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 9/11 記憶真的是你自己的嗎?

我清楚地記得十二年前我在哪裡,以及當我得知為什麼西邊大約 30 英里的天空開始瀰漫煙霧的原因。 雖然我現在住在伊利諾伊州,但我原籍長島。

加入我們的科學愛好者社群!

本文發表於《大眾科學》的前部落格網路,僅反映作者的觀點,不一定代表《大眾科學》的觀點


我清楚地記得十二年前我在哪裡,以及當我得知為什麼西邊大約 30 英里的天空開始瀰漫煙霧的原因。

雖然我現在住在伊利諾伊州,但我原籍長島。 2001年9月,我剛開始在蝗蟲谷的朋友學院讀九年級,那是我新的高中。 我剛開始瞭解那些將在未來四年成為我最親密朋友的人。 當我在去計算機程式設計課的路上時,我遇到了莫莉,一個和我同乘一輛校車的女孩。

“嘿,你聽說了嗎?” 莫莉有點隨意地問道。


關於支援科學新聞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事業 訂閱。 透過購買訂閱,您正在幫助確保未來能夠繼續講述關於塑造我們當今世界的發現和思想的具有影響力的故事。


“不,怎麼了? 哦,瑪吉今天坐校車嗎?!” 我興奮地問道。 瑪吉是莫莉可愛的妹妹,她偶爾(但令人興奮地)會出現在我們的校車上。

“不……顯然城市裡剛剛發生了非常大的事情。 他們現在要取消上課,並在多蘭中心召集全校集會。 你沒聽說嗎?”

“哦,不,但感謝上帝。 我昨晚沒做完數學作業,而且在校車上也沒時間做,太棒了,” 我笑著說。 “不過,你知道他們為什麼要取消上課嗎?!”

當時我不知道,每當我回顧並想到我對聽到城市裡發生“大事”的第一反應時,我會在餘生中感到多麼尷尬。

實際上,等等。 我猜我不是去計算機程式設計課,我一定是去數學課。 哦,你知道嗎? 對了——計算機程式設計課是全校集會之後上的; CP課上我們在教室前面的螢幕上觀看第 12 頻道新聞直播,並且由於所有電話線路都中斷了,我們都可以自由使用電腦給朋友和家人寫電子郵件。 是的,就是這樣。 計算機程式設計課是在集會之後,所以我一定是去數學課,我很確定。 是的,肯定是數學課,和利夫希茨醫生一起上,這就是為什麼我那麼擔心沒有做完作業。 實際上……我猜我那年的數學課是和阿庫裡女士一起上的,不是嗎? 或者等等……那天早上我有沒有空閒時間? 這就是我一開始在外面待著的原因嗎? 現在我想起來,和我談話的是莫莉,還是她的雙胞胎妹妹薩米?

好吧,所以我不太確定那天我的日程安排細節。 沒關係。 但我絕對記得那氣味。 正如我之前提到的,我在離世貿雙子塔以東約 30 英里的高中讀書。 我清楚地記得那天早上站在圖書館外面,看到遠處有煙霧螺旋上升到空中。 我記得即使在幾英里外也能聞到淡淡的燃燒氣味。 我記得擔心我的叔叔傑米,他在世界貿易中心工作,並試圖回憶起那天我爸爸是否在城裡有工作會議。

但有一件事:我儲存了那天計算機程式設計課上傳送的電子郵件。 其中一件事情是,這些郵件充滿了令人尷尬的九年級網路語言,這與郵件本身的嚴肅內容形成了奇怪的對比。 還有一件事情是,郵件中似乎沒有提到任何氣味。 如果我真的聞到了燃燒的氣味並看到了煙霧,難道你不認為我可能會在我給家人和朋友寫的任何五封電子郵件中提到過嗎? 難道你不認為這至少會提到一次嗎? 在我擔心家人的安危並感嘆我不知道發生了什麼事的訊息中? 此外,如果我能從 30 英里外看到煙霧並聞到燃燒的氣味,正如我在過去十一年裡戲劇性地告訴我的非紐約本地朋友的那樣,為什麼當莫莉或薩米告訴我取消上課時,我卻不知道發生了什麼事? 我可能是一個目光短淺的 13 歲孩子,過度關注我尷尬地過渡到新高中,但我從來都不是一個怪物。 回想起來,如果我真的看到了煙霧並聞到了燃燒的氣味,我很確定我對這種情況的第一反應不會是“太好了,今天不用上數學課了!”

我對 2001年9月11日我在哪裡以及我做了什麼的記憶是一個閃光燈記憶的例子,民間理論將閃光燈記憶捧上了神壇,認為它是人們可能擁有的最好、最生動、最準確的記憶型別。 當你得知肯尼迪被暗殺時你在哪裡? 當你得知戴安娜王妃去世時你在哪裡? 9/11 你在哪裡? 許多人可以告訴你 1963 年、1997 年或 2001 年那天的確切細節——細緻到他們穿的衣服和吃的早餐。

然而,有趣的是,儘管大多數人認為他們完美地記住了這些時刻,但實際上人們在回憶時經常出現錯誤。 在 1992 年一項關於閃光燈記憶的里程碑式研究中,內瑟和雜湊要求學生在 1986 年“閃光燈”事件發生後的 24 小時內寫下他們得知“挑戰者”號爆炸時正在做什麼的細節。 兩年半後,研究人員要求同一批人儘可能詳細地回憶這些記憶。 儘管所有參與者對他們的記憶都同樣有信心,並且在 24 小時和 2.5 年後都提供了同樣生動的記憶,但差異有些令人震驚。 只有 7% 的學生對當天的事件表現出近乎完美的記憶(儘管這些報告甚至有一些細微的不準確之處),而 68% 的學生報告的記憶中混合了準確和不準確的細節。 然後是最令人震驚的發現——25% 的學生回憶起的記憶與他們在“挑戰者”號爆炸事件發生後的第二天報告的實際事件完全不符。 一位學生在爆炸發生 24 小時後,寫了一個感人的故事,講述了她在宗教課上得知爆炸事件,併為那位學校老師(克麗斯塔·麥考利夫)感到難過,因為她的學生們都在電視上觀看了這一事件。 感人,對吧? 這種故事你不會輕易忘記。 只是,同一位學生在 2.5 年後報告說,她是在大學新生宿舍裡和室友一起得知爆炸事件,然後給父母打電話。

為什麼會發生這種情況? 在我們可能擁有的所有記憶中,為什麼我們最期望記住的記憶反而最容易被扭曲?

這與記憶的本質有關。 記憶不像硬碟驅動器,我們可以將記憶儲存起來,然後透過簡單地雙擊大腦滑鼠來檢索它們。 記憶是一個積極的、重建的過程。 我們的記憶是圍繞資訊的“要點”構建的——我們經常在不知不覺中遺漏細節,然後在稍後重建記憶時最終推斷出這些細節(也就是編造它們)。 換句話說,我們使用我們預先存在的知識來幫助我們編碼和儲存新知識; 當我們稍後回憶起這些知識時,我們使用相同的預先存在的知識來填補我們記憶留下的空白。 你回憶記憶的次數越多,你就越有機會填補空白。 而且——毫不奇怪——記憶越重要,你就會越頻繁地發現自己回憶它。

再舉一個例子,以我們的國父為例。 約翰·亞當斯和托馬斯·傑斐遜在他們生命的盡頭都報告了生動的記憶,他們以生動的細節回憶起 1776年7月4日簽署《獨立宣言》時的美妙感受,那是他們一生中最重要的一天。 但有一個小問題:7月4日是國會批准措辭的日子。 實際上沒有人簽署任何東西,直到 8月2日。

為什麼亞當斯和傑斐遜會回憶起在 7月4日而不是 8月2日簽署《獨立宣言》? 很簡單——當他們生命結束時,人們已經談論“7月4日”多年了,並且可能要求這兩位老人回憶起簽署這份檔案本身的感覺。 當他們的記憶每次去填補空白時,“1776年7月4日”這個日期總是擺在那裡。 他們的記憶可能很容易將這個無處不在的日期插入到故事中,最終變得毫不費力。

回想起來,同樣的事情很可能發生在我對 9/11 的記憶中。 我來自紐約; 你知道有多少次有人問我在 9/11 那天我得知襲擊事件時在做什麼嗎? 你知道有多少次我聽到人們談論燃燒的惡臭,或者當他們看到地平線上升起的煙霧時的感受嗎? 我現在清楚地記得,但我知道我以前聞到過燃燒的氣味。 我以前也見過煙霧。 如果我的記憶想要透過借鑑其他人更激動人心的記憶(充滿了生動的氣味和影像)來“填補”關於 9月10日晚上沒有做數學作業的相當無聊的故事中的空白,那麼我的大腦肯定有能力形成一縷煙霧在遠處升起的影像,並將該影像滑入我的記憶深處。 現在,它給我的感覺如此生動……但如果我只是借鑑了其他人的無數次複述,然後我填補了空白呢?

你真的知道你自己記得那天發生了什麼嗎?


Neisser, U., & Harsch, N. (1992). 虛幻的閃光燈:對聽到關於“挑戰者”號訊息的錯誤回憶。 在 E. Winograd & U. Neisser (編), 回憶中的情感和準確性:“閃光燈”記憶研究 (卷 4, 頁 9–31). 紐約: 劍橋大學出版社。

Hirst W, Phelps EA, Buckner RL, Budson AE, Cuc A, Gabrieli JD, Johnson MK, Lustig C, Lyle KB, Mather M, Meksin R, Mitchell KJ, Ochsner KN, Schacter DL, Simons JS, & Vaidya CJ (2009). 9月11日恐怖襲擊的長期記憶:閃光燈記憶、事件記憶以及影響其保留的因素。《實驗心理學雜誌:綜合》,138 (2), 161-76 PMID: 19397377

圖片來源

雙子塔圖片由 Bill Biggart 拍攝;根據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2.0 Generic 許可透過 Flickr 提供。

紀念照片透過 RudeCactus 提供;網站上的所有作品均標記為可重複使用,並根據 Creative Commons 許可提供。

這篇文章最初於 2012 年 9 月 11 日釋出在我的舊 Wordpress PsySociety 網站上。 您可以透過單擊左側的“來自檔案”圖示閱讀原文。

Melanie Tannenbaum is a freelance writer and science communications consultant currently living in the Bay Area. She received her Ph.D. in social psychology from the University of Illinois at Urbana-Champaign in 2015, where her research focused on the science of persuasion and motivation regarding political, environmental, and health-related behavior. For more info, see her personal website.

More by Melanie Tannenbaum
© .