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最初發表於《大眾科學》的前部落格網路,並反映了作者的觀點,不一定代表《大眾科學》的立場。
“想象一下身處叢林,遠離文明數千英里……”
兩年前,NBC的《荒野求生》“極端約會實驗”節目的宣傳片就是這樣開場的,該節目讓參賽者在第一次約會中體驗充滿搖晃的橋樑、鱷魚襲擊和高空彈跳的刺激。
要麼是NBC用前學術界人士取代了他們的編劇團隊,要麼是他們的編劇錯失了成為社會心理學家的真正使命。這個技巧以前就有人用過——而且,如果你想知道的話,它確實有效。
關於支援科學新聞業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報道: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將幫助確保未來能夠繼續講述關於塑造我們當今世界的發現和思想的具有影響力的故事。
人們通常認為我們以一種相當直接的方式處理情感體驗:首先是目標,然後是與之相關的情緒。某事讓你生氣,然後你感到生氣。某事讓你快樂,然後你感到快樂。
但我們的身體並非如此符合邏輯。大多數時候,我們感受到的實際上並不是“憤怒”或“快樂”,而僅僅是興奮,這個詞往往帶有性意味,但實際上只是意味著血壓、心率和感官警覺性的提高。當有一個明顯的原因可以解釋我們的身體為何會做出這種反應時(例如,打架),就很容易將這種興奮歸因於一種獨特的情緒(例如,憤怒)。但如果來源不太明確呢?
舉個例子:你正走過一座搖搖晃晃的吊橋,橋下200英尺是岩石和淺灘急流。當你過橋時,橋身傾斜搖擺,讓你感覺每一步都可能從側面掉下去。你的手掌出汗,你的心臟跳得如此之快,你甚至能在嘴裡感覺到。你會將這種興奮歸因於什麼?恐懼,對嗎?
不一定。這正是研究人員達頓和阿倫將一群男性置身於此情境的原因,只是他們增加了一個關鍵因素:在走下橋(橋可以是上面描述的搖晃橋,也可以是另一座穩定的橋)後,每位參與者都會被一位女士搭訕,女士會告訴他她的名字和電話號碼。“驚險橋”組的男性更可能接受電話號碼,給這位女士打電話,並邀請她出去約會。在體驗了來自橋樑的恐懼引發的興奮後,這些男性在緊接著看到這位女士時,都將這種興奮“錯誤地歸因”為性吸引力;當被問及為何給這位女士打電話時,這些男性通常表示他們被她所吸引,但從未想到提及他們剛剛走下了一座可怕的橋。他們沒有意識到他們所體驗到的興奮實際上與這位女士本身關係不大。
這種情況比我們意識到的更常發生。人們有時會先體驗到模糊的興奮,然後在周圍環境中尋找可能的物件,以便隨後將其標記為解釋。如果你服用了一種旨在提高你身體總體興奮水平的藥物(如腎上腺素),但你沒有意識到這種藥物是興奮的原因,你最終可能會根據你周圍的人所表現出的情緒來推斷原因。如果你看到一個欣快的人,你會將你的興奮錯誤地標記為“欣快”,並感到非常、狂躁般的快樂;如果你看到一個憤怒的人,你會將同樣的興奮誤認為“憤怒”,並感到憤怒。在搖晃橋的案例中,參與者錯誤地將(至少一部分)他們基於恐懼的興奮歸因於性吸引力。
這對過去的《荒野求生》參賽者意味著什麼?如果社會心理學能說明什麼的話,那就是參賽者可能會驚訝於他們最終會如此迅速而強烈地愛上他們高空彈跳、與鱷魚搏鬥、走過搖晃橋樑的隊友,而沒有意識到他們在荒野中的愛實際上是來自荒野的愛。至於今晚,如果你還沒有制定情人節計劃,我給你一些建議。不妨建議去看一部恐怖電影或晚上去跑步?科學表明你不會後悔的。
Dutton, D.G., & Aron, A.P. (1974). Some evidence for heightened sexual attraction under conditions of high anxiety. 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30, 510-517.
Schachter, S., & Singer, J.E. (1962). Cognitive, social, and physiological determinants of emotional state. Psychological Review, 69, 379-399.
搖晃橋的圖片由Nicholas A. Tonelli拍攝,可透過Flickr獲取。
南美熱帶叢林的圖片由Ramenz拍攝,可透過Wikipedia獲取。
本文最初發佈於我2011年6月在PsySociety的舊部落格。您可以透過點選右側的“來自檔案”圖示檢視原始帖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