神經質的人更容易體驗到負面情緒(如焦慮或抑鬱)和頻繁的情緒波動,並且很可能會強烈同意諸如“我經常改變情緒”或“我很容易被激怒”之類的人格問題。
不幸的是,神經質並不可愛。這不是一個可愛的性格特徵,我們可以一笑而過,因為它很有趣,“女人都是瘋子”。首先,這種假設中固有的性別歧視令人感到厭惡。其次,神經質對你的婚姻尤其不利。事實上,神經質是最好預測婚姻不滿、分居和離婚的人格特質。如果你想知道一對夫婦是否會在 10 年後仍然在一起,你可能需要先看看雙方的伴侶感到煩躁或經歷情緒波動的頻率。
從邏輯上講,這是有道理的。根據定義,神經質會使一個人更容易體驗到負面情緒。如果一個人容易感到悲傷、焦慮或煩躁,那麼這個人也很可能會對他的/她的關係感到悲傷、焦慮或煩躁——而這個人的伴侶也可能會感到不那麼滿意。畢竟,當你和一個快樂的人在一起時,更容易感到快樂。
但這裡有一個陷阱。
現在想想《摩登家庭》這部情景喜劇中的一對夫婦菲爾和克萊爾·鄧菲。對於那些不熟悉這部劇的人來說,克萊爾也很神經質;她容易出現大量的焦慮,並且經常爆發極度的煩躁。然而,鄧菲夫婦似乎普遍對他們的婚姻比雷和黛布拉·巴隆更滿意。那麼,區別在哪裡呢?這兩對夫婦都結婚 20 多年了。他們都中年了。他們都有三個孩子。
嗯,首先閱讀《人人都愛雷蒙德》維基百科頁面上的這段話
現在,將雷和黛布拉的性關係描述與《摩登家庭》中的這段片段進行對比,其中菲爾和克萊爾討論了他們情人節晚上的一些“好玩”的計劃。
事實證明,這可能是(部分)答案所在——
菲爾和克萊爾有性生活。
而且很頻繁。
他們結婚 20 年了,但他們仍然有興奮的、我們仍然非常渴望對方的、打扮成陌生人在情人節在酒店酒吧裡互相搭訕的性生活。
根據最近的研究,性可能是一張金票。在對新婚夫婦進行結婚頭四年的多次調查後,不經常發生性關係的夫婦表現出同樣的舊模式——婚姻中的神經質越多,伴侶就越不滿意。然而,在經常發生性關係的夫婦中,神經質似乎根本無關緊要。事實上,當神經質的夫婦經常發生性關係時,他們對婚姻的滿意程度與非神經質的夫婦完全相同。
(你可能會爭辯說,研究新婚夫婦並不能說明該夫婦 20 年後會是什麼樣子。然而,在最初的研究中,神經質水平只預測了最初的滿意度,而最初的滿意度又預測了後來的滿意度和/或離婚。神經質並不能預測婚姻會如何隨著時間而改變,最初幸福的夫婦可能會變得不幸福的可能性,或伴侶達到“不幸福”的不同速度。可以肯定地說,神經質對最初研究中婚姻不滿的任何影響在夫婦新婚時也同樣存在)。
當然,這一發現引出了一些問題。首先,作者並沒有明確指出“頻繁的性行為”到底是什麼。然而,如果他們使用相當傳統的方法,基於總體平均值和標準偏差形成類別,他們可能將“低頻率”定義為在最開始每月 2 次(或更少),到結婚第四年時每兩個月 1 次(或更少)。另一方面,“高頻率”很可能被定義為在最開始時每月大約 14 次(或更多),到結婚第四年時每月 12 次(或更多)。但是人們是獨立的個體,有不同的性慾、慾望和需求,而且每個人對“多”或“少”的理解可能不同——雖然對一個人來說,每月 14 次可能顯得遠遠不夠,但對另一個人來說可能過於頻繁。那麼,更重要的是什麼——每月性生活的實際次數,還是感覺自己有足夠頻繁的性生活?
其次,作者確保控制了許多可能的異議。他們使用的時間滯後設計令人信服地排除了首先更幸福會導致夫婦因此而發生更多性行為的可能性,並且即使在他們控制了幾個重要的變數(如信任/溝通/情感等“非性”關係領域的質量、性別和依戀不安全感)後,神經質夫婦的性生活頻率和滿意度之間的聯絡仍然存在。似乎真的是性生活的頻率導致神經質的夫婦感到更幸福——而不是相反,也不是由於理論上看似合理的第三個變數。
但如果這是真的,那麼真正引人入勝的問題是為什麼?為什麼性生活會讓情緒不穩定的伴侶對他們的關係更滿意?性生活是否在關係伴侶之間創造了更強的親密感,從而使他們感到更“穩定”?這是否純粹是神經化學的,來自性行為的頻繁多巴胺湧動使這些伴侶持續感到更快樂?畢竟,一天的性行為確實會導致第二天負面情緒減少。5 這些自我報告的婚姻滿意度的差異僅僅是基於感知到的文化規範(“我們的性生活比我的朋友和她們的丈夫更頻繁,所以我們一定很幸福”)的偏差回應嗎?
嗯……這裡還有另一個有趣的轉折。性生活頻率對非神經質夫婦的婚姻滿意度沒有任何影響——它只是將之前不太幸福的神經質夫婦提升到非神經質夫婦的滿意度水平。因此,這似乎不是性行為使已婚夫婦更幸福的普遍效應——它特別影響神經質的夫婦。這讓我感到疑惑——是否因為“情緒不穩定”導致神經質的人實際上比那些更穩定的人從性生活中獲得更多?擁有一個為強烈情緒而設計的腦回路是否會使神經質的人對性的反應方式與其他人不同?性是否是神經質所伴隨的極端情緒的有效身體發洩途徑,從而使經歷情緒波動的人可以透過性來釋放這些強烈的情緒,而不是將其發洩在他們的愛人身上?
我們還不能確切知道其運作方式或原因。我只能說,黛布拉·巴隆在不高興時拒絕發生性行為的策略可能並沒有她想象的那麼有利於她的婚姻。
Costa, P., & McCrae, R. (1992). Normal personality assessment in clinical practice: The NEO Personality Inventory. Psychological Assessment, 4, 5-13.
Karney, B.R., & Bradbury, T.N. (1995). The longitudinal course of marital quality and stability: A review of theory, method, and research. Psychological Bulletin, 118, 3-34.
Karney, B., & Bradbury, T. (1997). Neuroticism, marital interaction, and the trajectory of marital satisfaction. 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72, 1075-1092.
Russell, V. M., & McNulty, J. K. (2011). Frequent sex protects intimates from the negative implications of their neuroticism. Social Psychological and Personality Science, 2, 220-227.
Burleson, M.H., Trevathan, W.R., & Todd, M. (2007). In the mood for love or vice versa? Exploring the relations among sexual activity, physical affection, affect, and stress in the daily lives of mid-aged women. Archives of Sexual Behavior, 36, 357-368.
圖片來源
婚戒的特色圖片可透過維基百科獲得;照片由傑夫·貝爾蒙特拍攝。
這篇文章最初於 2011 年 5 月出現在我以前的 PsySociety 部落格上。你可以透過點選左側的“來自檔案”圖示檢視原始帖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