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發表在《大眾科學》的前部落格網路上,反映了作者的觀點,不一定代表《大眾科學》的觀點
本週末是《X戰警:逆轉未來》上映的日子,這是《X戰警》電影系列中最新的一部,該系列非常成功。
對於那些不熟悉《X戰警》系列的人來說,故事圍繞著一群“變種人”展開,他們是擁有超能力的生物,據稱代表著人類進化的下一個階段,他們的能力從心靈感應到細胞再生應有盡有。 除了令人驚歎的視覺效果和有趣的動作場面之外,《X戰警》電影最引人入勝的方面之一是,我們很容易理解並感同身受X戰警和其他變種人所面臨的來自恐懼的、非變異人類的偏見。 事實上,《X戰警》電影可以幫助我們理解很多關於刻板印象的本質、我們如何形成刻板印象,以及是什麼讓我們在日常生活中啟用它們。
支援科學新聞報道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報道 訂閱。 透過購買訂閱,您正在幫助確保有關塑造當今世界的發現和想法的有影響力的故事的未來。
我們如何形成刻板印象?
是什麼讓我們形成刻板印象? 為什麼有些刻板印象與其他刻板印象不同?
根據刻板印象內容模型,我們根據我們的感知在兩個維度上的落點來形成社會群體的刻板印象——熱情和能力。
當我們認為群體討人喜歡、友好和/或無威脅時,我們認為他們具有較高的熱情; 如果其他人被視為競爭對手,我們會降低該社會群體在“熱情”維度上的評價。
當我們認為群體有雄心、成功和/或地位高時,我們認為他們具有較高的能力。 如果群體在社會地位階梯上處於較低位置,我們會認為他們無能。
該模型背後的理念是,我們會對每個群體感知的熱情和能力水平產生不同的情緒反應。 這是該模型可能的樣子,其中填充了典型的情緒反應
我們通常認為自己的內群體(或文化多數群體,如美國的白人和基督徒)在熱情和能力方面都具有很高的水平; 因此,這種組合會引發自豪感和欽佩感,以及積極或被動地幫助該群體成員的傾向(直接幫助他們或僅僅是想與他們交往)。 在另一方面,像吸毒者或無家可歸者這樣的群體通常被認為在熱情和能力方面都很低。 這會產生諸如厭惡和憤怒之類的感覺; 人們對這些情緒的典型反應行為包括希望透過忽視或直接攻擊來傷害這些群體成員。 高水平的熱情與低水平的能力相結合是老年人和殘疾人群體的特徵; 當我們遇到我們認為討人喜歡但又無能的群體時,我們的刻板印象基於憐憫,這會引發混合的行為反應:雖然人們有時會嘗試積極地幫助他們,但他們經常因忽視而受到被動的傷害。
但是我們的X戰警在哪裡呢? 憑藉他們的超能力,他們非常能幹; 事實上,人類恐懼的基礎恰恰在於變種人對完全控制和破壞的潛力。 然而,他們極端的“異類”(無論是在表型還是基因型方面)以及對資源的感知競爭使他們完全處於“低熱情”的一側。 高能力/低熱情的人似乎囊括了所有世界中最糟糕的部分——他們擁有“被欽佩”群體的高地位,卻沒有討人喜歡的特質,並且他們具有“令人厭惡”群體的冷酷、剝削性質,卻沒有阻止他們成功的無能。1 像X戰警變種人這樣的群體被認為是享有特權的局外人,這會引發一種獨特的情緒反應:嫉妒。
如果《X戰警》系列中貫穿始終的徹底消滅變種人的最終目標喚起了令人不安的精神上與大屠殺的相似之處,那麼這有充分的理由——而不僅僅是反派萬磁王是大屠殺倖存者這一事實。 嫉妒是刻板印象最危險的情感基礎; 它將勉強的尊重與強烈的厭惡融合在一起,這是一種不穩定的、複雜的情緒混合體,在無威脅的社會環境中可能會導致被動的欽佩,一旦你周圍的環境變得稍微不穩定,就會導致暴力襲擊。 事實上,被嫉妒的群體是種族滅絕和大規模謀殺最頻繁的目標。 人們不一定想要消滅他們憐憫的群體,甚至不一定是讓他們憤怒的群體——他們想要消滅那些讓他們嫉妒的群體。
我們何時啟用刻板印象?
在某種程度上,人們總是會自動(且自發地)根據刻板印象將其他人分類到群體中——但這並不是說我們所有人都在到處走動,只將刻板印象作為我們判斷和決策的唯一依據。 通常,我們有清醒的頭腦(和認知控制)知道,即使我們意識到某些刻板印象,我們也不應該毫無例外地將它們應用於我們遇到的每個人。 然而,有幾種情況使我們更有可能依賴刻板印象。
1.你很累。 當人們的認知能力被耗盡時——因為他們已經思考了很多,在其他任務上投入了很多精力,或者只是很累——他們更有可能依賴刻板印象。 如果你已經在一個無聊的委員會聽證會上坐了幾個小時,爭論《變種人登記法》的相對優點和缺點,並費力地集中注意力直到你認知耗盡,那麼你在對你的投票做出決定時更有可能依賴刻板印象。
2.你的自尊心剛剛受到打擊。 當你的自尊心受到某個社會群體的威脅時,你更有動力對該群體應用刻板印象以進行補償。 因此,想象一下你在一個博物館裡,你看到一群年輕的學生。 在這群學生中,有一個男孩在玩弄打火機,還有一個名叫羅格的可愛女孩。 如果你既在要求點火時被拒絕,又在試圖勾搭女孩時被拒絕,那麼自我打擊很可能使你的自尊心下降了幾格。 如果你隨後意識到你剛剛被一群變種人拒絕了,那麼當你開始與他們戰鬥時,你更有可能應用刻板印象,也許會朝他們大喊“怪胎!”之類的稱謂,同時揮舞你的拳頭。
3.你在爭奪資源。 當你認為資源有限,並且你正在與另一個群體競爭資源時,你更有可能將另一個群體刻板印象為具有競爭力的,並且(因此)不那麼熱情,從而導致可能引發暴力反應的諸如厭惡、憤怒或嫉妒之類的情緒。 因此,如果參議員凱利透過描繪一個“我們與他們”的世界來推動《變種人登記法》,在這個世界中,變種人正在與人類競爭資源、工作、伴侶和整體生存,那麼選民更有可能採納對變種人的負面刻板印象,並執行由嫉妒引起的暴力、有害行為反應。
那麼我們可以從X戰警中學到什麼?
《X戰警》可以教會我們關於在日常生活中形成和應用刻板印象的三件事。
1. 小心你如何看待你可能認為是競爭的社會群體。 兩個“低熱情”的社會群體(無論能力如何)最有可能引發有害的行為反應,但將一個群體刻板印象為“低熱情/高能力”可能會導致特別危險的後果,尤其是在社會政治環境不穩定時。 如果你面對X戰警,儘量不要嫉妒他們令人敬畏的力量——這隻會導致麻煩。
2. 當出現你有機會依賴刻板印象來形成判斷或做出重要決策的情況時,儘量不要感到疲倦、受到威脅或自尊心低下。 如果一個變種人讓你感到疲倦、搶走了你的工作或侮辱了你的髮型,那麼要避免使用基於群體的刻板印象來評判他/她將尤其困難。
3. 刻板印象不是評判社會類別中每個成員的準確方法——它們是基於社會認知的基於群體的社會分類,不一定基於現實。 例如,將“變種人”視為低熱情群體的看法並不意味著將這種判斷延伸到像夜行者這樣的個體變種人是準確的,夜行者非常友好並且相當無害(當不受威廉·史崔克控制時)。
但即便如此,你可能也不應該惹怒金剛狼。
1我想非常清楚地表明,我並非試圖暗示我對剝削性、冷酷性、無能等方面的任何看法對於我提供的常用示例中指出的社會群體來說是準確的。 我只是在解釋一個現有的刻板印象形成模型(它代表文化偏見和基於群體的概括,而不是與任何一個人的個人觀點相混淆,包括我自己的觀點,以及我假設的模型作者的觀點)。 這不是一個個人態度形成的模型,也不應以任何方式解釋為表明任何一個人對老年人、殘疾人、無家可歸者、吸毒者或變種人的態度。
Harris, L. T., Cikara, M., & Fiske, S. T. (2008). Envy as predicted by the stereotype content model. In R. Smith (Ed.), Envy: Theory and research. New York: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Fiske ST, Cuddy AJ, Glick P, & Xu J (2002). A model of (often mixed) stereotype content: competence and warmth respectively follow from perceived status and competition. 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82 (6), 878-902 PMID: 12051578
Cuddy, AJC, Fiske, ST, & Glick, P (2007). The BIAS Map: Behaviors from intergroup affect and stereotypes. 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92, 631-648 DOI: 10.1037/0022-3514.92.4.631
Govorun, O, & Payne, BK (2006). Ego depletion and prejudice: Separating automatic and controlled components. Social Cognition (24 ), 111-136 DOI: 10.1521/soco.2006.24.2.111
Sinclair, L., & Kunda, Z. (2000). Motivated stereotyping of women: She’s fine if she praised me but incompetent if she criticized me.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Bulletin, 26, 1329-1342 DOI: 10.1177/0146167200263002
施陶布,E. (1989)。邪惡的根源:種族滅絕和其他群體暴力的起源。紐約:劍橋大學出版社。
費斯克,S. T. (1998)。刻板印象、偏見和歧視。載於D.T. 吉爾伯特、S.T. 費斯克和G. 林德齊(編)《社會心理學手冊》(第357-411頁)。波士頓:麥格勞-希爾。
特色圖片根據知識共享署名-相同方式共享3.0許可獲得,來自DeviantArt上的Kiwi-RGB。
此帖子先前於2011年6月在我舊的PsySociety部落格上釋出,當時是為了紀念《X戰警:第一戰》的上映。
你可以點選左側的“來自檔案”圖示檢視原始帖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